跳转至

概说

概说

太阴包括手太阴肺与足太阴脾,太阴病则以足太阴脾病为主。太阴病的成因,多因素体脾阳脾气不足,寒湿之邪直中太阴而成,亦有因少阳之邪不解,内传太阴或太阳病误治,邪陷脾经所致。

太阴脾脏,有运化水谷精微与输布水津的功能,其气喜升,与胃一膜相连,且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脾与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纳化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对水谷的受纳,腐熟、吸收、转输等作用,脾胃之气健旺,则气血化生有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太阴经脉主要行于腹部,故又有“脾主大腹”之说。

太阴病主要是脾家阳气不足,运化失司,寒湿内盛,升降紊乱的病证,以脾虚脏寒证为主,腹满时痛,食不下,吐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治当温中散寒。太阴病也有邪在经表而需用汗法的;还有邪陷太阴经脉,而致气血不和,经脉拘挛,证见腹满时痛或大实痛,而需用调气活血、解痉通络之法的。

太阴病为三阴病的轻浅阶段。若中阳进一步虚衰,病及少阴,则可转为少阴病。若脾阳恢復,祛邪外出,亦可通过下利而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