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小结

小结

一、本篇选引了《内经》有关温热病的经文十九条。这十九条经文比较全面地、集中地反映了《内经》对温热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系统认识,吴氏以此作为《温病条辨》一书的理论基础。

二、本篇在温病的命名上,明确指出温病是根据发病季节命名的,这就是原文所谓的:“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三、本篇在温病的病因认识方面,明确指出温病的致病外因与季节气候严重反常及时行疠气有关;内因与生活起居、情志失调、失养伤正有关。这就如原文所谓的“叙气运,原温病之始也”。“厉大至,民善暴死”。“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四、本篇在温病的病机上明确指出温病的病机在病位上人体五脏均可感邪发病;在病性上主要为热证,这就是原文所谓的“心热”、“脾热”、“肺热”、“肾热”、“肝热”。

五、本篇在温病的临床表现上明确指出温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高热、汗出、烦渴、脉盛躁。这就原文所谓的:“尺肤热盛,脉或躁者,病温也”。“若渴、数饮、身热”。

六、本篇在温病的治疗方面指出清热养阴治疗温病的根本大法,这就是原文指出的“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

七、本篇在温病的针刺治疗上明确指出必须辨病位、辨病性、循经论治及早期治疗。这也就是原文中所谓的:“心热病者……刺手少阴太阳”。“脾热病者……刺足太阴阳明”。“肺热病者……刺手太阴阳明”。“肾热病者,……刺足少阴太阳”。“肝热病者……刺足厥阴少阳”。“病虽未发,见赤色刺之,名曰治未病”。

八、本篇在温病的预后判断上明确指出温病如见“汗出辄复热”,“脉躁急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等症状时,预后不良,多属死证。这也就是原文所谓的“病名阴阳交,交者必死”。

九、本篇在温病的预防上明确指出保持人体正气是预防温病最好的方法,因而,养正也就是预防温病的根本措施。这也就是原文所谓的:“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复习思考题

1.吴鞠通说:“叙气运,原温病之始也”。为什么吴氏在温病学中把“气运”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

2.试述温病、暑病的命名原则及伤寒与温病、暑病的关系。

3.“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请根据本篇有关论述,试述如何才能存正?如何才能藏精?

(录入、校对:精修风敬 201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