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九节 乳漏

第九节 乳漏

发生于乳房部的漏,称为乳漏,是一种乳房部化脓性疾患的后遗症。其特点是:疮口脓水淋漓,久不收口而成管道。一般多发生于乳晕部和乳房部,因此可分为二类。乳晕部乳漏常见于未婚妇女,病程较长;乳房部乳漏多见,预后较好。

〔病因病机〕

乳房部漏管,多因产后体虚,乳痈、乳发等失治,脓毒旁窜,伤及乳络;或切开不当,损伤乳络,脓液、乳汁从疮口溢出而成;或因乳痨溃后,身体虚弱,日久不愈所致。乳晕部乳漏多因脂瘤或脓肿溃后久不愈合而成。乳晕为乳络聚会之所,此处生痈,最易伤及乳络而成漏。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乳房部漏,主要以望诊辨性质,疮口凹陷、周围皮色紫暗,脓液中有败絮者为乳痨漏管,多属虚而难愈。

乳晕部漏的诊断还应用球头银丝探清楚漏管走向,才便于治疗。

(二)论治要点

治疗乳漏补养气血固然重要,但根治的关键在于外治。特別是深层乳漏外用药治疗困难者,需行切开疗法或挂线疗法。

(三)常见证治

1.乳房部漏:发病前有乳痈、乳疽、乳发、乳房破溃或切幵的病史,疮口经久不敛,常流出乳汁或脓血,创面肉芽不鲜,周围皮肤多有浸淫潮湿。一般还伴有纳食不佳,体乏少力,精神疲惫,苔薄白,脉沉细。此乃常期流脓溢乳、耗伤气血,乳络受损之故。

治法:补益气血,生肌敛口。

方药:托里消毒饮加减。

如毒邪未尽者,可佐以清热解毒,合用五味消毒饮;硬结不消者,加玄参、夏枯草、连翘。如果条件许可者先断乳,再治漏效果更好。断乳可用生麦芽30克、焦山楂30克,水煎服。

若因乳痨破溃成漏,疮口多凹陷,周围皮色紫暗、脓水清稀或夹有豆腐渣样物质,伴有潮热、颧红、盗汗、乏力、舌质红、脉细数等症。证属阴虚火旺,余毒不尽。治以养阴清热法,用六味地黄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

2.乳晕部漏:多发于非哺乳期的20〜40岁妇女,亦可偶见于男子,往往有乳头内缩,并在乳晕部有黄豆大小结块,质软不坚,不痛不痒,患者也不易发现。发作时结块增大,肿痛交作,皮色微红,7〜10天成脓,溃流臭脓,兼有灰白色脂状物质,往往久不收口。亦有敛后在乳窍中仍有粉质外溢,如不施行手术摘除,容易复发。若用球头银丝从疮孔中检查,银丝球头可从乳窍穿出。此证一般无全身症状,可不用内服药。

(四)外治法

1.乳房部漏:先用提脓祛腐法,如八二丹或七三丹药捻,外敷红油膏;如系乳痨后的漏,可用五五丹药捻。脓尽后改用生肌散,均用厚棉垫加压。无效时需作扩创。

2.乳晕部漏:浅层皮下漏,用手术疗法:先用球头细银丝探针弄成弯形,自乳晕部外口探入,由乳头口穿出。然后沿探针将瘘管(包括乳头)全部切开,修剪切口两侧创缘,使其略成蝶形,並检查漏管有无分支。如有,须一并切开,术后用八二丹棉条填塞伤口,外敷红油膏。若手术时外口已成假性愈合,可在该处作一小切口,再以探针从切口探入,从乳头穿出;挤压乳晕部可挤出灰白色脂状物,自乳孔排出,再以探针从该孔探入,从乳晕部假性愈合处穿出。然后按前述方法切开漏管,敷药包扎。

深层乳晕漏,可用切开疗法(其法同浅层皮下漏)或用挂线疗法(具体操作参照总论外治法“挂线法”。但乳晕部漏管,其管道必通向乳窍,须将球头银丝弄成弯形,方能自溃疡口探入,由乳窍穿出)。

(五)临证权变

乳漏若排脓不畅时,可反复出现局部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治疗当清热解毒与补托并施;药用赤芍、当归、蒲公英、连翘、瓜蒌、生黄芪、甘草等。

〔调护〕

节劳烦,慎起居,忌辛辣发物。

〔应用例案〕

冯××,女,28岁。1979年5月20日初诊:3月2日患乳痈,初用青霉素,链霉素不效,又改用中药,仍未取效,于是住××地区医院。40天脓成切开,排脓不净而传囊,二次手术切开。术后创口流乳不止。久不愈合,乳漏形成。于是来我院治疗。

检查:在左侧乳房外下象限,有一漏管,疮口灰暗不泽,周围硬结,脓液稀少,乳流不止。全身伴有面黄肌瘦,精神欠振,苔薄白,脉细弱。此为气血双虚,治宜补益气血,提摄乳汁。处方:当归15克、生黄芪30克、赤芍15克、川芎6克、熟地10克、生麦芽30克、焦山楂30克,水煎服。

5月24日二诊:上方2剂,乳漏流乳已止,伤口尚未愈合。治拟补气血、清余毒。处方:赤芍30克、甘草10克、生黄芪30克、当归15克、连翘10克、蒲公英15克、瓜蒌10克、白蔹10克,水煎服。2剂后,伤口愈合。嘱其以逍遥丸善后。(节选自《中医外科心得集》)

〔文献摘录〕

1.《外科真诠》“乳漏乳房烂孔,时流清水,久而不愈,甚则乳汁从孔流出。……多因先患乳痈,耽延失治所致”。

2.《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乳发“若久不收口,外寒侵袭,失于调养,时流清水者,即成乳漏,……内当大补气血。节劳烦,慎起居,忌发物,渐可生肌敛口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