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六节 骨瘤

第六节 骨瘤

骨瘤是指发生于骨组织的良性肿瘤。其特点是疙瘩叠起,坚硬如石,紧贴于骨,推之不移。《洞天奥旨》又名“石瘤”,《外科证治全书》称为“贴骨瘤”。

〔病因病机〕

肾主骨,由于先天不足或肾气亏损,骨失荣养,易为外邪侵袭,痰浊壅阻骨骼,积聚日久,以致瘀血毒邪凝滞,聚而成形,发为骨瘤。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本病诊断要点是触诊。触及坚硬如石之肿物,境界清楚,与骨骼粘连,推之不移。但本证应与恶性骨肿瘤相鉴别。恶性骨肿瘤,增大迅速,表面高低不平,剧痛,功能障碍,并有逐渐加重的全身症状,发热,消瘦,面色无华,还可发生肺脏转移等。

(二)论治要点

本病系顽固难愈之病,一般以补肾消结,行瘀软坚,有取效者,关键在于一旦见效,即应坚持服用,长期用药。

(三)常见证治

主证:多发生于少年和青年,颅骨和上下颌骨是好发部位。肿瘤由患骨表面向外突出,紧贴于骨,质地坚硬,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很少有恶性变化。当肿瘤突入颅腔等部位,可引发头痛,四肢麻木等压迫症状;当其向骨的表面发展时,可造成外貌畸形。发生于上下颌骨、口腔部位时,可影响舌的活动。待成年后(全身骨骺融合后)肿瘤即自行停止生长。证属肾虚,痰瘀阻结。

治法:补肾散坚,行瘀通络。

方药:调元肾气丸加象牙屑、土茯苓、土木鳖少量(3克)、龙葵等。

(四)外治法

用黑退消掺于阳和解凝膏上外贴。

(五)临证权变

本病无症状者,可以不必考虑治疗。如果成年后又继续增长者,应注意是否恶变。有恶变迹象者,则需手术治疗。手术难度太大者则仍以内服药治疗为宜。

〔应用例案〕

蔡X,男,5岁半,病历号97498,因右侧下颌部肿胀4个多月于1965年5月19日来就诊。患儿右侧面部肿胀,肤色正常,可扪及一肿物约5X4.5厘米大小,质地坚硬,不活动,无压痛。病理诊断为右下颌骨骨纤维瘤。患者身体消瘦,苔净脉细。其证多为先天不足,骨失濡养,治以填补肾精为其大法。选大龟丸合三膠丸内服,同时外敷金黄膏、千捶膏。

服药后患儿体质遂渐强壮,舌苔薄,局部病变短期内未见明显变化,1966年5月X线复查骨质病变区明显好转,仍服上药。1968年5月再次X线复查,“局限性骨质隆起已明显消退,乃停药观察,1975年患者复查X线表现正常。至1981年患者已21岁,身体健康。

按:大龟丸由乌龟1个(约1斤左右),雄黄15克,胡椒、山甲各9克组成,为滋补肾阴,软坚解毒散结之品。三胶丸由六味地黄丸加上鹿角胶、鳖甲胶、龟板胶各30克组成,六味丸滋补肾阴,三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填精补髓,守法坚持服药三年,终于痊愈。(节选自《中医杂志》1981.47:9段凤午)

〔文献摘录〕

1.《外科正宗•卷之二》:“骨瘤者,形色紫黑,坚硬如石,疙瘩高起,推之不移,昂昂坚贴于骨。治当补肾气,养血行瘀,散肿破坚,利窍,调元肾气丸是也。”

2.《外科枢要•卷三》:“若劳伤肾水,不能荣骨而为肿者,其自骨肿起,按之坚硬,名曰骨瘤”。又说“夫瘤者,留也。随气凝滞,皆因脏腑受伤,气血乖违,当求其属,而治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