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二十一节 白屑风

第二十一节 白屑风

因皮肤油腻,瘙痒潮红,或起白屑而得名。《外科正宗》说:“白屑风多生于头、面、耳、项、发中,初起微痒,久则渐生白屑,叠叠飞起,脱而又生。”

〔病因病机〕

本病由于平素血燥,血燥生风;或过食辛辣厚味,脾胃湿热熏蒸肌肤而致。或情志变化,或接触物的慢性刺激,或染毒等均可诱发本病或使症状加重。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一是根据主要症状,明确诊断。本病常始于头部,向下扩散蔓延,重者可泛发全身。典型皮损为黄红色大小形状不等的斑片,境界明显,斑片上覆以腻性鳞屑或痂皮,好发于皮脂分泌较多的部位,如头部、眶上、眼睑、鼻颊沟、耳部、肩胛间、胸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由于搔抓常继发疖病。二是根据皮损特点辨其属干性、湿性。

(二)论治要点

本病因脾胃湿热、血热化燥而致,论治关键在于调理脾胃,养血润燥。脾胃健运则湿热自除,阴血充足则燥痒易消。但外用药物和饮食调护亦属必要。

(三)常见证治

1.脾胃湿热:皮损表现为油腻鳞屑性黄红色斑片,伴有糜烂渗出或厚痂,甚者皮损呈油腻性污秽状痂皮,有臭味,在耳后或鼻部可有皲裂,眉毛往往因搔抓折断而稀疏。全身有胸脘痞满,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黄浊,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调和脾胃。

方药:芩连平胃散加减。

痒甚者,加茵陈、地肤子。

2.风郁化燥:皮损呈灰白色粉末状鳞屑,在头皮部可堆叠很厚,边缘清楚,头发干枯稀疏,瘙痒,梳头时有大量鳞屑脱落。

治法:祛风止痒,养血润燥。

方药:祛风换肌丸。

(四)外治法

1.头皮部用白屑风酊,或侧柏叶酊外搽,每日3次。

2.面部用颠倒散洗剂外搽,每日2次。

((五)临证权变

若因搔抓染毒而生疖肿者,宜先用五味消毒饮等清热解毒之品治疗。

〔调护〕

忌食辛辣,少食油腻,多食蔬菜,不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洗患处。

〔应用例案〕

姜XX,女,30岁,1975年6月8日初诊。5年前鼻两侧和眉毛间经常发粟米大疖子,有时成脓破溃,有时自行消退,反复不断;以后鼻部毛孔变粗,皮色变红。诊为“脂溢性皮炎”,多次治疗,效果不显。经常大便干结,口干唇燥。检查:两眉附近有油腻性鳞屑。鼻尖两翼毛细血管扩张,毛孔开大,可挤出油腻性粉汁。面颊散在红色丘疹,有两处毛囊炎。苔薄黄,舌尖有红刺,脉弦细数。阴虚之体,肺胃积热上蕴。拟养阴清热通腑。玄参12克、生地15克、蛇舌草30克、黄芩9克、生石膏12克、制大黄9克、侧柏叶12克、生山楂12克、桑白皮9克。外用颠倒散洗剂。上药服一个月,皮损减少,红色变淡。2个月后痊愈。

按:本例病情乃阴虚火旺,肺胃湿热,血瘀凝结所致,用养阴(生地、玄参之属)、清热(蛇舌草、石膏、黄芩之类)、活血(山楂、侧柏叶等)等法取得了疗效。(节选自《外科经验选》)

〔简便验方〕

1.猪胆一个。

将胆汁倒入半面盆温水中,搅拌后洗患处,把油脂状鳞屑清除干净,再用清水清洁1次,每天1次。(选自《新医学》1974年4月)

2.白屑风洗方

苍耳子30克、苦参15克、王不留行30克、明矾9克,水煎外洗,一剂洗2天,日2次。(经验方)

〔文献摘录〕

《外科正宗•卷之四•白屑风第八十四》“白屑风多生于头、面、目、颈、发中,初起微痒,久则渐生白屑,叠叠飞起,脱而又生。此皆起于热体当风,风热所化。治当消风散,面以玉肌散擦洗,次以当归膏润之。”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卷六十三•面游风》“此证生于面上,初发面目浮肿痒若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此后极痒,抓破湿热盛者津黄水,风燥盛者津血,痛楚难堪。由平素血燥,过食辛辣厚味,以致阳明胃经湿热受风而成,痒甚者宜服消风散,痛甚者宜服黄连消毒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