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三节 毒蛇咬伤

第三节 毒蛇咬伤

毒蛇咬伤能引起局部及全身严重中毒症状。我国的蛇类有170多种,其中毒蛇有48种,分布在全国各地,以南方居多。毒蛇中危害较大能致人死亡的有10种左右,如银环蛇、金环蛇、海蛇、蝰蛇、尖吻蝮蛇、烙铁头蛇、竹叶青蛇、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等。

〔病因病机〕

毒蛇咬人后毒牙将毒汁注入机体,毒汁经过肌肤、肌肉、经络入于营血,内犯脏腑引起中毒,由于毒蛇种类不同所含蛇毒成分也不相同,有风毒、火毒和混合毒。风毒伤人传变迅速,救治不及时多危及生命;火者易耗伤阴液,故火毒伤人易生风动血,内攻脏腑变生他证。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有毒蛇咬伤史,咬伤处有粗大而深的毒牙痕,无毒蛇咬伤的牙痕小而排列整齐。

咬伤的部位以下肢多见,创口呈灰黑色或黄色,局部红肿,灼热、疼痛、麻木、逐渐向周围扩散,若延误治疗,被咬处可发生水疱、坏死,出现头昏眼花,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瞳孔散大,周身关节疼痛,壮热,烦躁不宁,有时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腹胀满,大小便不通,严重者颈项强直,牙关紧闭,甚至双目失明,神识昏迷,肢冷脉伏,粘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大小便下血,皮肤发黄或紫黑,头颈四肢瘫软不能自主,病情危重极易死亡。

辨证时需注意体温,在38℃左右为毒轻,高达39℃以上为毒重;疮口呈黄色为轻,灰黑色为重;知痛者为轻,麻木者为重;肿势蔓延缓慢的为轻;肿势暴迅的为重;仅神识昏迷的较轻,伴有呕吐,胸闷腹胀,舌强不语,大小便带血,皮肤发黄或紫黑的为重。若手足心黄甚,气喘大汗,肢冷脉伏的为险证。

(二)论治要点

毒蛇咬伤后积极排毒是治疗中的关键,特别是咬伤后距就诊时间短,扩创排毒后毒汁吸收减少,全身中毒症状便明显减轻。外用蛇药片涂搽患处,除有消肿的作用外,可使疮口渗出液明显增多,以利于毒汁的排出。内服药以清热解毒药为主,蛇药成方中多有半枝莲、蚤休、白花蛇舌草等,用以解除风毒或火毒对脏腑的影响。

(三)常见证治

1.风毒炽盛:头晕目眩,疲乏嗜睡,胸闷气促,眼睑下垂,甚者瞳孔散大,两目失明,张口困难,不能吞咽,不能伸舌,言语不清,牙关紧闭,昏迷,四肢抽搐,呼吸困难。

被咬处无明显红肿热痛,仅感伤口麻木。

治法:活血祛风,清热解毒。

方药:蛇伤1号

2.火毒炽盛:局部红肿热痛,蔓延迅速,有水疱或血疱,创口周围有斑疹,甚则肌肤腐败形成溃疡,创口流血不止,全身可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甚则壮热神昏,恶心呕吐,腹痛,心悸气短,口干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脉细数,若失血过多则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蛇伤2号

若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用参附汤急救之。

3.风火毒盛:局部红肿热痛,有水疱或血疱,皮肤斑疹,创口麻木逐渐变黑、坏死,形成溃疡。全身可见头痛眩晕,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目赤、咽喉肿痛,吞咽困难、胸闷,心悸、气促、眼睑下垂,视物不清,复视,张口困难,全身肌肉酸痛,少尿或无尿,甚则壮热、抽搐、神昏谵语,呼吸困难,舌红绛、脉微。

治法:活血祛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蛇伤3号

(四)外治法

1.局部用银花甘草汤清洗患处,用吸乳器吸出毒水,如已结痂用三棱针刺破放出毒水。把南通蛇药片研碎温开水调涂创口周围肿胀处,能促进毒液排出,亦可涂药于肢体的肿胀处。

2.针刺排毒:患肢肿胀时可在八邪穴(手指蹼间),八风穴(足趾蹼间)用三棱针沿皮肤平行刺入约一厘米左右,拔针后由近端向远端挤压以排出毒液。

3.治疗中须扩创挤血,使毒液尽量排出,减少毒汁扩散。

扩创方法:创口消毒,用0.25%普鲁卡因10毫升或20毫升封闭,用手术刀于创口处做十字切开,切开后自近端向远端挤压,直到毒血排至将尽为止,一般一天挤压2〜3次,连续挤压2〜3天。若创口流血不止,有全身出血现象时,应避免扩创。

(五)临证权变

蛇咬伤病情复杂,症状危笃,在用上方的基础上若见恶心呕吐加竹茹、生姜;咽喉肿痛加山豆根、射干或送服六神丸;痰涎壅盛加川贝母、胆星、竺黄;热盛伤阴加玄参、天冬、麦冬;热盛迫血妄行加蒲黄、茜草根、旱莲草;咳血咯血加仙鹤草、侧柏叶、蒲黄炭;少尿或尿闭加白茅根、车前子;高热神昏加紫雪丹或牛黄安宫丸;大便秘结腹胀加大黄、芒硝、枳实、川朴;伤口流血不止加服云南白药、田三七粉,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

〔应用例案〕

李XX,女,25岁,农民,住院号32736。初诊:1974年5月24日。12小时前,被毒蛇咬伤右足背,麻木肿痛迅速向上延伸至小腿过膝,足背出现紫血泡及紫青瘀斑。于4.5小时前出现嗜睡、复视、眼睑下垂、恶心呕吐等症,小溲短赤,大便不解。苔腻质红,脉濡数(96次/分)。证属蛇毒入血,上蒙清窍。治拟清解热毒,通利二便。七叶一枝花30克、半枝莲30克、半边莲30克、蒲公英30克,野菊15克、黄柏9克、元明粉12克、生大黄9克、车前子30克,水煎。局部循经扩创后,用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口。创口周围用玉露散水调成湿敷。再予熄风镇惊解毒:蝎蜈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2次;一枝黄花针剂,2毫升,每日3次,肌注;南通蛇药片、解毒片各10片,口服,每日3次,破伤风抗毒素1500U,肌注(立刻);群生蛇药注射液4毫升,每日3次,肌注。解毒及抗感染:氢化考的松200毫克,静脉滴注,青霉素、链霉素肌注。

二诊:5月31日,服上药第二天复视现象消失,其余症状未明显减轻,治疗三天后,加鬼针草15克,服4帖后,毒蛇咬伤右足背坏死,毒水外溢,足背足踝暗红肿胀,低热已除,视力恢复,脉濡。再拟凉血清热解毒,鲜生地30克、赤芍15克、丹皮3克、蒲公英30克、银花9克、半枝莲15克、半边莲15克、蛇舌草30克、鬼针草15克,车前子9克。3帖。

三诊:6月3日。患肢肿胀渐退,足背坏死组织约2X2厘米,与健康组织已分离,脓水不多,肿痛已减,纳食尚可,二便尚调,再拟前法出入,以排余毒。外用红油膏、九一丹。患者于6月8日出院,当时仅见足背坏死创面。以外用祛腐生新药物为主,带回清解余毒之中药。

按:毒蛇咬伤的处理,首先是早期结扎,并使患肢少动,是减少或阻止蛇毒吸收的一种方法。结扎后,应立即用井水或河水冲洗伤口,去除伤口周围毒液,条件许可时,最好用1‰高锰酸钾液,双氧水或盐水冲洗,然后进行扩创拔毒,挖除残留之毒牙,用拔火罐、吸吮器反复吸出毒液。伤口要湿敷,使毒液不断外溢。伤口周围可用新鲜蒲公英、野菊花等捣烂外敷,亦可用玉露散、金黄散水调成糊外敷。经以上处理后,立即选用解毒药。本案系重症,选用多种抢救措施,终于逆挽狂澜而获全效。(节选自《外科经验选》)

〔简便验方〕

1.蛇伤解毒片(注射液):对我国常见毒蛇咬伤有效。

剂型:片剂、针剂。

用法:片剂首次服20片,以后每4〜6小时内服7〜10片,中毒症状好转后酌情减量,连服5日。针剂首次注射8毫升,在伤口周围及结扎上端注射;以后每6小时注射1次,每次肌肉注射6毫升,全身症状减轻,改为口服片剂。

2.广州蛇伤药散:对眼镜蛇、竹叶青蛇、银环蛇等咬伤有效。

剂型:散剂、流浸膏。

用法:散剂首次服量20克,以后每次服10克,流浸膏首次服量20毫升,以后每次服10毫升,每日3~6次,一般用药3〜5日。如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给生姜少许减轻其副作用。

3.新会蛇药酒:对竹叶青蛇,眼镜蛇咬伤有效。

剂型:酒剂。

用法:轻症每次服20毫升,重症每次服30〜60毫升,每1〜2小时服1次,亦可作外敷。

4.群生蛇药:适用于蝮蛇咬伤,亦可用于五步蛇、眼镜蛇、竹叶青蛇、烙铁头蛇、银环蛇等咬伤。

剂型:水剂、针剂。

用法:水剂首次量服20毫升,以后每次10毫升,每日3〜4次。针剂首次量4毫升,以后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6次。重病人酌情增加剂量,儿童剂量酌减。水剂与针剂可视病情需要单独或合并使用。

5.南通蛇药和解毒片:适用于各种毒蛇咬伤及蜈蚣、蝎子等毒虫咬伤。

剂型:片剂。

用法:首次量各服20片,先将药片捣碎,用酒50毫升,加等量温开水,调匀内服(不会饮酒的病人和儿童,用酒量可酌减),以后每隔6小时服10片。(以上5种均市售成药)

6.鲜半边莲一把,加盐捣烂,围敷伤口。以半边莲一两,捣烂饮汁,热酒送服,亦可水煎服。

7.旱烟袋油直接涂伤口处。

鲜蚤休捣敷患处,干蚤休研末水调敷患处。(上二方选自中医研究院编《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文献摘录〕

《外科大成卷四•虫兽伤》:“蛇咬伤,即饮好醋一、二碗,使气不随血走,以绳扎伤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