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八节 血栓性静脉炎

第八节 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发生于浅层静脉者,临床上称为“浅静脉炎”,发生于深层静脉者,称为“深静脉炎”。浅静脉炎的临床特点是:患处可触及索条状肿物,焮红疼痛。深静脉炎的临床特点是患肢增粗肿胀,按之凹陷,大腿内侧沿静脉走向压痛,或腓肠肌有明显压痛,如将患足背曲时,小腿肌肉胀痛加重,行走劳累后,肢体沉重,肿胀增加。浅静脉炎,基本相当于中医的“䐔病”、“脉痹”等。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第一次记载了本病,云:“皮肉卒肿起,狭长赤痛,名䐔”。唐•孙思逊《备急千金要方》记有:“凡䐔病,喜发四肢,其状赤脉,起如编绳,急痛壮热。其发于脚,喜从腨起至踝,亦如编绳,故云䐔病也。”深静脉炎,多相当于中医的湿热下注或脾虚湿盛的下肢肿胀。

〔病因病机〕

关于本病的原因,孙思逊认为:“皆久劳,热气盛,为湿凉所折,气结筋中”所致。这种认识大体反映了本病的病因病机。由于下肢外伤、妊娠生育、手术创伤、静脉曲张或其它长期卧床患者,或反复静脉注射与静脉点滴药物者,都能使人体正气受伤(久劳伤气,久病致虚),以及血管局部受损(外伤损害,药物刺激),致使脉络闭塞不通。所以在病机上表现为气血凝滞,络脉闭阻。临床症状表现为“热气盛为湿凉所折”的湿热相搏的特点,如下肢红肿热痛。以湿性粘腻重浊,往往缠绵不愈,病程较长,甚或有此消彼起,反复发作等情况。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一是辨虚实,根据病程长短,有无发热,和患肢肿胀的表现,区分是湿热下注还是脾虚湿盛的证候。二是辨部位,同样是浅静脉炎患者,发于胸腹者,多为气滞血瘀证,发于四肢者多为湿热蕴阻证。

(二)论治要点

血脉不通而导致患肢肿胀、发热是本病的根本原因,故治疗时,不论是清热利湿,还是健脾,都要配合活血化瘀通经之品,这是治疗的关键。

(三)常见证治

1.湿热证:多见于下肢或上肢,局部红肿疼痛,状如索条或成块成片,触痛拒按,肢体活动不利,重者沿静脉走向有多处肿块并起,或此消彼起,全身伴有恶寒发热,心烦不眠。若湿盛者,患肢迅速肿胀,皮肤光亮,行动困难,或有瘀斑,舌质暗,舌苔白腻,脉弦数或紧数。证属湿热相搏,血瘀络阻。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方药,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加减。

若肿胀明显,皮肤光亮者加土茯苓;发于上肢者加姜黄、川芎;发于下肢者加木瓜;疼痛明显者加乳香、没药,病久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2.脾虚湿盛证:久病体虚,身倦乏力,患肢肿胀,按之不留指痕,沉重疼痛,行走困难,久行久立后症状加重。重者日久可见患肢发凉、麻木,皮肤紫暗僵硬。沿大腿内侧压痛显著,腓肠肌压痛明显。苔薄白或白腻,舌质多映紫或有紫斑,舌边多有齿痕。脉沉细或沉弱。本证相当于深静脉炎。证属脾虚湿盛,经络瘀阻。

治法:健脾渗湿,活血化瘀。

方药:健脾通络汤。

一般服14剂左右肿胀开始消退,40剂到60剂可达到临床治愈。如食欲不良,消化迟钝者,加砂仁、神曲;患肢发冷,肤色紫暗者,加桂枝、附子;患肢发热,肤色潮红者,加银花、地丁;体质壮实者,加水蛭、三棱。

3.气滞血瘀证:常见于胸胁部位,临床上较少见,多发生在外伤或乳癌根治切除术后。初有索条状肿物,色红或皮色正常,疼痛,胸胁憋胀不适,烦躁,舌苔薄白,脉弦。证属气滞血瘀。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

胸胁憋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青皮;红肿显著者加银花、蒲公英。

(四)外治法

1.湿热证用浅静脉炎洗剂熏洗患处。

2.脾虚湿盛证用深静脉炎洗剂熏洗患处。

(五)临证权变

由于静脉注射或点滴刺激性药物而引起的静脉炎,在炎症控制后,多留有索条状硬结,久久不消,亦属气滞血瘀证。可用红花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在患处封闭浸润,疗效亦佳。

〔应用例案〕

靳XX,女,成年,门诊病人。1978年9月2日初诊,左胸壁乳房外侧有长约10厘米之索条状肿物,色微红,疼痛,已有半月余,无手术史,无明显外伤史。

经山西医学院第X附院诊为左胸壁静脉炎,经一般西药消炎治疗,疗效不明显,于是来我院治疗。患者性情急躁,胸痛憋胀,善太息。

据上述见证,参合苔白,脉弦细,辨证为肝气不疏,经络阻滞。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方用复元活血汤加减。药用:丹参15克、鸡血藤30克、柴胡10克、红花6克、桃仁6克、酒军6克、炮甲珠10克、香附10克、青皮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9月16日二诊:服上药6剂,症状显著减轻,红肿之索条状物已软化消散,局部只留轻度压痛,上方减量,继服2付,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病机辨析鲜明,药证相合,故收效迅速。(节选自《中医外科心得集》)

〔文献摘录〕

1.《肘后备急方•卷五》:“皮肉卒肿起,狭长赤痛,名䐔”。(此为䐔病最早记载)

2.《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䐔病者,由劳役,肢体热盛,自取风冷,而为凉湿所折,入於肌肉筋脉,结聚所成也。其状赤脉,起如编绳,急痛壮热,其发于脚者,患从鼠𦡧起,至踝,亦如编绳,故谓䐔病也。”(对病因、症状描述较具体)

3.《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瘭疽第六》:“凡䐔病喜发四肢,其状赤脉,起如编绳,急痛壮热。其发于脚,喜从腨起至踝,亦如编绳,故云䐔病也。发于臂喜着腋下。皆由久劳,热气盛为湿凉所折,气结筋中,成此病也。”(此对病机认识较准确,症状亦更具体)

复习思考题

1.烫伤的面积怎样计算的?烫深浅伤程度如何辨证?

2.冻伤如何治疗?

3.毒蛇咬伤的外治法如何?

4.毒蛇咬伤应如何急救处理?

5.毒蛇咬伤的内治法如何?

6.破伤风应如何预防?

7.破伤风的辨证要领是什么?怎样治疗?

8.臁疮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9.臁疮的常见证治有哪些?

10.褥疮应如何预防?

11.褥疮的辨证论治如何?

12.脱疽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13.脱疽的常见证治有哪些?

14.血栓性静脉炎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15.血栓性静脉炎的常见证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