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常见证治方剂

—画

—号癣药水(经验方)

组成:土槿皮300克 大枫子肉300克 地肤子300克 蛇床子300克 硫黄150克 白藓皮300克 枯矾1250克 苦参300克 樟脑150克 50%酒精20000毫升

二画

二陈汤(丸)(《和剂局方》)

组成: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二妙丸(散)(《丹溪心法》)

组成:苍术180克(米泔水浸) 黄柏180克(酒炒)

二仙汤(经验方)

组成:仙茅 仙灵脾(滛羊藿) 当归 巴戟天 知母 黄柏

二宝丹(即八二丹)(经验方)

组成:熟石膏8份 升丹2份

二黄丹(经验方)

组成:硫黄31克 雄黄31克 冰片1.5克 樟脑1.5克

二号癣药水(经验方)

组成:米醋10000克 百部 蛇床子 硫黄各240克 土槿皮300克 白砒6克 斑蝥60克 白国樟36克 轻粉36克

七宝美髯丹(邵应节方)

组成:制首乌1000克 牛膝400克 补骨脂400克 茯苓400克 菟丝子400克 当归身400克 枸杞子400克

七三丹(经验方)

组成:熟石膏21克 升丹9克

七仙条(经验方)

组成:白降丹 红升 熟石膏各等分 冰片少许 乳香 没药 血竭同上药各等分

十味丸(又名消瘰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牡蛎 生黄芪 三棱 莪术 朱血竭 生明乳香 生明没药 龙胆草 玄参 浙贝母

十全大补汤(丸)(《医学发明》)

组成: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当归 川芎 熟地黄 白芍 黄芪 肉桂

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当归 白芍 地黄 川芎

八味地黄丸(即桂附八味丸)

八二丹(见二宝丹)

八正散(《局方》)

组成:木通 瞿麦 车前子 萹蓄 滑石 炙甘草 山栀子 大黄

九一丹(《医宗金鉴》〉

组成:熟石膏9份 升丹1份

九华膏(经验方)

组成:滑石600克 月石90克 龙骨120克 川贝母18克 冰片18克 朱砂18克 凡士林调膏

人参养荣汤(《局方》)

组成:党参 白术 炙黄芪 炙甘草 陈皮 肉桂心 当归 熟地黄 五味子 茯苓 远志 白芍 大枣 生姜

三画

三妙丸(《医学正传》)

组成:苍术180克 黄柏120克(酒炒) 牛膝60克

三黄洗剂(经验方)

组成:大黄 黄柏 黄芩 苦参各等份。共研细末。上药10〜15克,加入蒸馏水100毫升、医用石炭酸1毫升。

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

组成:白砒45克 明矾60克 明雄黄7.2克 乳香3.6克

三石散(经验方)

组成:制炉甘石 熟石膏 赤石脂各90克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 知母 熟地黄 龟板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 牡丹皮 桃仁 冬瓜仁 芒硝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组成:柴胡 黄芩 大黄 枳实 半夏 白芍 生姜 大枣

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生大黄(后下〉 枳实 厚朴 芒硝(冲服)

小金片(经验方)

组成:马钱子(制)216克 地龙234克 全虫117克 制附子234克 姜半夏225克 五灵脂225克 制没药117克 制乳香126克

小金丹(《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白胶香45克 草乌头45克 五灵脂45克 地龙45克 马钱子(制)45克 乳香(去油)22.5克 没药(去油)22.5克 当归身22.5克 麝香9克 墨炭3.6克

千捶膏(经验方)

组成:蓖麻子仁150克 嫩松香粉300克(在冬令制后研末) 轻粉30克(水飞) 东丹60克 银朱60克 茶油40克(冬天需改为75克)

千金散(经验方)

组成:煅白砒6克 制乳香 制没药 轻粉 飞朱砂 赤石脂 炒五倍子 煅雄黄 醋制蛇含石各15克

马勃膏(经验方)

组成:马勃20克 凡士林80克

己戍丹(经验方)

组成:麝香 西黄 甘石 腰黄 火硝 珠粉 梅片

川椒地肤子汤(经验方)

组成:川椒 地肤子各等分

用法:水煎外洗

川椒汤(经验方)

组成:川椒 皂刺 苦参 蛇床子 地肤子 刺蒺藜各等分

四画

六一散(《伤寒标本》〉

组成:滑石60克 甘草10克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240克 山萸肉 干山药各120克 丹皮 白茯苓 泽泻各90克

五神汤(《外科真诠》)

组成:茯苓 金银花 牛膝 车前子 紫花地丁

五仁汤(《世医得效方》)

组成:杏仁 柏子仁 郁李仁 瓜蒌仁 火麻仁

五五丹(经验方)

组成:熟石膏 升丹各15克

五倍子汤(《疡科选粹》)

组成:五倍子 朴硝 桑寄生莲房 荆芥各60克

五倍子散(《医宗金鉴》)

组成:用五倍子大者一个,用阴干车前草揉碎,填入五倍子内,用纸塞孔,用湿纸包。煨片时,取出待冷去纸,研为细末,每药末3克,加轻粉0.9克,冰片0.15克,共研极细。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组成:金银花 野菊花 紫地丁 天葵子 蒲公英

五虎追风散(《晋南史全恩家传方》)

组成:蝉衣 南星 天麻 全蝎 僵蚕

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泽泻75克 猪苓(去皮)45克 肉桂22.5克 白术 赤茯苓各45克

五淋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赤茯苓4.5克 赤芍 山栀各6克 当归 甘草各4.5克

五瘿丸(《普济方》)

组成:菖蒲60克 海蛤 白敛 续断 海藻 松蘿 桂心 倒掛草 蜀椒 半夏各30克 神曲90克

羊靨百枚。上为细末,以牛羊脂髓为丸。

开郁散(《洞天奥旨》)

组成: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香附 郁金 天葵草 全蝎 白芥子 炙甘草

太乙膏(《外科正宗》》

组成:玄参 白芷 归身 肉桂 赤芍 大黄 生地黄 土木鳖各60克 阿魏9克 轻粉12克 槐柳枝各100段 血余30克 东丹1200克 乳香15克 没药9克 麻油2500克

化斑解毒汤(《医宗金鉴》)

组成:升麻 石膏 连翘(去心) 牛蒡子(研炒) 人中黄 黄连 知母 玄参

化坚二陈丸(《医宗金鉴》)

组成:陈皮 半夏各30克 白茯苓45克 生甘草 川黄连各10克 炒白僵蚕60克

化石散(经验方)

组成:滑石 甘草 火硝

化岩汤(《洞天奥旨》〉

组成:人参30克 白术60克 黄芪30克 当归30克 忍冬藤30克 茜根6克 白芥子6克 茯苓10克

水丹经验方(《房芝萱外科经验》)

组成:银花20克 公英25克 连翘15克 黄芩10克 猪苓10克 云苓15克 川大黄3克 生地15克 归尾10克 赤芍10克 红花10克 牛膝10克 生苡米30克 车前子10克

水疝方(经验方)

组成:橘核6克 川楝子6克 青皮4.5克 乌药6克 小茴香6克 茯苓6克 车前子6克 泽泻9克 肉桂3克

水疝洗药方(自拟经验方)

组成:五倍子12克 芒硝15克 枯矾12克 肉桂10克

内疏黄连汤(《医宗金鉴》)

组成:槟榔 木香 栀子 连翘 薄荷 黄芩 黄连 甘草 桔梗 大黄 当归 白芍

内消瘰疬丸(《疡医大全》)

组成:夏枯草240克 玄参150克 青盐150克 海藻 贝母 薄荷 花粉 海蛤粉 白蔹 连翘 熟大黄 生甘草 生地黄 桔梗 枳壳 当归 硝石各30克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小茴香 干姜 元胡 没药 当归 川芎 肉桂 赤芍 蒲黄 五灵脂

升丹(《医宗金鉴》)

组成:水银30克 火硝120克 白矾30克 雄黄 朱砂各15克 皂矾18克

〔附〕小升丹(即三仙丹)

组成:水银30克 白矾24克 火硝21克

升麻溻肿汤(《中医外科概要》)

组成:升麻 黄芪 防风 川芎 生地 细辛各等分

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

组成:牛蒡子 薄荷 荆芥 连翘 山栀 丹皮 石斛 玄参 夏枯草

乌梅丸(《伤寒论》)

组成:乌梅9克 细辛6克 干姜9克 当归4.5克 制附子6克 蜀椒4.5克 桂枝6克 黄柏6克 黄连16克 人参6克

丹栀逍遥散(经验方)

组成:柴胡 白芍 当归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生姜 薄荷 丹皮 栀子

木瓜汤(经验方)

组成:木瓜30克 赤芍20克 细辛20克 辣椒30克 葱50克

止痒洗剂(周鸣岐方)

成组:蛇床子 地肤子 苦参 黄柏 鹤虱 蜂房 大黄 生杏仁 枯矾 白藓皮 大枫子 朴硝 蝉蜕 丹皮 各等分

水煎外洗。

止痒药水(经验方)

组成:百部30克 蛇床子30克 苦参20克 白藓皮20克

75%酒精泡上药48小时后,外搽。

止痛如神汤(《医宗金鉴》)

组成:秦艽 桃仁 皂角子 苍术 防风 黄柏 当归尾 泽泻 槟榔 熟大黄

五画

玉露散(经验方)

组成:芙蓉叶 研成极细末

〔附〕玉露油膏

组成:凡士林8/10,玉露散2/10,调匀成膏。

玉枢丹(《藿乱论》)

组成:山慈姑60克 五倍子60克 千金子霜30克 雄黄23克 朱砂23克 红芽大戟45克 麝香6克

玉真散(《外科正宗》)

组成:生南星 白芷 防风 羌活 天麻 白附子各等量

龙胆泻肝汤(丸)(李东垣方,录自《古今医方集成》)

组成:龙胆草 栀子 黄芩 柴胡 生地黄 泽泻 当归 车前子 木通 甘草

四妙汤(散)(《医宗说约》)

组成:炙黄芪 当归 金银花 炙甘草

四苓散(经验方)

组成:白茯苓 泽泻 猪苓 白术

四物汤(《局方》)

组成:熟地黄 归身 白芍 川芎

四君子汤(《局方》)

组成:人参 茯苓 白术 炙甘草

四海舒郁丸(《疡医大全》)

组成:青木香15克 陈皮 海蛤粉各6克 海带 海藻 昆布 海螵蛸各60克

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组成:玄参 当归 银花 甘草

四物消风饮(《医宗金鉴》)

组成: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荆芥 防风 白藓皮 蝉蜕 薄荷 独活 柴胡 红枣

白头翁汤(《伤寒论》)

组成:白头翁15克 黄柏12克 黄连9克 秦皮12克

白降丹(《医宗金鉴》)

组成:朱砂 雄黄各6克 水银30克 硼砂15克 火硝 食盐 白矾 皂矾各45克

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生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白屑风洗方(《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苍耳子30克 苦参15克 王不留行30克 明矾9克 水煎外洗

白芷冰片散(经验方)

组成:白芷30克 冰片1克 密陀僧15克 硫黄15克 研面外用

白驳散(经验方)

组成:旱莲草100克 白芷60克 首乌60克 沙蒺藜60克 剌蒺藜60克 紫草45克 卷柏30克 丹参30克 苦参30克 苍术25克 研面服

白屑风酊(经验方)

组成:蛇床子40克 苦参片40克 土槿皮20克 薄荷脑10克 75%酒精80毫升

加味羊肾丸(经验方)

组成:党参 山萸肉 锁阳 巴戟天 菟丝子 仙茅 仙灵脾 生苡仁 沙苑子 阳起石 枸杞子 羊睾丸

归脾丸(汤)(《济生方》)

组成:人参6克 白术(土炒)6克 黄芪(炒)6克 当归身3克 炙甘草1.5克 茯神6克 远志(去心)6克 枣仁(研炒)6克 青木香1.5克 龙眼肉6克 生姜3片 大枣2枚

归芍地黄汤(《外科证治全书》)

组成:熟地15克 怀山药9克 山萸肉6克 牡丹皮4.5克 泽泻 茯苓各3克 归身6克 白芍6克

皮脂膏(经验方)

组成:青黛6克 黄柏6克 锻石膏60克 烟膏(即土法烟熏烘硝牛皮后,烟汁结成的残留物质)60克 加上药四倍的凡士林

皮癌净(经验方)

组成:红砒3克 指甲1.5克 头发1.5克 大枣去核一枚 碱发面30克

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人参 麦冬 五味子

生姜辣椒酊(经验方)

组成:生姜 干辣椒各60克 75%酒精泡10天

生肌膏(经验方)

组成:煅龙骨6克 煅炉甘石65克 硃砂75克 煅石膏135克 冰片6克 凡士林360克 香油少许 油膏外用

生肌散(经验方)

组成:制炉甘石15克 滴乳石9克 滑石30克 血琥珀9克 朱砂3克 冰片0.3克

生肌象皮膏(《疡科纲要》〉

组成:当归 血余 象皮 生地 龟板 生石膏 炉甘石 黄蜡 白蜡 香油

生肌定痛散(《医宗金鉴》)

组成:生石膏(用甘草汤飞五次)30克 辰砂9克 冰片0.6克 硼砂15克

生舂散(《潘春林医案》)

组成:煅石膏90克 硃砂12克 广丹14克 梅片0.6克

生肌白玉膏(即白玉膏)(经验方)

组成:熟石膏9份 制炉甘石1份 加凡士林使成70%的软膏。

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

组成:当归60克 白芷15克 白蜡60克 轻粉12克 甘草36克 紫草6克 血竭12克 麻油500毫升

仙方活命饮(《医宗金鉴》)

组成:穿山甲 皂角刺 当归尾 甘草 金银花 赤芍 乳香 没药 天花粉 陈皮 防风 贝母 白芷

瓜蒌牛蒡汤(《医宗金鉴》)

组成:瓜蒌 牛蒡子 天花粉 黄芩 陈皮 生栀子 皂角刺 金银花 青皮 柴胡 甘草 连翘

右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黄8份 怀山药4份 山萸肉3份 枸杞子4份 菟丝子4份 杜仲4份 鹿角胶4份 当归3份 附子2~6份 肉桂2〜4份

代抵挡汤(《证治准绳》)

组成:大黄 归尾 生地 炮山甲 芒硝 桃仁 肉桂

代刀散(《中医外科概论》)

组成:白丁香3克 蓖麻仁3克 生白砒1克

甘遂通结汤(经验方)

组成:甘遂末(冲) 桃仁 赤芍 生牛膝 川朴 大黄(后下) 木香 甲字提毒粉(经验方)

组成:血竭 红粉 轻粉 冰片 麝香 硃砂 琥珀

六画

冲和膏(《外科正宗》)

组成:紫荆皮(炒)150克 独活90克 赤芍60克 白芷30克 石菖蒲45克

〔附〕冲和油膏 用凡士林8/10,冲和散2/10调匀成膏。

冰硼散(《外科正宗》)

组成:冰片1.5克 朱砂1.8克 玄明粉 硼砂各15克

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组成:牛黄 郁金 犀角 黄芩 黄连 栀子 雄黄 朱砂各30克 梅片 麝香各7.5克 珠粉15克

西黄醒消丸(即犀黄醒消丸)(《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西黄0.9克 麝香4.5克 乳香 没药各30克 黄米饭30克

灰皂散(经验方)

组成:新出窑石灰 楠皂自然水(石碱) 黄丹(京丹) 楠皂不拘量,放在房内通风的地方,使其自行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慢慢溶化出液体,即叫自然水。溶多少,取多少,用玻璃瓶装好备用。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木通 生地 生甘草 竹叶

先天大造丸(《医宗金鉴》)

组成:人参 白术(土炒) 当归身 白茯苓 菟丝子 枸杞 黄精 牛膝各60克 补骨脂(炒) 骨碎补(去毛微炒)巴戟肉 远志(去心)各30克 广木香 青盐各15克 丁香9克 以上共研细末,熟地12克酒煮捣膏,仙茅浸去赤汁,蒸熟去皮,捣膏;何首乌去皮,黑豆同煮,去豆捣膏;胶枣肉捣膏;肉苁蓉去鳞并内膜,酒浸捣膏各60克;紫河车一具,白酒煮烂,捣膏。

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熟地黄 白芥子 炮姜炭 麻黄 甘草 肉桂 鹿角胶(烊化冲服)

阳和解凝膏(《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鲜牛蒡子根茎叶1500克 鲜白凤仙梗120克 川芎120克 川附 桂枝 大黄 当归 肉桂 草乌 地龙 僵蚕 赤芍 白芷 白蔹 白芨 乳香 没药各60克 续断 防风 荆芥 五灵脂 木香 香橼 陈皮各60克 苏合油120克 麝香30克 菜油5000克 黄丹(烘透)每油500克加黄丹210克。

阳和通脉汤(《中医入门指要》)

组成:炮附子10克 桂枝6克 麻黄6克 丹参30克 鸡血藤30克 川牛膝12克 红花10克 地龙10克 当归15克 赤芍15克 炮甲珠10克 甘草15克

阳毒内消散(《药蔹启秘》)

组成:麝香 冰片各6克 白芨 南星 姜黄 炒甲片 樟冰各12克 轻粉 胆矾各9克 铜绿12克 青黛6克

阴毒内消散(《药蔹启秘》)

组成:麝香3克 轻粉9克 丁香6克 樟脑12克 腰黄9克 良姜6克 肉桂3克 川乌9克 炒甲片9克 胡椒3克 制乳香 制没药各6克 阿魏(瓦上炒去油)9克 牙皂6克

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组成:防风 荆芥 连翘 麻黄 薄荷 川芎 当归 白芍(炒) 白术 山栀 大黄(酒蒸) 芒硝各15克 石膏 黄芩 桔梗各30克 甘草60克 滑石90克

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

组成:人参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 金银花 茯苓 白芷 皂角刺 甘草 桔梗 黄芪

回阳生肌散(《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人参15克 鹿茸15克 雄黄1.5克 乳香30克 琥珀7.5克 京红粉3克

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

组成:草乌 军姜各90克 赤芍 白芷 南星各30克 肉桂15克

〔附〕回阳玉龙油膏 凡士林8/10,回阳玉龙散2/10 调匀成膏。

红油膏(经验方)

组成:凡士林300克 九一丹30克 东丹(广丹)4.5克

〔附〕红油膏纱布 将纱布煎成6X12厘米大小,约20〜30块,用红油膏60〜90克,共同放置于铝质饭盒内,经高压蒸气消毒备用。

红灵丹(经验方)

组成:雄黄18克 乳香18克 煅月石30克 青礞石9克 没药18克 冰片9克 火硝18克 硃砂60克 麝香3克

〔附〕红灵丹油膏 红灵丹45克 凡士林300克 先将凡士林溶化冷却,再将药粉徐徐调入。

红花酒精(经验方)

组成:红花200克 加75%酒精泡五天外用

红升丹(见升丹)

收干生肌药粉(《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乳香面30克 没药面30克 琥珀面6克 血竭面12克 儿茶面15克 水飞甘石面21克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 甘草 木通 大枣

当归补血汤(李东垣方)

组成:黄芪30克 当归(酒炒)6克

当归膏(我院仿生肌玉红膏自制)

组成:当归60克 白芷15克 紫草10克 甘草30克 轻粉15克 血竭15克 白蜡30克 麻油500毫升 将草药放麻油中泡三天,熬数沸去渣入白蜡烊化后加入轻粉,血竭粉搅均。

当归饮子(《外科正宗》)

组成:当归 白芍 川芎 生地 白蒺藜 荆芥 防风 首乌 黄芪 炙甘草

地肤子洗剂(经验方)

组成:地肤子 防风 黄柏 苦参 地丁 白藓皮

地榆洗剂(经验方)

组成:地榆 防风 黄柏

地骨皮洗剂(经验方)

组成:地骨皮 苦参 苍耳子 川椒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 川芎 赤芍 生地 桃仁 红花 桔梗 牛膝 柴胡 枳壳 甘草

存命汤(经验方)

组成:羌活 川芎 大黄 清半夏 防风 川乌 草乌 全虫 僵蚕 南星 白芷 蝉蜕 天麻 甘草各9克 蜈蚣3条 白附子12克

水煎600毫升,每次200毫升,送服琥珀、冰片各3克之面一包。

芍药瓜蒌甘草汤(《中医外科心得集》)

组成:赤芍30克 瓜蒌15克 甘草9克 蒲公英30克 王不留行9克 路路通9克 明乳香3克 明没药3克

七画

如意金黄散(即金黄散)(《医宗金鉴》)

组成:大黄 黄柏 姜黄 白芷各2500克 南星 陈皮 苍术 厚朴 甘草各1000克 天花粉5000克

〔附〕金黄油膏 凡士林8/10,金黄散2/10,调匀成膏。

阿魏消痞膏(《景岳全书》阿魏膏)

组成:羌活 独活 玄参 官桂 赤芍 川山甲 生地 两头尖 大黄 白芷 天麻 红花各15克 木鳖10枚去壳 乱发1团 槐柳 桃枝各15克 麻油1120克 黄丹收膏 阿魏 芒硝 乳香 没药各15克 麝香9克

芩连二母丸(《医宗金鉴》)

组成:黄芩 黄连 知母 贝母(去心) 当归(酒炒) 白芍(酒炒) 羚羊角(镑) 生地 熟地 蒲黄 地骨皮 川芎各30克 生甘草4.5克

芩连平胃散(经验方)

组成:苍术 厚朴 陈皮 黄芩 黄连 甘草

连翘败毒丸(经验方)

组成:连翘 防风 白芷 黄连 苦参 薄荷 当归 荆芥穗 天花粉 甘草 黄芩 赤芍 柴胡 麻黄 羌活 金银花 黄柏 紫花地丁 大黄

苍耳苦参汤(周鸣岐方)

组成:苍耳子 苦参 苍术 灵仙 黄芩 黄柏 蝉蜕 蛇床子

陀僧硫黄散(经验方)

组成:密陀僧 硫黄各等分,研面外用

辛夷清肺饮(《外科正宗》)

组成:辛夷 黄芩 石膏 知母 枇杷叶 栀子 麦冬 百合 升麻 甘草

芪术化瘀丸(自拟经验方)

组成:黄芪30克 丹参60克 鸡血藤30克 炮甲珠15克 川牛膝30克 苍术60克 泽泻60克 防己30克 红花30克 当归30克 海藻30克 茯苓皮60克 生姜皮30克 全蝎15克 娱蚣15克

补中益气汤(丸)(《东垣十书》)

组成:黄芪3克 人参0.9克 炙甘草1.5克 归身 橘皮 升麻 柴胡各0.6克 白术0.9克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 当归 赤芍 地龙 川芎 桃仁 红花

补骨脂肉桂酊(经验方)

组成:补骨脂90克 肉桂30克 用75%酒精500毫升,浸泡十天去渣外用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组成:沙参 玉竹 生甘草 冬桑叶 麦冬 生扁豆 天花粉

附子理中汤(《三因方》)

组成:附子 人参 干姜 白术 炙甘草

附桂八味丸(即八味丸、肾气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 山萸肉 干山药 丹皮 白茯苓 泽泻 肉桂 附子

八画

浅静脉炎洗剂(《中医外科心得集》)

组成:苏木 红花 银花 蒲公英 芒硝 当归 葱胡 桑枝 明乳香 明没药

青黛散(经验方)

组成:青黛60克 石膏120克 滑石120克 黄柏60克

〔附〕青黛散油膏 青黛散75克 凡士林300克 调匀成膏

青吹口散(经验方)

组成:煅石膏9克 煅人中白9克 青黛3克 薄荷1克 黄柏2克 川连1.5克 煅月石18克 三梅3克

〔附〕青吹口散油膏 青吹口散6克 凡士林30克 先将凡士林烊化冷却,再将散徐徐调入,和匀成膏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 鳖甲 生地 知母 丹皮

青敷药(《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

组成;大黄 姜黄 黄柏各240克 白芨180克 白芷 赤芍 天花粉 青黛 甘草各120克

苦参汤(《疡科心得集》)

组成:苦参60克 蛇床子30克 白芷15克 金银花30克 菊花60克 黄柏15克 地肤子15克 大菖蒲9克

金黄散(见如意金黄散)

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金铃子(川楝子) 元胡

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组成:沙苑 蒺藜 芡实各60克 炙龙膏 煅牡蛎各30克 莲肉煮粉糊丸

金石斛合剂(经验方)

组成:夏枯草 金石斛 菊花 地丁草 蚤休 生甘草 金银花 蒲公英

拔毒生肌散(《疡医大余》)

组成:红升丹9克 轻粉9克 蓖麻仁(去油)9克 乳香(去油)6克 黄丹6克 煅石膏30克 琥珀面3克

肾气丸(见附桂八味丸)

和营散坚丸(《医宗金鉴》〉

组成:川芎 白芍(酒炒) 当归 茯苓 熟地 陈皮 桔梗 香附 白术(土炒)各3克 人参 甘草(炙) 海粉 昆布 贝母(去心)各15克 升麻 红花各9克 夏枯草 (熬膏,再加红蜜120克,再熬成膏)500克

驱虫汤2号(经验方)

组成:生牡蛎 枯矾 茵陈 栀子 木香 枳壳 郁金 大黄

虎潜丸(即健步虎潜丸)(《丹溪心法》)

组成:败龟板(酥炙)120克 知母 黄柏(二味盐、酒炒) 熟地各90克 牛膝(酒蒸) 白芍(酒炒) 陈皮(盐水润)各60克 锁阳(酒润) 当归(酒洗)各45克 虎胫骨(酥炙)30克

参苓白术散(《局方》)

组成:莲子肉500克 薏苡仁500克 砂仁500克 桔梗500克 白扁豆750克 白茯苓1000克 人参1000克 甘草1000克 白术1000克

山药1000克

参附汤(《校注妇科良方》)

组成:人参 附子

治瘊汤(经验方)

组成:熟地 首乌 杜仲 白芍 赤芍 桃仁 红花 丹皮 赤小豆 白术 牛膝 穿山甲

侧柏叶酊(经验方)

组成:二甲亚枫100克 920片100片 侧柏叶酒精浸出液加到10000毫升(取生侧叶2500克,用60%乙醇渗漉到10000毫升即成)。无920片,不用亦可。

侧柏叶洗剂(经验方)

组成:侧柏叶120克 水煎外洗

知柏地黄丸(即知柏八味丸,《医宗金鉴》)

组成: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

泌尿道“总攻”排石法(《新急腹症学》)

泌尿道结石的“总攻”排石法,就是在一定时间内集中采用若干中西医治疗措施,使其先后或同时按预定要求发生作用,以增加尿流,促进输尿管蠕动,达到排除结石的目的。

“总攻”排石疗法的方案表

时间上午 处理
8:30 饮水 500毫升
双氢克尿塞(口服) 75毫克
8:45 中药一剂 200毫升
9:00 饮水 500毫升
9:30 饮水 500毫升
阿托品(肌注) 1毫克
速尿(肌注) 1毫克
9:35 电针:肾俞(-)膀胱俞(+)适用于输尿管上、中段结石。
肾俞(-)水道(+)适用于输尿管下段结石。
留针25分钟,可调波,初弱刺激,后强刺激
10:00 起床活动

“总攻”治疗时机选择:在绞痛发作时,如身体条件允许;即可因势利导总攻治疗,促使结石排出。结石绞痛缓解期,也可进行总攻治疗。在总攻中应密切注视病人病情变化。

“总攻”治疗的疗程:一般以6~7次为一疗程,前后约需半个月左右。两个疗程间需间隔1~2周。

九画

神效瓜蒌散(《寿世保元》)

组成:瓜蒌 酒洗当归 甘草 乳香 没药

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

组成:人参4.5克 附子(制)3克 川芎3克 归身6克 黄芪3克 白术(土炒)4.5克 白芍(炒)3克 木香(研)1.5克 穿山甲(炒)2.4克 甘草(炙)1.5克 陈皮3克 白茯苓3克 煨姜3片 大枣二枚

神应养真丹(《外科正宗》)

组成:当归 川芎 白芍 天麻 羌活 熟地木瓜 菟丝子

袪风换肌丸(《外科正宗》)

组成:威灵仙 石菖蒲 何首乌 苦参 牛膝苍术 大胡麻 天花粉各等分 甘草 川芎 当归减半

枯痔散(经验方)

组成:白础6克 白矾60克 月石6克 雄黄6克 硫黄6克

枯痔钉(经验方)

组成:红砒 明矾 朱砂 雄黄 没药

枯痔液(经验方)

组成:明矾(硫酸铝钾)6克 石炭酸 (酚)1克 黄连2克 普鲁卡因1克 枸橼酸钠1.5克 甘油20毫升 蒸馏水加至100毫升

枸橘汤(《外科全生集》)

组成:枸橘 川楝子 秦艽 陈皮 防风 泽泻 赤芍 甘草

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组成:防风 柴胡 前胡 荆芥 羌活 独活 枳壳 炒桔梗 茯苓 川芎 甘草 薄荷

咬头膏(经验方)

组成:铜绿 松香 乳香没药 生木鳖 蓖麻子(去尖) 杏仁各3克 巴豆6克 白砒0.3克

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组成:独活 桑寄生 秦艽 防风 细辛 当归 芍药 川芎 干地黄 杜仲 牛膝 党参 茯苓 甘草 肉桂心

香贝养荣汤(《医宗金鉴》)

组成:香附 贝母 白术 党参 茯苓 陈皮 川芎 熟地黄 当归 桔梗 甘草 生姜 大枣

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

组成:人参 茯苓 白术 炙甘草 制半夏 陈皮 木香 砂仁

香砂养胃丸(经验方)

组成:白术 陈皮 茯苓 法半夏 香附 砂仁 枳壳 豆蔻仁 藿香 厚朴 甘草

前列腺汤(经验方)

组成:丹参 泽兰 赤芍 桃仁 红花 乳香 没药 王不留行 青皮 川楝子 小茴香 白芷 败酱草 蒲公英

骨康膏(经验方)

组成:公鸡一只 乳香 没药各15克 血竭4克 骨碎补12克 五加皮12克

骨痨散(《文琢之中医外科经验论集》)

组成:全蝎 蜈蚣 䗪虫各等份

胆道“总攻”疗法(《新急腹症学》)

总攻的意义及时机:中西医结合的总攻排石疗法是将中西医各种有效方法,根据各药作用最强的时间,进行有机组合,使其于同一时间集中发挥最大作用,促使结石排出,称为总攻。不管在胆石静止期或发作期,均可进行,但以发作期最好,能起到因势利导之功,静止期也可使结石由静变动,达到排石的目的。

方法:可按以下总攻方案进行。

总攻方案

时间 措施
9:30 中药200毫升(一剂)口服
9:30 吗啡5毫克皮下注射
10:10 阿托品1支皮下注射,或用亚硝酸异戊脂1支,吸入
10:15 33%硫酸镁40毫升,口服
10:20 0.5%稀盐酸30毫升,口服
10:25 脂餐(油煎鸡蛋二、三个),口服
10:30 电针右胆俞(-),日月或梁门,太冲(+)可调波,半小时

注意:一般在施行总攻的同时,务须作好手术准备,严密观察,慎重处理。若服药后,腹痛加重,继而突然缓解,多为排石现象;若腹痛持续不解,可能是病情恶化;若脉搏细数,血压下降,黄疽加深,应立即手术治疗。

排石时间为总攻后1〜2日。总攻次数和间隔时间应根据病人体质及攻后的反应决定,一般每周1〜2次。总攻4〜6次为一疗程。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组成:柴胡 天花粉 当归尾 红花 穿山甲 酒大黄 酒桃仁

复方土槿皮酊(经验方)

组成:10%土槿皮酊40毫升(土槿皮粗末10克80%酒精100毫升) 苯甲酸12克 水杨酸6克 75%酒精加至100毫升。

复脉汤(《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 人参 干地黄 桂枝 阿胶 麦门冬 麻仁 生姜 大枣

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

组成:苍术 厚朴 陈皮 猪苓 泽泻 茯芩 白术 滑石 防风 栀子 木通 肉桂 灯心 甘草

活血通脉汤(周鸣岐方)

组成:金银花 丹参 赤芍 土茯苓 当归 牛膝 水蛭 娱蚣 三棱 莪术 毛冬青 地龙 全虫

活血散瘀汤(《医宗金鉴》)

组成:当归尾 赤芍 桃仁(去皮尖) 大黄(酒炒) 川芎 苏木 丹皮 枳壳(麸炒) 瓜蒌仁 槟榔

活血通淋汤(自拟经验方)

组成:三棱10克 莪术10克 赤芍10克 青皮10克 枳实10克 厚朴10克 酒军6克 丹皮10克 琥珀6克

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全书》)

组成:当归9克 熟地 生地 黄芪各12克天冬 麦冬各6克 升麻 片芩各3克 桃仁泥 红花各1.8克 天花粉4.5克 火麻仁 郁李仁各15克 明天麻4.5克

十画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薄荷 连翘 栀子 竹叶 黄芩 甘草 大黄 芒硝

凉血地黄汤(《外科大成》)

组成:细生地 当归尾 地榆 槐角 黄连 天花粉 生甘草 升麻 赤芍 枳壳 黄芩 荆芥

凉血四物汤(《医宗金鉴》)

组成: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黄芩 赤茯苓 陈皮 红花 甘草 生姜 五灵脂

酒皶鼻软膏(同鸣歧方)

组成:密陀僧30克 玄参15克 硫黄15克 轻粉12.5克

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赤芍 川芎 桃仁 红花 老生姜 红枣 麝香

通气散坚丸(《医宗金鉴》)

组成:人参 桔梗 川芎 当归 花粉 黄芩(酒炒) 枳实(麸炒) 陈皮 半夏(制) 白茯苓 胆星 贝母(去心) 海藻(洗) 香附 石菖蒲 甘草(生)各30克

消风散(《外科正宗》)

组成: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 木通 荆芥 苍术 牛蒡子 石膏 甘草

消风导赤汤(《医宗金鉴》)

组成:牛蒡子 防风 白藓皮 生地 黄连 金银花 薄荷 木通 灯心 甘草 赤苓

消疬丸(《外科真诠》)

组成:玄参 牡蛎(煅) 川贝等份 米糊为丸

消痔散(经验方)

组成:煅田螺30克 煅咸橄榄核30克 冰片1.5克

〔附〕消痔膏 用凡士林8/10 消痔散2/10调匀成膏。

消核膏(《中国医学大辞典》)

组成:制甘遂 红芽大戟 白芥子 麻黄 生南星 僵蚕 朴硝 藤黄 姜半夏 麻油 东丹

消核丸(《类证治裁》)

组成:盐水炒橘红 赤茯苓 熟大黄 连翘各30克 黄芩 山栀各24克 半夏 元参 牡栃 花粉 桔梗 瓜蒌各21克 僵蚕15克

消岩膏(经验方)

组成:山慈姑 土贝母 五倍子(瓦上炙透)川独活 生香附各30克 生南星 生半夏各15克 醋膏适量

〔附〕醋膏制法:用上好米醋,陈久者更好,不拘多少,文火熬老至四分之一为度,冬季可凝结不散,夏天可略加白蜡少许,膏成,趁热倾入冷水中,以去火毒为要。

消结膏(经验方)

组成:生半夏 生南星 生川乌 猪牙皂 土贝母 广姜黄 黄芩 大黄 黄柏 败酱草 芙蓉叶 穿山甲 白芷

消瘤二反膏(《外科大成》)

组成:甘草 大戟 芫花 甘遂各等份

消痔灵注射液(经验方)

组成:五倍子(鞣酸)0.25克 明矾(硫酸铝钾) 4克 枸橼醋钠1.5克 低分子右旋糖酐10毫升 甘油10毫升 三氯叔丁醇0.3克 蒸馏水加至100毫升

润肠汤(《证治准绳》)

组成:当归 甘草 生地黄 火麻仁 桃仁

海浮散(《外科十法》)

组成:制乳香 制没药各等量

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

组成:海藻 陈皮 贝母 连翘 昆布 半夏(制) 青皮 独活 川芎 当归 甘草 海带

益胃汤(《温病条辨》)

组成:沙参 麦冬 生地 玉竹 冰糖

调元肾气丸(《医宗金鉴》)

组成:生地(酒煎捣膏)120克 山萸肉60克 山药(炒)60克 丹皮60克 白茯苓60克 泽泻30克 麦冬(去心捣膏)30克 人参30克 当归身30克 龙骨(煅)30克 地骨皮30克 知母15克 黄柏(盐水炒)15克 砂仁(炒)9克 木香9克 鹿角胶120克 蜂蜜120克

桃花散(《医宗金鉴》)

组成:白石灰250克 大黄片45克

桃红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地黄 当归 芍药 川芎 桃仁 红花

桂麝散(《医蔹启秘》)

组成:麻黄15克 细辛15克 肉桂30克 牙皂9克 生半夏24克 丁香30克 生南星24克 麝香1.8克 冰片1.2克

桂附地黄丸(见附桂地黄丸)

换肌散(《医宗金鉴》)

组成;乌梢蛇 白花蛇 蚯蚓各30克 细辛 木鳖子 白芷 天麻 赤芍 蔓荆子 当归 威灵仙 荆芥穗 甘菊花 不灰木 紫参 苦参 沙参 何首乌 石菖蒲 木贼 天门冬 川芎 白蒺藜 炙甘草 胡麻仁 炒苍术 制草乌各11.5克 紫参、不灰木虽无亦可。

顾步汤(《外科真诠》)

组成:黄芪 石斛 当归 牛膝 紫花地丁党参 甘草 金银花 蒲公英 菊花

顾步复脉汤(《中医入门指要》)

组成:党参10克 生黄芪30克 焦白术10克 当归30克 熟地12克 赤芍10克 川芎10克 石斛15克 川牛膝12克 金银花30克

夏枯草膏(《丸散膏丹集成》)

组成:夏枯草740克 当归 白芍(酒炒) 玄参 乌药 象贝(去心)炒僵蚕各15克 昆布 桔梗 陈皮 川芎 甘草各9克 酒炒香附30克 红花6克 白蜜240克

珠峰除疔散(经验方)

组成:墙钉(壁螺丝) 川贝母 银硃 梅片

柴胡清肝汤(《医宗金鉴》)

组成: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柴胡 黄芩 山栀 天花粉 防风 牛蒡子 连翘 甘草

脏连丸(《证治准绳》)

组成:黄连(研净末)240克 公猪大肠(肥者一段,长36厘米)煮酒1250毫升

遂瘀通脉汤(《中医入门指要》)

组成:当归15克 赤白芍各15克 川牛膝12克 红花10克 丹参30克 鸡血藤30克 炮甲珠10克 枳壳10克 木香10克 川芎10克 金银花30克 甘草30克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炙草 生姜 薄荷

逍遥蒌贝散(《中医外科心得集》)

组成:柴胡 当归 白芍 茯苓 白术 瓜蒌 贝母 半夏 南星 生牡栃 山慈姑

透脓散(《外科正宗》)

组成:当归 生黄芪 炒山甲 川芎 皂角刺

健步虎潜丸 见虎潜丸。

健脾通络汤(自拟经验方)

组成:生黄芪30克 党参10克 鸡血藤30克 丹参30克 川牛膝10克 炮甲珠10克 生苡仁24克 茯苓皮10克 车前子10克 姜皮10克

烫伤膏(经验方)

组成:侧柏叶250克 麻油500克 黄蜡50克 白蜡50克

十一画

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磨粉冲服) 生地 玄参 竹叶心 金银花 连翘 黄连 丹参 麦冬

清暑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连翘 花粉 赤芍 甘草 滑石 车前子 金银花 泽泻 淡竹叶

清凉甘露饮(《外科正宗》)

组成:犀角 银柴胡 茵陈 石斛 枳壳 麦冬 甘草 生地 黄芩 知母 枇杷叶

清化通络汤(自拟经验方)

组成:忍冬藤30克 黄柏10克 苍术10克 地丁30克 鸡血藤30克 红花10克 丝瓜络10克 川牛膝10克 炮甲珠10克

清利通络汤(自拟经验方)

组成:金银花30克 蒲公英30克 地丁30克 丹参30克 鸡血藤30克 炮甲珠10克 车前子10克 生苡仁24克 茯苓1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

清瘟败毒饮(《疫诊一得》)

组成:生石膏 生地 犀角 黄连 栀子 桔梗 黄芩 知母 玄参 连翘 丹皮 竹叶 甘草

清凉油乳剂(经验方)

组成:澄清石灰水 麻油各等量搅匀。

清胆泻火汤(经验方)

组成:广木香 郁金各9克 柴胡 黄芩各15克 茵陈30克 山栀子 龙胆草 大黄 芒硝 半夏各9克

清胆利湿汤(经验方)

组成:广木香 郁金 黄芩 木通 山栀子 车前子各9克 茵陈15克 大黄 半夏各9克

粘连松解汤(经验方)

组成:厚朴 木香 乌药 炒莱菔子 赤芍桃仁 芒硝 番泻叶

深静脉炎洗剂(《中医外科心得集》)

组成:桑枝 芒硝 苦参 红花 苏木 当归 透骨草

蛋黄油(经验方)

组成:煮熟鸡蛋黄3、4枚,放入锅内用文火煎熬,炸枯去渣存油备用

黄连膏(《医宗金鉴》)

组成:黄连9克 当归15克 黄柏9克 生地30克 姜黄9克 麻油360克 黄蜡120克

黄柏肉桂洗剂(经验方)

组成:黄柏 肉桂 白藓皮 防风 枯矾 各等分水煎外洗

黄连解毒汤(《外台》引崔氏方)

组成: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

黄柏溶液2~10%(经验方)

组成:黄柏片10〜50克 硼酸1.5〜7.5克

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

组成:萆薢 苡仁 黄柏 茯苓 丹皮 泽泻 滑石 通草

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

组成:川萆薢 石菖蒲 黄柏 茯苓 车前子 莲子心 白术

萆薢化毒汤(《疡科心得集》)

组成:萆薢 归尾 丹皮 牛膝 防己 木瓜 苡仁 秦艽

银花甘草汤(《外科十法》)

组成:金银花 甘草

梅花点舌丹(《外科全生集》)

组成:没药 硼砂 熊胆 乳香 血竭 葶苈 大冰片 沉香各3克 蟾酥 麝香各6克 破大珍珠9克 朱砂 牛黄各9克

麻桂各半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桂枝 白芍 杏仁 甘草 生姜 大枣

麻黄地丁甘草洗剂(经验方)

组成:麻黄 地丁 甘草各等分 水煎外洗

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鱼鳞汤1号(周鸣岐方)

组成:麻黄 桂枝 威灵仙 防风 蝉蜕 当归 白藓皮 川芎 生地 苍术 红花 麻仁 甘草

鱼鳞汤2号(周鸣岐方)

组成:当归 川芎 生地 熟地 威灵仙 黄芪 首乌 桂枝 黑芝麻 枸杞 丹参 苍术 黄精 山药 甘草

痒疹汤(经验方)

组成:连翘 金银花 土获苓 荆芥 防风 红花 赤芍 三棱 莪术 白藓皮 丹皮

脱疽洗方(经验方)

组成:透骨草 伸筋草 川芎 川乌 干姜 川椒 艾叶 苏木各等 分水煎外洗

蛇伤1号(经验方)

组成:当归10克 白芷10克 灵脂10克 黄连10克 雄黄精9克 细辛9克 吴茱萸9克 青木香9克 川贝母12克 半边莲15克

蛇伤2号(经验方)

组成:黄连10克 黄芩10克 栀子10克 大黄10克 金银花30克 生地15克 半边莲30克 白茅根30克 旱莲草15克 丹皮12克

蛇伤3号(经验方)

组成:黄连10克 栀子10克 当归10克 灵脂10克 雄黄精9克 白芷9克 细辛9克 僵蚕9克 半边莲30克 白茅根3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 金银花15克

蛇床子洗剂(经验方)

组成:蛇床子 苦参 苍耳子 地骨皮 肉桂 黄柏各等分 水煎外洗

十二画

滋肾通关丸(又名滋肾丸、通关丸,李东垣方)

组成:盐黄柏 盐知母 上肉桂

滋胖饮(《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生箭芪 大生地 生怀山药 净萸肉 生猪胰子

滋阴除湿汤(《外科正宗》)

组成: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柴胡 黄芩 陈皮 贝母 知母 地骨皮 泽泻 甘草 干姜

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

组成: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甘草(生)玄参 连翘 板蓝根 马勃 牛蒡子 薄荷 僵蚕 升麻 柴胡 桔梗 陈皮

硫黄膏5〜10%(经验方)

组成:硫黄5〜20克 酒精适量,凡士林加至100克

雄黄软膏(经验方)

组成:雄黄10克 氧化锌10克 羊毛脂30克 凡士林加至100克

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组成:犀角屑(水磨更佳或用浓缩水牛角粉加倍量代,或用水牛角片10倍景代)生地黄(捣烂) 牡丹皮 芍药

犀黄醒消丸(见西黄醒消丸)

紫雪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金 寒水石 石膏 滑石 磁石 升麻 玄参 甘草 犀角 羚羊角 沉香 丁香 朴硝 硝石 辰砂 木香 麝香

〔附〕紫雪散(经验方)

组成:羚羊角 犀角 麝香 朱砂 公丁香 沉香 玄参 升麻等

黑虎丹(《外科诊疗学》)

组成:灵磁石(醋煅)4.5克 母丁香 公丁香(炒黑)各3克 全蝎7只约4.5克(炒) 僵蚕7只约2.1克(炒) 炙甲片9克 炙蜈蚣6克 蜘蛛7只(炒炭) 麝香1.5克 犀牛黄0.6克 冰片3克

黑退消(经验方)

组成:生川乌 生草乌 生南星 生半夏 生磁石 公丁香 肉桂 制乳没各15克 制松香 硇砂各9克 冰片 麝香各6克

脾约麻仁丸(《伤寒论》)

组成:大黄 厚朴 杏仁 白芍 麻仁 枳实

舒肝溃坚汤(《医宗金鉴》)

组成:夏枯草 僵蚕(炒)香附子(酒炒)石决明(煅) 当归 白芍(醋炒)陈皮 柴胡 川芎 穿山甲(炒) 红花 片姜黄 生甘草 灯心

散肿溃坚汤(《薛氏医案》)

组成:柴胡 升麻 龙胆草 黄芩 甘草 桔梗 昆布 当归尾 白芍 黄柏 葛根 黄连 三棱 木香 瓜蒌根

散结灵(经验方)

组成:白胶香 炙草乌 地龙肉 木鳖子 炙乳香 当归 炙没药 香墨 菖蒲

葱归溻肿汤(《医宗金鉴》)

组成:独活 白芷 当归 甘草各9克 葱头7个

疏风清解汤(《中医外科心得集》〉

组成:金银花 连翘 黄连 防风 当归 赤芍 甘草

鹅掌风浸泡方(经验方)

组成:生川乌 羌活 百部 防风 浮萍 威灵仙 白藓皮 猪牙皂 土贝母 白僵蚕 石菖蒲 土槿皮各10克 米醋2000亳升

丝瓜络洗剂(经验方)

组成:丝瓜络60克 苦参30克 茵陈30克 水煎外洗

湿疮散(周鸣歧方)

组成:枯矾10克 雄黄7.5克 滑石25克 煅石膏40克 甘草7克 冰片1.5克 研面外扑

痤疮洗剂(经验方)

组成:沉降硫黄6克 樟脑脂10克 西黄芪胶1克 石灰水加至100毫升

十三画

锡类散(《金匮翼》〉

组成:象牙屑0.9克 珍珠0.9克 青黛1.8克 冰片0.09克 壁钱20个 西黄0.15克 人指甲5克

溻肿升麻汤(经验方)

组成:升麻 芒硝 黄芩 漏芦 栀子仁 独活

煅皮散(经验方)

组成:老独树皮用火烧成炭压成细末,外扑创面,每日一次。亦可香油调外涂。

解毒除疣汤(经验方)

组成:磁石 珍珠母 生牡蛎 山甲 皂刺 大青叶 苡仁 金银花 草河车 野菊花 丹参 赤芍

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槐角500克 地榆 当归 防风 黄芩 炒枳壳各250克

十四画

腐尽生肌散(《外科大成》)

组成:儿茶 乳香 没药各9克 冰片3克 麝香0.6克 血竭9克 旱三七9克 有水加龙骨(煅)3克,欲速收口加珍珠30克 蟹黄6克

十六画以上

橘叶散(《外科正宗》)

组成:橘叶 柴胡 陈皮 川芎 山栀 青皮 石膏 黄芩 连翘 甘草

橘核丸(《济生方》)

组成:橘核(炒) 海藻(洗) 昆布(洗) 海带(洗) 川楝子(打炒) 桃仁各30克 厚朴(去皮姜汁炒) 木通 枳实(麸炒) 延胡索(炒) 桂心 木香各15克

醒消丸(《局方》)

组成:乳香(去油)30克 没药(去油)30克 麝香4.5克 雄精15克 煮烂黄米饭30克

颠倒散(《医宗金鉴》)

组成:大黄 硫黄各等分

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

组成:薏苡 附子 败酱草

臁疮膏(经验方)

组成:煅炉甘石50克 煨寒水石75克 黄蜡200克 白蜡200克 樟脑20克 猪板油400克

藤黄膏(经验方)

组成:藤黄粉60克 白蜡60克 香油250克

蟾酥丸、蟾酥条、蟾酥饼(《外科正宗》)

组成:蟾酥6克(酒化) 轻粉1.5克 麝香 枯矾 寒水石(煅) 制乳香 制没药 铜绿 胆矾各3克 雄黄6克 蜗虫21克 朱砂9克

蟾酥合剂(经验方)

组成:酒化蟾酥 腰黄 铜绿 炒绿矾 轻粉 乳香 没药 枯矾 干蜗牛各3克 麝香 血竭 朱砂 煅炉甘石 煅寒水石 硼砂灯草灰各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