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2.54 罗天益治谷疸案

2.54 罗天益治谷疸案

完颜正卿丙寅①二月间,因官事劳役,饮食不节,心火乘脾,脾气虚弱。又以恚怒,气逆伤肝,心下痞满,四肢困倦,身体麻木,次传身目俱黄,微见青色,颜黑,心神烦乱,怔忡不安,兀兀欲吐,口生恶味,饮食迟化,时下完谷,小便癃闭而赤黑,辰巳间发热,日暮则止,至四月尤甚,其子以危急求余治之,具说其事,诊其脉浮而缓。《金匮要略》云:“寸口脉浮为风,缓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则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日谷疸②。宜茯苓栀子茵陈汤:

茵陈叶一钱 茯苓(去皮)五分 栀子仁 苍术(去皮,炒) 白术各三钱 黄芩(生〉六分 黄连(去须) 枳实(麸炒) 猪苓(去皮) 泽泻 陈皮 汉防己各二分 青皮(去白)一分

上十三味㕮咀,作一服,用长流水③三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一服减半,二服良愈。

(《卫生宝鉴》卷十四)

〔注释〕

①丙寅:此处约为公元1266年。

②谷疸:病名,首见《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篇。症见寒热不食,食则头眩,胸腹胀满,身目发黄,小便不利等。

③长流水:洁净的河、溪水。

〔评按〕谷疸多因饮食劳倦,湿热阻滞中焦所致,张仲景首用茵陈蒿汤,《三因方》有谷疸丸(苦参、龙胆草、栀子、人参),皆以清利湿热为法。《内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又:湿化于火,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以苦泄之,以淡渗之。罗氏本《内经》及诸家经验,以茵陈、栀子苦寒之品为君,清利湿热而退黄,佐以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猪苓、泽泻、汉防己清热利湿,苍术、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枳实、陈皮、青皮利气除湿,药味虽多而井然有序,目标专一,故收到了“一服减半,二服良愈”的卓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