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3.37 喻嘉言治真寒假热案

3.37 喻嘉言治真寒假热案

徐国祯伤寒六七日,身热目赤,索水到前,复置不饮,异常大躁,将门牖①洞启,身卧地上,展转不快,更求入井。一医汹汹,急以承气与服。余诊其脉,洪大无伦,重按无力。谓曰:此用人参、附子、干姜之症,奈何以为下症耶?医曰:身热目赤,有余之邪躁急若此,再以人参、附子、干姜服之,逾垣上屋矣。余曰:阳欲暴脱,外显假热,内有真寒,以姜、附投之,尚恐不胜回阳之任,况敢以纯阴之药重劫其阳乎?观其得水不欲咽,情已大露,岂水尚不欲咽,而反可咽大黄、芒硝乎?天气燠蒸②,必有大雨,此症顷刻一身大汗,不可救矣。且既认大热为阳症,则下之必成结胸,更可虑也。惟用姜、附,所谓补中有发,并可以散邪退热,一举两得,至稳至当之法,何可致疑?吾在此久坐,如有差误,吾任其咎③。于是以附子、干姜各五钱,人参三钱,甘草二钱,煎成冷服。服后寒战,戛④齿有声,以重绵和头覆之,缩手不肯与诊,阳微之状始著。再与前药一剂,微汗热退而安。

(《寓意草》卷一)

〔注释〕

①牖(yǒu友):窗户。

②燠(yú玉)蒸:指天气闷热如处蒸笼之中。

③咎(jiù旧):责备。

④戛(jiā夹)齿:指因寒战而上下牙齿碰撞。

〔评按〕真寒假热系由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它同真热假寒一样,其寒热性质判若冰炭,但临床却每易于混淆。一般假象的出现多在四肢、皮表或面色方面,而疾病的本质主要表现在脏腑、气血、津液方面的变化,故辨证时当以里证、脉象、舌苔为诊断依据。喻氏于本案即主要根据“得水不欲饮”之里证及“洪大无伦,重按无力”之脉象而断为真寒假热证,此一临床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