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6.14 赵炳南治湿疹案

6.14 赵炳南治湿疹案

徐xx,男,30岁。1971年4月12日初诊。

主诉:身上起红疙瘩,搔痒流水半月余。

现病史:半个月前腹部出现红色疙瘩,搔痒,晚间尤甚,搔后皮疹增大,流黄水,局部皮肤大片发红,逐渐延及腰部、躯干等处。诊断为急性湿疹。曾服苯海拉明、静脉注射溴化钙,用醋洗,均未见效。大便干,小便黄,口渴思饮。

检查:胸、背部皮肤轻度潮红,有散在红色小丘疹,自米粒大至高梁米粒大,下腹部及腰部呈大片集簇性排列,并掺杂有小水疱,部分丘疹顶部抓破,有少量渗出液及结痂,臀部也有类似皮疹。舌苔薄白,舌质正常。脉沉细稍数。

西医诊断:急性湿疹。

中医辨证:湿热蕴久化热,发为急性湿疡,热重于湿。

治法:清热凉血利湿。

处方:胆草三钱 黄芩三钱 栀子三钱 生地一两 赤芍五钱 茵陈五钱 紫草根四钱 地肤子五钱 茅根五钱 生甘草二钱

上方服21剂后,皮疹逐渐消退,疹色变淡,腹部、股内侧偶尔出现红色小丘疹,兼见有风团样损害。按前法佐以养血凉肝之剂。

胆草三钱 黄芩三钱 生地一两 赤芍五钱 当归四钱 茵陈五钱 女贞子一两 旱莲草四钱 刺蒺藜五钱 生甘草二钱

上方继服15剂,皮损消失,临床治愈。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第130页〉

〔评按〕本例急性湿疹,赵氏根据患者大便干,小便赤,口渴思饮、皮肤发红等临床特点,辨为湿热之证。其病机要点是湿热蕴久化热,热重于湿。以标本而论,蕴湿为本,化热为标。故治疗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用大剂清热凉血药为主治其标,佐清利湿热药为辅治其本,而标本兼顾。药后热势减退,即改为清热凉血、养阴利湿之剂而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