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6.23 刘惠民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案

6.23 刘惠民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案

刘姓,男,4岁。1957年3月11日初诊。

7〜8天前,家长发现患儿性情烦躁,睡眠不实,易惊悸,发热,不愿进饮食,厌油腻,闻油味即恶心欲呕,尿色深黄似茶。赴医院检查:肝大肋下1指,有压痛。化验肝功:脑磷脂絮状试验(+++),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0单位,黄疸指数30单位。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住院保肝治疗。今邀刘老医生会诊。

检查:白睛轻微黄染,舌苔黄而略厚,脉细略数。

辨证:肝胆郁热,脾为湿困。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健脾。

处方:柴胡一钱 茵陈三钱 赤小豆二钱 龙胆草五分 苦参一钱 山栀一钱 淡豆豉二钱 橘络二钱 钩藤二钱 白术二钱 白豆蔻一钱 茯苓皮一钱 神曲二钱 灯心五分 水煎两遍,分两次温服。

4月5日二诊:服药10余剂,体温正常,烦躁、惊悸等症消失,恶心、干呕减轻,饮食仍差。近日复查,黄疸已不明显,肝肋下刚触及,脑絮(++),黄疸指数10单位。舌苔薄白,脉象细数已减。热象减轻,原方去山栀、豆豉、钩藤,加山萸肉二钱 大枣三枚。煎服法同前。

4月17日三诊:又服药10余剂,饮食睡眠均恢复如常。检查:白睛黄疸已退清,肝肋下已触不到。化验肝功亦恢复正常。舌苔薄白,脉缓细。原方加党参二钱,继续服数剂,以巩固疗效。

(《刘惠民医案》第91页)

〔评按〕刘氏治急性黄疸型肝炎,认为其湿热病邪主要蕴积在肝胆脾胃,故常用柴胡、茵陈、龙胆草、苦参、山栀等清利肝胆湿热,赤小豆、茯苓皮、白豆蔻、白术等利湿健脾,青皮、陈皮、橘络、神曲等理气和胃,钩藤、灯心、豆豉合山栀等清热除烦镇惊。以此组方,常收良效。本案即属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