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黄帝内经太素

黄帝内经太素

隋·杨上善注撰。成书于后周。

本书是杨上善奉朝廷之命对《内经》全文进行分类编订的典籍,也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内经》注本。原书三十卷。现存本为肖延平校勘本,仅二十三卷,缺卷一、卷四、卷七、卷十六、卷十八、卷二十、卷二十一,共缺七卷。其它卷内亦有部分残缺。据考这部著作是清代光绪年间,杨惺吾在日本获得的抄本影录回国。近年又发现了卷十六、卷二十一两卷,并有线装本刊行。

本书从分类、注释和校勘三个方面研究了《内经》。杨氏将《素问》和《灵枢》的原篇拆散,再按内容分成摄生、阴阳、人合、脏腑、经脉、输穴、营卫气、身度、诊候、证候、设方、九针、补泻、伤寒、寒热、邪论、风论、气论和杂病等十九大类。每类分若干篇目,这样,不但系统了《内经》的学术内容,同时也勾划出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大致轮廓。

本书以《说文解字》和《尔雅》等书为根据,对《内经》中的部分文字进行了诠释和校勘,训释较优于王冰注本。如黄以周氏说:“其文先载篇幅之长者,而以所移之短章碎文附于其后,不使原文糅杂。其相承旧本有可疑者,于注中破其字,定其读,亦不辄易正文,以视王氏之率意窜改,不存本字,任意移徙,不顾经趣者,大有迳庭焉。”王氏即王冰,所论有据,故后世常以本书作为《内经》的校正参考本之一。

本书对《内经》的注释,多较精当,使经文更易理解。如《素问·八正神明论》云:“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杨上善注解后四字说:”天温血气淖泽,故可刺之,不须疑也。”就是说,天寒时不宜刺法,而天温则无须迟疑。此解前后文理通顺。而后世马莳、张志聪、高世栻均将句中“疑”字改成“凝”字,则前后文理反不如杨注通顺。

杨氏把两经分类注释,有其优点,但从具体运用来看,仍嫌其类目琐碎,不得其要。但统而言之,本书不失为是一本研究.《内经》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以198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较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