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

清·赵学敏(字恕轩)著,成书于1765年。

全书共10卷。卷首列序例、正误。以下依次列水部、火部、土部、金部、石部、草部、木部、藤部、花部、果部、谷部、蔬部、器用部、禽部、兽部、鳞部、介部、虫部。共载药九百二十一种。

本书是赵学敏的代表作,花了四十年时间而写成。因其参照《本草纲目》之体例,收载《本草纲目》未收录的新品种编辑成书,故称“拾遗”。书中广泛引用了多种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临床心得分别予以介绍,同时还发掘了民间验方和当时传入的西医药资料。并对药房配方、诸书引用的药材也广加采摭。

本书除增补《本草纲目》中未收的药物外,对李时珍原书记载有误或不详之处均一一加以订正。如《纲目》中无藤部,藤部药归入蔓部,而赵氏设立藤蔓部。又《纲目》中无花部,花类药附入木部,而赵氏独立花部。同时将贝母分为川贝、象贝,大枣分为南产北产等,都比《纲目》翔实。

本书丰富和发展了我国药物学成就。临床常用药物中,如太子参、冬虫夏草、鸦胆子、千年健、银柴胡等,则首见于《拾遗》。同时书中所载的民间草药,多系有效验者,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如白毛夏枯草、千里光、万年青等,临床医师多喜用。另外,书内还收录了国外药物,如西洋参、东洋参、烟草、鼻烟等五十余种。

总之,本书是对《本草纲目》的进一步完善,它在我国本草学的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临床中亦有实用价值。

1955年商务印书馆有排印本出版,198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有标点本出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