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本草思辨录

本草思辨录

清·周岩(字伯度)著,成书于1904年。

治病主要取决于辨证和用药,会辨证而不会用药,不仅达不到治病的效果,反而会促进疾病的恶化。作者有鉴于此,特搜集常用药物128种,按《本草纲目》编次排列,并主要依据《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的文义,对这些药物的性能和在临证中的应用,加以精辟的解说。同时,还广引历代名家之注解,凡有异议之处,均一一加以分析和辨正,故名“思辨录“。

周氏认为:“读仲圣书而先辨本草,犹航港绝潢而望至于海也。夫辨本草者,医学之始基,实致知之止境,圣人列明辨于学问思之后,其功自非易致。”本书结合临床阐发药性,独具特性,同时指出各家的讹误,如石膏,周氏认为其性味辛甘寒,功能解肌。《别录》于石膏解肌发汗连称已属不妥,而王海藏谓石膏发汗,朱丹溪谓石膏出汗,皆哄空文附和,未能实申其义。”又如芍药,“若用为补剂,必配合得宜,……殆善师成无己酸以收之,甘以缓之,酸甘相合,用补阴血,敛逆气、除肺燥之意耳。此最得用补之法。单用讵能即补?洁古谓入脾经补中焦,东垣谓在西方故补,皆足贻误后人。洄溪又但以为养肝之圣药,其亦味之至矣。”再如女贞实,周氏认为“本经女贞主治,张石顽谓咸指枸骨,诸家误列于此。观邹氏之疏,则知张氏实误矣。女贞当春夏秋生长之令,被蜡虫蚀肌吮血,身无完肤,仍不废开花结实,而其所成之蜡,非它膏脂可及。是故中之所以补,五脏之所以安,精神之所以养,百疾之所以除,皆人于热气耗败之余之大效,非本经无端加以隆誉。然则用女贞者,当知苦平非温补之品,而功与温补埒者,其故自有在也“。本书不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掌握书中的药物性能和作用,而且还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两部中医经典的用药经义。

196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有排印本出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