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医方论

医方论

清·费伯雄(字晋卿)撰,成书于1865年。

全书共四卷。系评论汪昂《医方集解》一书而撰。费氏根据临床实践,认为《医方集解》中可用之方固多,但不适用者亦不少见。于是取《医方集解》所选之方逐一加以评论。如评加减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加川牛膝、车前子)时说“此方之妙,全在导龙归海。命肾之火衰微,浊阴日渐凝结,始则小便不利,继则水气泛滥,腹胀肢肿,恒用分利之剂,徒然耗正劫阴,小便仍不能利,惟用附桂以直达命肾,使命门之火得以薰蒸脾胃,肾中之真阳发越,则肾气通畅,而寒水亦行,小便通,则泛滥之水如众流赴壑矣。人但知水能克火,而不知火亦能制水,壮阳光以消阴翳,此类是也”。又如评“越鞠丸”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流通,郁于何有?此方注云“治六郁”,岂有一时而六郁并集者乎?须知古人立方,不过昭示大法,气郁者,香附为君;湿郁者,苍术为君;血郁者,川芎为君;食郁者,神曲为君;火郁者,栀子为君。相其病在何处,酌量加减,方能得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读一切方书,皆当作如是观。

费氏治学主张醇正、和缓。在自序中云:“醇正”不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若仅如是,是浅陋而已矣,庸劣而已矣,何足以言醇正?”他明白晓示:“所谓醇正者,在义理之的当,而不在药味之新奇。”主张制方不仅要守法度,还要善变通。费氏还认为,不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则无以知立方之法;不读金元四家之方则无以通晓补泻温凉之用而墨守成方。

本书以1877年清光绪三年丁丑重刊本较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