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著,成书于652年。

本书简称《千金要方》、《千金方》;孙氏认为“人命至重,贵在千金,一方济之,德踰于此”,故名。

书凡三十卷,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反映了唐以前的医学成就。书中内容广泛,集医药之大成,内、外、妇、儿临床各科无所不涉,特别是对防病、养生、针灸、方剂等诸方面的论述和阐发尤为卓著,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大。本书的贡献可以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养生学及营养学的认识:本书将延年益寿学说同防治老年病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理论联系实际。孙氏认为人通过运动、气功等养生方法,可以得到长寿,甚至活到一、二百岁也有可能。据近代科学推断,人的寿命应该是一百岁到一百七十五岁,而孙氏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就能对人的寿限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这是十分可贵的。此外,他认为人的寿限是可以改变的,提出用“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的方法来延缓衰老。书中详细描述了衰老的各种征象,提出;“养老之道,无作搏戏,强用气力,无举重,……无哀物,无庆吊,无饮兴”,“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认为避免过度劳力、情志刺激等因素与延年益寿有密切关系。孙氏总结出养生十要点:“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这些论述对后世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同时本书对营养学的论述,亦有新的见解,提出营养缺乏病,并介绍治疗经验。如论述脚气病的症状、分类,收录了90多张处方,并提出用谷皮预防。首用羊肝、猪肝等动物肝脏来治疗雀盲(夜盲),还指出因水质不良可引起瘿病(甲状腺肿),孙氏是世界上第一位用动物甲状腺(羊靥、鹿靥)来治疗五瘿的医生。《千金方》中的“食疗”是我国最早的饮食疗法专论。

2.对针灸学的贡献:本书中收录了大量的经外奇穴及针灸处方。在现存的唐以前文献中有关对经外奇穴的记载甚少,本书中孙氏以临床疗效为取舍标准、对此作了大量的记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穴名,有部位,如寅门、当阳、当虚等,一类是仅有部位而无穴名,如“小儿暴痫,灸顶上回毛中”。并最早提出了“阿是穴”之名。书中对刺灸法的论述,亦有不少发挥,从针法看,有锋针、毫针、大针、火针、白针、温针、燔针等,并对针具操作、临床要求、疗程、禁忌以及主治病证都有较完整的论述。同时还大大充实了隔物灸法,为外科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并指出用竹茹代艾柱可灸恶核。

《千金要方》收录各种针灸处方400多条,涉及100多种病症,不仅收集前人文献,也重视同代医家的经验。本书可贵的是第一次提出了预防保健灸法,以灸体上二、三处预防川、吴之地常见的瘴疟、温疟等疾,可谓后世保健灸法的一代先宗。

3.外感病的防治特点:本书对外感病的防治论述很有特色,首先重视外感病的预防,提出了以“天地所生之物”即用药物防御外感病,收录的预防方剂有药酒、散剂、丸剂、熏烧剂、搐鼻剂、外用扑身及洗方、佩带方等。其次对已发生的外感温热病,则强调早治,“若小有不和,即须治疗”。反之“则难可制止”。为争取时间,孙氏提出应准备成药以备危卒之急。另外,书中精论治法,提出因地因人施治的观点:“凡用药皆随土地所宜。江南岭表,其地暑湿,其人肌肤薄脆,腠理开疏,用药轻省;关中河北,土地刚燥,其人皮肤坚硬,腠理闭塞,用药重复。”在具体治疗中,非常重视清热解毒的方药,有些药是前人从未使用过的,如苦参、大青、车前草、龙胆草、羚羊角、玄参、寒水石等,同时以清热解毒药与其他治疗方法配伍施治,为外感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4.方剂学的成就:本书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关键是其中的方剂在临床上确有显著疗效。书中许多方剂,如温脾汤、小续命汤、独活寄生汤、温胆汤、苇茎汤等,不仅千百年来被中医界广泛应用,并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孙氏临证中善于化裁,创制新方,如将张仲景治疗寒疝腹痛的生姜羊肉汤灵活化裁为四个方剂:羊肉汤治疗产后风寒证兼腹痛;羊肉当归汤治疗产后中风,往来寒热,无力不能食;羊肉杜仲汤治疗产后腰痛咳嗽;羊肉生地黄汤治疗产后三日腹痛。又如以《金匮要略》小建中汤加黄芪组成黄芪建中汤,加当归构成内补当归建中汤,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5.提出了“部位三焦说”:书中对于“三焦”的认识非常明确,指岀三焦不但“有名无形”,而且“可闻不可见”。上焦实质上是指心肺所居的区域。上焦有病就是心肺两脏的病证,“实则上绝于心,若虚则引气于肺”。其治疗必须从治心肺入手。中焦实质上是指脾胃所居的部位。中焦有病就是脾胃有病,“实则生热,热则闭塞不通,上下隔绝。虚则生寒,寒则腹痛洞泻,便痢霍乱,主脾胃之病”。治疗中焦病证时,“若虚则补于胃,实则泻于脾”。下焦实质是肝、肾、大肠、膀胱等所居区域。下焦有病就是指肝肾有病,故曰:“主肝肾候也,若实则大小便不通利,气逆不续,呕吐不禁,故曰‘走哺'。虚则大小便不止”。对下焦的治疗,“热则泻于肝,寒则补于肾”。本书记载的三焦学说,是孙氏从实践的基础上得到认识和总结出来的,被后世很多医家所宗。

6.对外、妇、儿科的贡献:书中不但对外科的各种病证加以分类罗列,而且创立了十三丁之说,将丁疮的全身症状及局部形态归纳为十三种。首创“痈疽”病名,对手指和手部的各类型急性炎症和化脓性疾患作了细致的描述。

书中重视妇科病,将其冠于全书之首,除一般的症证论述和治疗外,尙完善了以子宫为病机定位的理论,同时重视胎养、胎教及孕、产妇的卫生保健,专设养胎一节,论述颇详。并且从本书中首见绝育、引产之法。

儿科的临床各证皆有详细论述,除重视新生儿的疾病预防及合理喂养外,在治疗方面提出根据小儿特点,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如药敷乳头上,捉绵慢慢滴入儿口,小心吹入咽喉,少量多次频服等。

此外,本书中首载《大医习业》与《大医精诚》两篇,专论了医生的业务钻研及道德修养,孙氏提倡医德,倡导侧隐之心,强调“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勿避险峨,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他的高尙医德、伟大情操与医学巨绩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一直被人们所称道。

1955年、198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影印本出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