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要略方论

汉·张机撰,约成书于公元2世纪。

本书简称《金匮要略》,据考是汉·张机《伤寒杂病论》中的一部分。《伤寒杂病论》是由“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内容组成,原书早已亡佚,晋代王叔和搜集整理了“伤寒”部分的内容,编次了《伤寒论》,而“杂病”的内容直到宋代林亿时才得以校订,将断简残卷经过整理后,厘为三卷,定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本书是中医最早论述杂病的专著,内容广泛而系统。全书设二十五篇,载病六十余种,列方二百六十余首。

本书的特点首先辨病,然后辨证。书中所论疾病有痉病、湿病、暍病、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奔豚气、胸痹、心痛、短气、腹满、寒疝、宿食、五脏风寒、积聚、痰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水气、黄疸、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呕吐、哕、下利、疮痈、肠痈、浸淫疮、趺厥、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以及妇人妊娠呕吐、妊娠腹痛、妊娠小便难、产后痉病、产后郁冒、产后大便难、产后腹痛、产后中风,产后下利、带下,转胞、经痛、阴吹、阴寒、阴中生疮、咽中如有炙脔、脏躁、吐涎、痞病等。每一病既论病因、病症,又论病机和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认为疾病的产生都是脏腑病理变化的反应,在此基础上详加辨证、如水气病,有心水、肾水、肝水、脾水、肺水之分。同时尚对疾病的病位和类型亦有所判断。

在治疗上,根据辨病与辨证相参确立治疗原则。本书的治疗特点是一方治多病,或一病用多方。如葶苈大枣泻肺汤,既用于痰饮病,又用于肺痈病,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治疗原则。书中的方药,大多实用有效,后世不断采用,如以蜀漆散治疟疾,以大黄牡丹皮汤治肠痈,以泽泻汤治水气病,以白头翁汤治痢疾,以茵陈蒿汤治黄疸等等,临床至今仍在应用,而且疗效甚佳。

本书不仅在辨病和治疗上,对临床有指导性作用,而且提出了早期治疗、治未病脏腑以防止病势发展的重要原则,从而发展了《内经》“治未病”的思想,这对于临床的诊治更有较高的价值。

本书是后世杂病和妇产科学的基础,它使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更为深入,影响较大,成为学习中医的必修书目,也为中医的经典著作之一。

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影印本出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