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

清•吴瑭(字鞠通)著,成书于1798年。

温病学名著之一。全书共六卷,卷首引证《内经》经文,以溯温病学说之源。卷一至卷三分条论析温病三焦辨证和治法,并加吴氏自注。计:上焦篇法五十八条,方46首;中焦篇法一百另二条,方88首,外附3方,下焦篇法七十八条,方64首。卷四杂说,设短论18篇,讨论温病有关理论,卷五为解产难;卷六为解儿难,结合温病理论研讨产后调治、产后惊风及小儿急慢惊风、痘疹等。本书编写体例仿《伤寒论》,于每种病之下,细设条文,辨证论治;条文之中,首立病所、病因,次述脉证,继明治法,再列方药,且自注此病病机、鉴别诊断及方药之理。

吴氏在书中首创温病三焦辨证说,并提出具体治法。吴氏认为,温病顺传规律是“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由上及下,亦由浅入深,须竖看”。提出三焦温病的治则是,“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在这个治疗原则思想指导下,吴氏创制了银翘散、桑菊饮、清营汤、定风珠、加减复脉汤等著名方剂,疗效甚佳,至今仍为广大临床医师所喜用。

在临证实践中,吴氏总结出辛凉保津、急下存阴、甘寒生津、咸寒滋阴诸法,丰富了清热养阴法在治疗温病中的应用,有别于伤寒之扶阳保阳。吴氏集伏气、新感、戾气学说于一书,重视气候、环境、体质诸方面对疾病的影响,立论明确,治法简洁,曹炳章称其为“极便初学诵读,是使治温病者,不致盲人瞎马,误入歧途”。

吴氏的三焦辨治说,完善了温病学说理论体系,汇八纲、卫气营血、三焦、脏腑经络辨证于一书,又未舍去六经辨证,为融通中医诸辨证理论提供了门径。吴氏的温病理论受吴又可、叶天士影响极大,书中有不少理论及治疗,系直接采自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可以说是对叶氏温病理论的发展和具体实践者。本书在当时及后世影响颇大,曾由此而引起学术界“伤寒温病”之争。

本书以清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年)淮阴汪廷珍刻本为最早,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铅印本出版,1956-1957年有影印本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