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幼幼集成

幼幼集成

清•陈复正(字飞霞)辑订。成书于1750年。

本书共六卷。卷一,载“赋禀”、“指纹晰义”、“小儿脉法”、“保产论”、“变蒸辨”等十七篇。阐述小儿生理、病理及其诊法特点。卷二,列“惊风辟妄”、“惊风”等八篇。录诸家惊风之说,辨致妄之由,立误搐、类搐、非搐三门,并附小儿时疫及痫证等病之治。卷三、四,论述“咳嗽”、“哮喘”等四十余种小儿杂病的证治。卷五、六,记录经陈氏修订的万氏痘麻歌赋。如痘疹天元赋。麻证西江月等,共二百四十五首。书末附方凡二百三十九则。是书内容广博,从胎禀胎生到儿童时期,诸及保育调护、病证防治,所列甚全。每篇均以经旨立论在先,继而证因脉治于后,各病证均附以正方、简便方、外治法等。说理畅达,用方简切,注重疗效,颇具临床参考价值。

本书立论以《内经》为据,学术思想深受夏禹铸《幼科铁镜》的影响。书中继承前人的指纹学说,系统地论述了指纹的生理、病理与临床之间的关系,并将指纹的辨别方法归纳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以“风轻、气重、命危”三关测轻重。陈氏的这种辨察方法,经长期的临床实践,一直沿用至今。

书中对惊风一证,研究颇深,独具创见。陈氏为纠正当时医家“但知有惊风,不知有伤寒”的局面及世人“误以伤寒无汗之表证为急惊,以伤风自汗解肌证为慢惊,以脾败胃伤竭绝之证为慢脾”之偏见,力辟时弊,主张废除惊风之病名,以“搐”易“惊”,创立误搐、类搐、非搐。将小儿伤寒痉病,立名误搐;小儿暑证、疟痢、咳嗽、丹毒、疮痘、霍乱、客忤、中恶等病证而致搐者,归为类搐;慢惊风、慢风,因大吐泻、久病脾胃虚败而作搐者,名为非搐。并提出“三搐”的证治。把致搐的病因分为外感、杂病、脾虚三类,治疗上提出解表、清热、温中三法,切忌滥用金石脑麝,妄行开关镇坠、截风定搐。陈氏此“三搐”之说,堪与景岳“非风之说”先后辉映。裨益于患者,有功于医家,对后世儿科临床确有一定启发。

本书在论治疗时,善顾后天之本。以保护脾胃生生之气为原则。指出“凡欲治病,必先借胃气以为行药之主”;认为小儿生理并非“一团阳火,肆用寒凉,则每败伤脾胃”。在治法上,博采众长,广集治法,并根据“小儿脏腑未充,则药物不能多受”的特点,创立了不少外治法。如按摩、热敷、贴药、针刺、灸法、艾火、神火、刮痧等法。特别强调火攻为第一要方,并详述火攻宜忌。主张断脐须用火烙,实为一大进步。书中还自创八个集成方,均为珍贵验方,至今仍为临床医家所喜用。

总之,本书观点明确,内容全面,不失为一部儿科较好的著作。

本书目前较为流行的版本为上海科技出版社1950年铅印本及1962年、1978年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