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形成时期

形成时期

隋唐时期,国家的统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文化技术与国外的频繁交流,也带来了医学的迅速发展。中医眼科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都得到很大的进步。唐代继隋设立太医署,从事医疗保健和医学教育,分科较细。五官病至此时正式从内、外科范围内划分出来,自成一科,名为耳目口齿科。

隋唐时期,不但出现了甘濬之的《甘氏疗耳眼方》,而且有《陶氏疗目方》(最早的眼科专著)、《龙树眼论》、《刘皓眼论准的歌》(均佚)等眼科专著问世,说明中医眼科在当时作为教学和诊疗科室虽未单立,而中医眼科学在当时却已经初步形成。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的眼科手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例如,唐代的眼科医家不但掌握了金篦决目治疗白内障的技术,而且已能配制假眼。如北宋李昉等编辑的《太平御览》载:“唐崔嘏失一目,以珠代之。”又北宋钱俨所撰《吴越备史》载:“唐立武选,以击球较其能否,置铁钩于球杖相击。周宝尝与此选,为铁钩摘一目,睛失……,敕赐木睛以代之”。原书注还说,木睛“置目中无所碍,视之如真睛。”据考,周宝是唐武宗时人。由此可知,我国远在第九世纪就能装置假眼,并有珠和木质两种,木睛装上不仅无妨碍,而且逼真。所以,在世界上装置假眼实以我国为最早,而且在唐代就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了。

隋唐有关眼科的医学著作有:

1.隋朝巢元方等人所著《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为目病诸候,收载了眼病38候。此外,在风病、虚劳病、伤寒病、时气病、温病、妇人病、小儿病诸候中还收入了不少与全身病相关的眼症。书中提到的解剖名词,除目、眼、白睛、黑睛、瞳子、眦等外,还首次应用了睑、眉、睫毛、缘等名称。该书对眼病的病因病机,多从风热、痰饮、脏腑虚损、血气不荣等方面认识;对眼病症状的描述则较前人详细。这些都为以后眼科临床证候诊断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唐初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虽然称为方书,但有着丰富的眼科资料。孙氏首次将眼科病因进行了总结,归纳为19因。明确指出生食五辛、热餐面食、房室无节、夜读细书、久处烟火、泣眼过多等皆为丧明之本,宜注意预防。该书还在《内经》的基础上,发展了眼科脏腑病机学说。在治疗方面,内、外治并重,介绍了内治和外用处方81个。如载:“神曲丸,主明目,百岁可读注书。”又称磁朱丸,对患内障眼病,伴有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等症,属心肾不交者,效果甚好,至今仍为临床所应用。此外,孙氏在内服药方及食治中首先提出了猪、牛、羊、兔等动物肝脏的明目作用,并记载了针灸和按摩、薰洗、外敷、钩、割等眼病外治法,对后世眼科发展颇具影响。

3.晚唐时期,王焘所撰《外台秘要》一书,内容十分丰富。卷二十一专论眼疾,引用《天竺经•论眼》的内容作为总论,并收载了数十种医书的150首眼科处方。该书谓眼为六神之主,而身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在眼的解剖方面,正确地认识到眼乃轻膜裹水,外膜白晴重数有三,黑睛水膜止有一重。在病源方面,提出了绿翳青盲之类眼病(类似于绿风内障)“皆从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的独到见解,而且指出,该病初发即须速治,病成则不复可疗。该书还提到三种手术治疗:对脑流青盲(内障)“宜用金篦决(即用针拨),一针之后豁若开云而见白日”;对倒睫强调要用镊子拔除,勿使毛断;对类似胬肉之类眼病主张用烧灼法外治。需要说明的是,该书所引《天竺经•论眼》,从内容分析,并非印度医学的翻译作品,而是受了印度医学生理、解剖观点影响的医学著作。

4.唐代盛传的《龙树眼论》一书,是我国著名的眼科专著。可惜原书已经失传。该书在《通志•艺文略》中首次记载,因《艺文略》所载皆是唐朝及唐以前的文献,故可推测此书应为唐或唐以前之著作。《龙树眼论》在《宋史》中仍有记载,至明代《医方类聚》中改称《龙树菩萨眼论》。据考,“龙树”其人系公元2〜3世纪的印度佛教哲学家,也是印度当时的名医,隋唐时期印医传入我国时,还有译成中文的《龙树菩萨药方》等流传。因为“龙树菩萨”在中国有一定的影响,故有人托名而神其书。其内容后经金礼蒙等人收入《医方类聚》,因此而得以保存下来。至于我国现有的《龙树菩萨眼论》两卷,是日本人由朝鲜《医方类聚》中辑录而成。该书所用的眼部解剖名词和病症名称都比以前的眼科文献多。如所用解剖名词:眼睑、眼皮、眼睑皮里、眼带等,皆属首见,并且已有血轮、水轮之名;所提病症名,已增至60余种。手术方面,不仅首次详述了“开内障用针法”,并且提出用割烙法治疗胬肉攀睛。此外,对上“睑皮里有核(胞睑痰核)”施行手术治疗的记载也以它为早。

5.《刘皓眼论准的歌》是晚唐时期,在《龙树眼论》的影响下著成的另一部眼科专书。该书在《宋史》中又称《刘皓眼论审的歌》,全书为诗歌体裁,便于记颂。据日本人丹波元胤等考证,在现存《秘传眼科龙木论》中,《龙木总论》之“审的歌”,即属该书内容。《刘皓眼论准的歌》所载的五轮歌及眼病的内、外障分类法,对中医眼科学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如后世所出不少以内、外障72症为主的眼科著作,就与它的影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