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兴盛时期

兴盛时期

明清两代,有关眼科的医药著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各代。

这一时期,在医学教育方面,继承了宋元时期的建制,眼科仍独立为专科。

1.明代:

(1)元末明初医家倪维德著《原机启微》两卷,上卷将眼内、外各部病证按病因分为“风热不制之病”、“阳衰不能抗阴之病”等18类,并理论联系实际,详细分析病机,辨证论治。治疗除内服药为主外,还视病情需要,配合使用外洗、㗜鼻、点药、手术等外治法。下卷论方剂配伍,附40余方,每方皆有方解。该书是一本阐述理论比较系统,又切合实用的眼科书。倪氏治学宗古而不泥于古,能够兼采前人众家之长,注重整体观念,论治善用时方,有攻有补,内外兼施,学术见地精深,具有不执偏见的科学精神。

(2)明初朱橚等编著的《普济方》,眼目门占16卷,集病名300余种,收方2300余首。因眼目门是由数十种书籍的眼科资料汇集而成,所以常常一种眼病列出若干个病名。如黑睛生翳的病症名就有忽生翳膜、赤眼暴生翳等40余种。

(3)《普济方》之后60年,由朝鲜来中国学医的金礼蒙等人,汇集了150余种中医古籍,编成医学巨著《医方类聚》,其中卷64〜70为“眼门”,除收入《龙树菩萨眼论》之外,还汇集了59种眼科资料和其他26部医籍中的有关论述,及1400多首处方。故该书是一部研究中医眼科的重要资料。

(4)明代中叶徐春甫辑《古今医统大全》,其眼科部分仍列72症,有证亦有方。此外,该书还首次转载了《原机启微》18篇原文。

(5)明万历年间,李梴所著《医学入门》问世。李氏主张眼病分表里,认为风中脑户,湿渍头上,久处烟火,撞刺仆伤之类属外因,致病在表,伤目之标;而五辛灸煿,房室劳役,暴怒暴惊,夜书细字等属内因,致病在里,伤目之本。李氏还将五轮学说中的肉轮细分为上胞属脾,下睑属胃;对八廓的配脏腑和配眼位也重新作了调整。

(6)明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于万历年间问世。该书载药1892种,其中眼科用药已达400余种。该书第四卷眼目一节记载了治眼赤肿、昏盲、翳膜、诸物眯目等药物,多数药后附有单方、验方、便于应用,很有参考价值。

(7)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一书,共10卷。在耳目门中记载了眼病21种,针灸用穴80余个。除此之外,其它篇章中还有不少针灸治疗眼疾的记载,对穴位的主治功能阐述也较详细。这在眼科针灸治疗方面是比较系统的资料。

(8)明玉肯堂辑《证治准绳》,于1602年完成。其中“七窍门”内有眼科专篇。该书总论首次对五轮、八廓等词的含义作了解释,而且对八廓的配位,一反过去与五轮重叠的见解,而改为眼正面的八方配位法,这种主张被后世不少医家所接受。该书对于眼的解剖生理,提出了眼内包涵神膏、神水、神光、真气、真血、真精之说。各论汇集眼部病症170余种,大大超出了自唐以来流行的72种眼病的范围。特别是书中关于眼病的病因和症状的记述较前人详尽,尤其对眼部症状,几乎凡肉眼能观察到的都作了描述。如凝脂翳、物损真睛等,仅描述症状就用了数百字,对临床诊断很有帮助。而且书中的很多病症名为后世所釆用。

(9)明末医家傅仁宇辑著的《审视瑶函》,是在《原机启微》、《证治准绳》等基础上编纂而成,又名《眼科大全》。全书共6卷,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卷首介绍了名医医案、五轮八廓、运气学说等;卷1主要讨论眼科的基础理论;卷2重点论述眼病的病因病机、证治概要等,收入了《原机启微》的十八节原文与处方。第二部分,卷3〜6,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综合整理前代资料,将眼病归纳为108种,按病症分节,详述每种眼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所述病理与辨证,主要以《内经》和《证治准绳》为依据。书中记载眼科用方300余首。除大量运用内服药外,对针灸、外用药物治疗及手术等也很重视。卷6之后,附有治疗要穴及较为详细的说明,还介绍了22个外用药方的配制与应用等。此书内容十分丰富,实用价值较高,所以流传较广。

(10)明袁学渊著有《秘传眼科全书》,该书首先介绍了历代眼科理论,次列眼科72症,然后分类介绍了眼科常用药物的药性。

此外,明末龚信的《古今医鉴》、龚廷贤的《寿世保元》、赵献可的《医贯》、张介宾的《景岳全书》等,都有眼科专篇。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注重整体辨证,而不采用五轮八廓学说。

2.清代:清代,中医眼科资料十分丰富,除大量眼科专著外,在丛书、类书中很多列有眼科专篇,其中有不少著述在理论方面有所发展,对后世的影响较大。

(1)《张氏医通》,是清初医家张璐所著,该书在“七窍门”里,专论眼病,汇集了明清以前二十余种医著中的眼科资料。该书总论除阐述眼科基础理论外,在“金针开内障论”一节中,详述了金针拨障术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和拨针的制造等,还列举出若干成功与失败的病例,以供参考。各论部分,宗《证治准绳》体裁,列述眼病约160种,依症状及病因分为43类。该书内容具体,选辑较精,文字通俗,是一部比较实用的参考书。

(2)《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年间吴谦等编纂的丛书,内有“眼科心法要诀”两卷。总论眼科诊法,但对八廓不配五脏,只配六腑和命门、包络,这与前代各书不同;各论将眼病按内障24症、外障48症叙述,另有补遗10症,共计82症,正文用七言歌诀,附加注释。该书载方113首,处方所用药味不多,且剂量较小。该书内容简明实用,文字便于记诵,尤适于初学者参考。

(3)《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是雍正年间清政府组织编纂的规模巨大的类书,由陈梦雷等所编。全书共520卷、其中目门13卷,搜集历代主要眼科著述,依成书年代顺序,择要辑录眼科文献,前为医论,后为方药、针灸、导引、医案等,内容丰富,很具参考价值。

(4)黄庭镜于乾隆年间著《目经大成》,成书于1741年,全书共3卷。卷1立论,卷2考症,卷3类方。书中首论五轮八廓等眼科理论,及开导、钩割、针烙、金针拨内障诸治疗技术,凡有关眼科之医学基本理论,诸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六淫、七情、脉象等,均概括论及。其论症,以因分,则有风、寒、暑、湿、厥郁、毒、疟、胎产、痘疹、疳积、因他、无因而因12类;以症分,则有天行气运至目晕凡89,逐一条分缕析。每症之下,或诗、或词、或歌、或赋,首吟之,次则详列证候,阐释病机,终则指明治法,时而犹附案例以证己说。病因脉治,纲目井然。全书之最后部分,为眼科方剂之大成。黄氏仿景岳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阵之制,每阵各列眼科常用方数十首,凡229方,于组成、主治之外,犹阐明方义,更有细论其随症化裁、灵活变通之妙者,诚为其他眼科著作之少见。书中所收外治19方,括外治之点、洗、擦、涂、熏诸法,俱实用而效著者,充分体现内服与外治并重之原则。该书对五轮八廓的发挥、继承整理针拨术及独创病名等均有突出的见解。数十年后,该书经邓赞夫增补,又名之为《目科正宗》,于1810年版行于世。

(5)《银海指南》4卷,是清•顾锡在认真学习《内经》及前人医学论著的基础上,结合自已的实践经验所著。卷1〜2比较全面地论述眼科五轮、八廓、运气学说,眼病的病因、病机、脏腑主病及全身兼病等;卷3列内服方170余首,外用方11首;卷4录验案176则。该书把八廓的功能与经络联系起来,且与《审视瑶函》一样,认为八廓在内无迹可寻,有病时才能从眼部血络的走向与位置分辨出来。书中用病因、脏腑等分析归纳眼部病症的方法,明确而实用。该书在治疗方面,内治所列方剂多属内科常用方,外治除主张用药外,不赞成手术疗法。

此外,明清其他眼科专书,如程玠的《眼科应验良方》、邓苑的《一草亭目科全书》、马化龙的《眼科阐微》、王子固的《眼科百问》、及撰人不详的《异授眼科》、《眼科奇书》等,对后世均有一定的影响。

总之,明清时期的中医眼科,在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眼科文献的数量与质量都大大超过以前各代,所以说是中医眼科最兴盛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