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二节 八廓概要

第二节 八廓概要

八廓学说,是基于眼与脏腑相关的理论,将眼分为八个部位,取其匡廓卫御之义,配以八卦之名,分别称作乾廓、坤廓、坎廓、离廓、巽廓、震廓、艮廓、兑廓,并与不同的脏腑相联属,借以说明眼的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从而指导辨证论治的一种眼科专科理论。因八卦的基本卦象分别是天、地、水、火、风、雷、山、泽,所以八廓又分别称作天廓、地廓、水廓、火廓、风廓、雷廓、山廓、泽廓。

八廓学说的肇源,明代医家徐春甫认为是龙木禅师所首创,但今传〈医方类聚》所录《龙树菩萨眼论》的内容,没见有八廓之词。宋代《严氏济生方》曾云:“方论有五轮八廓,内外障等之证,兹不复述。”说明严氏之前八廓学说已经形成。现存的《秘传眼科龙木论》书后所附《葆光道人龙木集》中有“八廓歌”,是将部分眼病归属于相应脏腑,分为八类,以“廓”名之,却无八廓的明确部位,实际意义不大。从《银海精微》开始,后世均将八廓与八卦联系起来,用八卦的卦象说明八廓的生理与病理。

古人关于八廓的定位比较混乱。细究之,可以认为历史上的八廓定位主要分两大派系。一为《银海精微》〜《医宗金鉴》系,可用《医宗金鉴》为代表,是将五轮更细致地分为八个部位,分别以八廓名之;一为《证治准绳》〜《眼科六经法要》系,可用《眼科六经法要》为代表。是按八卦的方位将眼分为八个部分,并以八廓名之。现分述于下:

《医宗金鉴》的八廓定位:(坎)水廓位于水轮——瞳神,(巽)风廓位于风轮——黑睛,(乾)天廓位于气轮——白睛,(坤)地廓位于肉轮——胞睑,(离)火廓位于血轮的内眦上方,(震)雷廓位于血轮的内眦下方,(艮)山廓位于血轮的外眦上方,(兑)泽廓位于血轮的外眦下方。(图5)

《眼科六经法要》的八廓定位:是根据八卦的方位而定廓位的。即震东、兑西、离南、坎北、艮东北、坤西南、乾西北、巽东南。但人体经络是左右相对的,故两眼之中,左眼为阳,按上例顺数,右眼为阴则须以上例逆数。(图6)

八廓所属脏腑,历史上的两个派系均较混乱,《医宗金鉴》则认为,古代论八廓,将其属脏又属腑,导致了八廓所属的混乱。所以主张,五轮即属五脏,八廓自应属腑,这样可使轮廓分明,便于临床应用。《眼科六经法要》同意这种观点,所以与《医宗金鉴》的八廓所属完全一致。即(乾)天廓属大肠、(坎)水廓属膀胱、(艮)山廓属包络、(震)雷廓属命门、(巽)风廓属胆、(离)火廓属小肠、(坤)地廓属胃、(兑)泽廓属三焦。(见表1)

历史上,各家均采用《葆光道人龙木集》之八廓名,为各廓另立一别名,分别称津液廓、传导廓、抱阳廓、清净廓、养化廓、水谷廓、关泉廓、会阴廓。由于各家对此八廓别名的意义解释不一,或从不同角度认识所属脏腑之功能,或从不同角度解释八卦之卦象,所以对各廓所定的别名多不一致,今将《医宗金鉴》《和眼科六经法要》之别名列表比较如下:

表1《医宗金鉴》、《中医眼料六经法要》八廓名称及脏腑分类比较

廓名 (乾)天廓 (坎)水廓 (艮)山廓 (震)雷廓 (巽)风廓 (离)火廓 (坤)地廓 (兑)泽廓
别 名 医宗金鉴 传导廓 津液廓 会阴廓 关泉廓 养化廓 抱阳廓 水谷廓 清净廓
六经法要 传导廓 津液廓 会阴廓 抱阳廓 清净廓 养化廓 水谷廓 关泉廓
所属之腑 大肠 膀胱 包络 命门 小肠 三焦

由上表可知,雷廓、风廓、火廓、泽廓的别名,两书不相一致。其中雷廓属命门,《医宗金鉴》解释说:“命门者龙雷之火,(龙雷之火生于水中),故名关泉”;《眼科六经法要》解释说,雷廓位于内眦侧,“是当震位,震为雷,为阴中之阳,二阴一阳,阴爻在外,阳爻在内(即☵),所以称为抱阳廓。”风廓属胆,前者曰:“胆为少阳,主长养化育,故又名(养化廓)焉”;后者曰:“巽风名清净廓,属胆者,系因胆腑素称清净也。”火廓属小肠,前者曰:“抱阳廓即火廓,火廓属心(指火廓之部位按五轮属心),心与小肠为表里,依附于阳,故又名焉”;后者曰:“离火名养化廓,属小肠,系以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故也”。泽廓属三焦,前者曰:“清净廓即泽廓,三焦者,阳相火也,蒸化水谷,为决渎之官,故名清净”;后者曰:“兑泽名关泉廓,属三焦者,以三焦为决渎之官,只有沼泽,方能关其泉水也。”

历史上,将八廓学说具体用于临床以诊疗疾病的医家不多,但并不能说八廓学说毫无实用价值。其实,上述两种八廓定位法各有道理,例如《医宗金鉴》的八廓学说可与五轮参合应用。即瞳神为水轮又为水廓,故其在脏属肾,在腑属膀胱,瞳神疾患则可根据临床表现或补肾精,或利膀胱;黑睛为风轮又为风廓,故其在脏属肝,在腑属胆,黑睛疾患,可根据临床表现治肝或治胆,或肝胆同治;白睛为气轮又为天廓,故其在脏属肺,在腑属大肠,白睛疾患可根据临床表现而治以理肺或泻大肠;胞睑为肉轮又为地廓,故其在脏属脾,在腑属胃,胞睑疾患的治疗可根据临床表现补中气或清脾泻胃;内眦为血轮又为火廓和雷廓,故其在脏属心,又属小肠和命门,内眦疾患可根据临床表现治心或小肠与命门;外眦为血轮,又为山廓与泽廓,故其在脏属心,又属包络和三焦,外眦疾患可根据临床表现治心或包络与三焦。以上小肠与心相表里,命门、包络、三焦均为相火,故四者均禀命于心君之火,皆附于血轮。由此可知,《医宗金鉴》的八廓与五轮基本是一致的,唯两眦部轮廓所属比较复杂,还需经临床研究以验证。

《眼科六经法要》的八廓分部,当依《审视瑶函》之说:“验廓之病,与轮不同,轮以通部形色为证,而廓唯以轮上血脉络丝为凭。或粗细连断,或乱直赤紫,起于何位,侵犯何部,以辨何脏何腑之受病,浅深轻重,血气虚实,衰旺邪正之不同,察其自病传病,经络之生克逆顺而调治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