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二节 病机

第二节 病机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主要决定于正气与邪气两者之间的相互斗争。邪气必须在人体正气内虚的时候,才能侵入机体而发病。机体正气的盛衰是疾病发生的关键。而机体正气盛衰的变化,又与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协调平衡,即使有病邪侵入亦不易发病,或发病亦较轻缓。一旦脏腑、经络或气血功能失调,便可引起各种全身性或局部的病变。现将与眼有关的病机简述如下。

一、脏腑功能失调

(一)心与小肠功能失调

心主血脉,又主神明。目得血而能视,两眦内应于心,所以心主失调会影响到眼部的血脉、神光和两眦。又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常可下移小肠,小肠湿热亦可熏蒸于心,故凡心火上炎之目疾,常可兼见小便短赤、口舌生疮等症。心与小肠功能失调引起的眼病有虚、实两类。

1.阴亏血虚:由于失血过多,或心神过劳,或热病伤阴,以致心阴暗耗,阴血亏虚则虚火上炎;血脉不充,目失荣养,可致两眦脉络淡红,眼干微痒,视物昏花,或目涩羞明,眼珠疼痛,或视惑及自视眼前黑影飘移。

2.心火亢盛:由于恣食肥甘厚味炙煿之品,或七情内郁,五志化火导致心火亢盛,上冲于目而见眼部红肿热痛,两眦红赤,胬肉壅肿。若火毒壅盛则睑眦生疮,痛痒并作。若热入血分,迫血外溢,则眼部内外出血,甚或导致暴盲。若心火下移小肠,则小便痛涩而赤。小肠热盛上熏于心又可加重眼病。

(二)肝与胆功能失调

肝藏血又主疏泄,性喜条达,其经脉上连目系。又“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风轮黑睛属肝,肝与胆互为表里,胆的精汁升聚而成的神膏,涵养瞳神。故肝胆功能失调,易引起眼病,尤以黑睛病变为常见。

肝经病变有虚证、实证,亦有虚实相兼证,其临床症状各不相同。

1.肝阴亏虚:肝为风木之脏,肝藏血,体阴而用阳,故肝阴易虚。肝阴不足,则营血亏损,不能上荣于目,则可出现两目昏花,干涩不舒以及肝虚雀目等证。

2.肝血不足:由于失血过多,或生血不足,或久病耗伤肝血。多见干涩不舒,视物昏花等证。小儿若肝血虚少,目窍失养,则成夜盲,甚则疳疾上目,黑睛生翳,溃穿成蟹睛等证。

3.阴虚火旺:由于素体肝肾阴虚,或肝阴不足,致使肝阳上亢,而见视物昏花,目赤目痛,黑睛生翳,且易反复发作。若肝火上冲,伤及营血,导致目中血不循经,逆于络外,轻者视物如隔云雾,重则可致暴盲。

4.肝风内动:由于肝阴不足,或素体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而肝阳上亢。化火生风,风与痰火相结,阻滞脏腑经络,上攻目窍,则可致绿风内障、目痛、目赤昏视、口眼㖞斜、目珠上吊。或由肝血不足,虚风内动,而致胞轮振跳,白睛膶动,目痒等。

5.肝气郁结:由于情志不舒,或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经脉受阻,则致目珠胀痛,目赤视昏,甚则失明,或发五风内障等。

6.肝胆实火:肝郁化火或邪传少阳、厥阴,气火逆上,可致目赤红肿,泪热如汤,抱轮红赤,黑睛生翳,溃陷如碎米、鱼鳞、凝脂。邪热深入,则见神水混浊,黄仁纹理不清或肿胀,瞳神紧小或散大,甚则黄液上冲。肝火入干血分,脉络瘀阻,可致赤膜下垂,甚则血翳包睛。若火邪伤络,迫血妄行,则眼内出血,可致视物昏矇或暴盲。若肝胆火邪亢盛,热极生风,风火上攻于目,则见目赤,目珠胀硬剧痛,甚至失明。若小儿肝热动风,风热挟痰,上蒙清窍,可致高热惊厥,双目暴盲。

7.肝胆湿热:由外感湿热,或过嗜肥甘酒类,内生湿浊,郁积化热,湿热蕴郁肝胆,可上犯黑睛而现胞轮红赤,黑睛生翳如虫蚀,经久不愈,神水混浊,黄仁肿胀,瞳神紧小。若湿热熏蒸,浊气上泛,阻隔神光,则自视眼前黑影飞舞,甚则视物不清。

(三)脾和胃功能失调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脏腑均禀受脾胃之精气上贯于目,脾升胃降使目窍通利,脾统血则目得血养。肉轮胞睑内属于脾,所以脾胃功能失调,可引起眼部发生病变,尤以胞睑病变为多见。其病分述于下。

1.胃火炽盛: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炙煿之品,或热邪犯胃,引起火热内盛,上犯头目,致使头痛目赤,痛痒焮肿。若火毒壅滞胞睑脉络,气血瘀阻,则胞睑肿硬,睑生椒疮,灼热碜痛,或发针眼、眼丹。胃火上攻于珠内,神水被灼可致黄液上冲。若热入血分,迫血妄行,又可见眼部出血之证。

2.脾胃湿热:脾胃湿热内蕴,壅滞胞睑脉络,气血运行受阻,凝滞不通,则睑内发生椒疮、粟疮,或致睑弦赤烂、针眼、胞睑痰核等。若湿热熏蒸,浊气上泛,清窍受蒙则视物不明,或视瞻有色。

3.脾胃虚弱:脾胃气虚,不能纳谷化生精气,脏腑精气不足,目失荣养则上胞下垂,视物昏花,甚或失明。清阳不升,阳不亢阴,入暮则视物不清,或生黑星飞舞及云雾移睛和其他内障眼病。若脾虚肝热,则可发生疳疾上目。

(四)肺与大肠功能失调

肺主气,具有宣发和肃降的功能,气轮白睛属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通利,能助肺气的肃降。肺气和调,大肠传导通畅,则气血、津液运行正常,脏腑精微上荣于目,所以肺与大肠功能失调可影响到眼,并易引起白眼发病。

1.肺失宣降:多由外感风、寒、热邪犯肺所致。由于风热,或风寒犯肺化热,伤及肺气,宣降失职,导致气血阻滞脉络,可见白睛血脉纵横,粗大旋曲。风热毒邪,结于白睛,则见白睛暴赤肿痛,发生暴风客热、天行赤眼等风热眼病。若肺热亢盛,热伤血分,迫血妄行,则可致白睛溢血。肺热内炽,毒火上犯白睛,形成金疳、火疳。肺金邪凌肝木,则可致风轮周际生白翳,并易向风轮中部进犯。

2.肺气虚:肺气虚弱,则无力帅血上行,目失所养故视物不明。气虚而不胜邪,可致白睛疾患反复难愈。

3.肺阴虚:燥热伤肺,或劳伤过度,暗耗肺阴,肺阴不足,则致目失润养,而见眼眵干结,目涩昏花。若由肺阴亏虚导致虚火上炎,可致白睛涩痛,赤脉隐现,或生金疳,久治不愈,反复发作。

(五)肾与膀胱功能失调

肾为藏精之所,肾精无亏,则脑髓丰满,目得所养而睛明。肾主水液,肾与膀胱相表里,肾和膀胱气化功能正常,则水不犯目。且眼之瞳神属肾,故肾与膀胱功能失调可引起眼病,尤以瞳神疾患为多见。

1.肾精亏虚: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及过劳伤耗精液,或久病伤肾,年老精衰等所致。由于肾精不足,瞳神失养,可致视物昏矇,睛珠变白,瞳神干缺;又因目系上属于脑,肾精亏虚,精不生髓,则髓海不足,目失脑汁濡润滋养,则视物䀮䀮,甚至目无所见。

2.肾阳虚惫:多由老年体衰和久病真阳衰少,或禀赋不足,素体阳虚所致。由于肾中阳虚,温煦生化功能不足,目失温养,则睛珠神膏混浊,自视眼前黑花飞舞,甚至暗瞑不清。若阳衰阴盛,每至黄昏或暗处,双目盲无所见。阳虚命门火衰,膀胱气化失职,不能温化水液,则水邪上泛于目,而见胞睑浮肿,眼底水肿、渗出。除眼部病证外,常伴有小便清长,夜尿频多或小便失禁等全身症状。

3.热结膀胱:由于邪热或湿热下注,蕴结于膀胱,膀胱气化无权,则小便不利涩痛。湿热熏蒸,上蒙清窍,则目赤头痛。

综上所述,眼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固与一脏一腑功能失调有关,但在临证时,常为若干个脏腑同时发病,其变化机理十分复杂,故当全面分析。

二、气、血功能失调

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无不涉及气血。气血功能失调也能导致眼病。

(一)气的功能失调

百病皆可由气而生。因“眼通五脏,气贯五轮。”故气的功能失调常可引起眼病。

1.气虚、气陷:多由劳伤过度,或年老体弱,真气不足,及久病失养,元气耗伤,均能导致气机衰惫,气虚不能敷布精微充泽五脏,五脏六腑之精亏虚,不能上贯五轮,目失荣养。或气虚卫外不固,目窍失于阳气的温煦固摄,则可引起冷泪常流,睛珠混浊或变白,或玄府不利而视物不明。若气虚不能摄血,常可致眼内出血,甚至突然失明。若气虚下陷,可致上胞下垂,无力抬举,或黑睛陷翳日久不愈,或目睛不耐久视,也可致眼部水肿,甚至变生青盲。

2.气滞、气逆:多由痰火湿热停聚,食滞不化及情志不舒所致。若外感风热湿邪,肺气壅遏,经络阻滞不通,肺失宣降,则见白睛红赤疼痛或形成结节隆起。湿热成痰,痰湿互结,则生胞睑痰核。若因情志不舒,肝郁气滞,血行不畅,久则气滞血瘀,神水瘀滞,导致目珠胀痛,而生五风内障。若气机阻滞,目中玄府不利,则视物昏花。若大怒伤肝,肝气上逆,气血逆乱壅冲于目,则视物模糊,甚或失明。若气动化火,火盛生风,风火上扰,则可致目赤肿痛、目珠胀硬、视物昏花、五风內障、火疳、金疳、云雾移睛等眼病,甚则出现暴盲。

(二)血的功能失调

目能明视万物,全赖血的濡润和滋养。血的亏少和瘀滞,均能引起眼病。

1.血虚:多由失血过多和化生不足,或久病亏损及情志內伤,暗耗阴血所致。由于血虚,目失荣养,则见目视昏花,胞睑苍白,白睛血络淡红不鲜,干涩不润,不能久视。或生圆翳内障、云雾移睛等证,甚则暴盲、青盲。黑睛失养则混浊生翳。

2.血热:多由外感热邪及脏腑郁热侵入血分所致。邪热壅滞眼部脉络,可致胞睑、白睛焮热肿痛,或赤脉增多,色红粗大。若血受热迫,血溢眼络之外,则致白睛溢血及眼底出血,甚则失明。

3.血瘀:凡毒邪入于营血,迫血成斑,或因久病气虚,不能帅血以行,及气滞阻塞脉络,或局部外伤,血流受阻,均能导致眼部瘀血为患。在白睛可见血丝紫赤粗大,虬蟠旋曲;在黑睛则致赤膜下垂,甚至血翳包睛;在眼底可现出血,引起视昏或暴盲。血瘀眶内可使目珠外突,重者可成鹘眼凝睛。瘀血积于胞睑,则胞睑肿痛拒按,或目环青黯。少量瘀血于神膏,则自视眼前黑影飘移;大量瘀血积于神膏,则致失明。瘀血阻塞神水出入之道,神水瘀滞,还可引起眼珠变硬,暴发头痛珠疼,视力骤降。

三、阴阳失调

阴阳贯穿于中医眼科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阴阳须维持相对平衡,不能有所偏盛,否则即发生种种眼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所以,人体阳盛则会发生火热偏盛的一类眼病,发病急而暴,常伴鲜明的赤脉,胞睑硬肿而红赤,疼痛较剧烈,或痛而拒按,或痛而无间,或昼轻夜重,畏光喜暗,眵多粘稠等;阴盛则会发生寒气偏盛的一类眼病,如无赤脉或赤脉微细淡红,胞睑肿而不红不痛,或肿而虚软,疼痛较缓而不拒按,或疼痛时作时止,或夜重昼轻,或得热较舒,见光则目明,入暮则目盲,无眼眵或眵少稀粘。阳虚则会发生虚寒的眼病,如上胞下垂、胞轮振跳、眼部水肿、翳面凹陷久不平复、视物昏渺等;阴虚则会发生虚热的一类眼病,白睛涩痛、赤丝虬脉、金疳、神水将枯、神光自现等。

眼病的阴阳辨证,只能相对地理解,不能机械地划分,如《灵枢•大惑》云:“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这是从眼的部位分阴阳,可以理解为:黑睛病与白睛病相比,黑睛病属阴证者较多,白睛病属阳证者较多;内眼病与外眼病相比,内眼病属于阴证者较多,外眼病属于阳证者较多;白睛赤脉的有无,应以有赤脉者属阳证者较多,无赤脉者属阴证者较多。他如急性者、兼有疼痛者阳证较多,慢性者、无疼痛者阴证较多。还须结合全身兼证详细辨别。

复习思考题

1.常见的眼病病因有哪些?其致病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2.六淫和七情中,哪些因素导致的眼病最多?

3.试述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引起眼病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