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黄液上冲

黄液上冲

黄液上冲是指黑睛内黄仁前积有脓液,色黄而向上漫增的病症(图32)。在《秘传眼科龙木论》中称为“黄膜上冲”。《目经大成》认为实“非膜而为液”,故改本名。多由凝脂翳或瞳神紧小等病变生。甚者,脓液可全掩瞳神或渗入瞳神后部,导致失明。

〔病因病机〕

多因过食辛热炙煿、膏粱厚味,酿成阳明积热,加之感受风热邪毒,内外合邪,致三焦火毒上燔,灼伤黄仁,煎熬神水,脓液内聚而成。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其症初起,疼痛羞明流泪,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与黄仁之间脓液积聚色黄或微黄,一般多沉在下方,上界呈水平面,还可随头位改变而移动。其量或多或少,可稀可稠。量少者如指甲根之白岩,量多者可遮掩整个瞳神。若因凝脂翳等引起者,极易穿破黑睛,变生蟹睛等恶候;若有瞳神紧小,扱易适成瞳神干缺,以致变证丛生;若脓攻全珠,病情险恶,易致眼珠塌陷而失明。

本病一股均属阳明热毒炽盛,大抵以黄液色淡、量少,发展稍缓者属轻;黄液色深,发展迅速,量多而遮掩瞳神者属重;若二便不利,则更为严重。

(二)论治要点

本病无论其证之轻重,总宜泻火解毒为治疗大法,亦可参阅凝脂翳、瞳神紧小之治法。

(三)常见证治

1.内治:

阳明热毒炽盛。

证候:黄液上冲,抱轮红赤,瞳神紧小,羞明流泪,头目剧痛,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

方例:通脾泻胃汤〔199〕、眼珠灌脓方〔220〕

2.外治:

(1)局部用立胜煎〔44〕滴眼,以清热解毒止痛。

(2)滴用扩瞳剂,以防瞳神干缺。

(3)可选用荆芥、防风、羌活、川芎、黄芩、银花等祛风清热解毒药煎水,作湿热敷。

(4)参照凝脂翳、瞳神紧小证之外治法。

(四)临证权变

本证热毒甚者,可加银花、公英等以清热解毒;若血热甚者,可选加犀角、丹皮等以凉血清热。证属肝胆热毒者,宜清肝肾火解毒,可用龙胆泻肝汤〔58〕加银花、连翘、公英;个别患者属于脾胃虚损,寒湿内蕴化火,证见目珠痛轻,抱轮淡红,脓色淡红而较少,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迟,则宜温中健脾益胃,可用理中汤〔219〕加地丁、败酱草、黄芪等。

〔调护]

本证多由凝脂翳、瞳神紧小等病而发,故患有此类眼疾应及时正确的治疗。平素少食炙煿辛热、肥甘厚味之品,以防脾胃积热。患本病者,除内服药外,应结合外用药物的应用,以防变生他症。

〔应用例案〕

封XX,男,69岁。1970年6月17日初诊:左目红赤疼痛10余天,自昨日加重,头目剧痛,羞明难开,结眵流泪,视物不清,二便尚利。检查,左目白睛赤丝满布,下部尤重,风轮花翳深凹,边缘附以凝脂,底部嫩白,遮蔽瞳神上部边缘,风轮下部始见黄液,如指甲白岩之状。此为花翳白陷,兼黄液上冲,治以通脾泻胃汤加银花18克,元明粉3克,服药2剂。6月19日复诊:头痛、目痛减轻,白睛赤丝减少,青睛下部黄液已尽,花翳白陷如前,以上方去大黄、元明粉,加柴胡6克,青黛0.6克,酒生地9克,又服6剂。6月26日三诊:白睛淡赤,青睛呈现花翳低陷,给当归元参饮服之。服药15剂。7月12目四诊:低陷渐平,留有菲薄之翳,挡住瞳神上部,视物不真,嘱其常用桑椹子9克,蝉蜕3克,车前草6克,浸水饮之,每日一次连服半年。1971年2月5日五诊:视物较前清楚,云翳稍减,嘱其停药。(《张皆春眼科证治》)

按:本例患者年近70,虽属阳明邪盛,但其肝肾已亏,不宜过用苦寒泻下之剂,故仅用2剂通脾泻胃汤加减,即去大黄、元明粉,加酒生地以滋补肝肾之阴,加柴胡、青黛以清肝胆火邪。后则花翳白陷亦逐渐向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