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混睛障

混睛障

混睛障是指黑睛水膜之深层漫生灰白或浑红色翳障,混浊不清,障碍视力的眼病(图34)。病名见于《审视瑶函》。《秘传眼科龙木论》称"混睛外障”。《证治准绳》又称"混障”。本病过程缓慢,往往进行数月治疗,方可逐渐减轻,但多数仍留瘢痕而影响视力。

〔病因病机〕

多因肝经风热上扰于目,损及黑睛,或肝胆热毒蕴蒸于目,热灼津液,瘀血凝滞引起;亦可因外受湿邪,或内蕴湿热,湿浊熏蒸,上犯黑睛;或邪毒久伏,耗损阴液,或素侬阴虚,劳瞻竭视,雕缕细作,致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初起自觉碜涩畏热羞明,疼痛泪出,视力下降,抱轮暗红,或白睛混赤,视物昏蒙,黑睛从中央或边际深层发生灰白色翳障,逐渐漫掩全部黑睛,使风轮如浊烟笼罩,失却晶莹润泽之色,如镜面呵气之状,或如磨砂玻璃状(图34)。若从侧面视之,能隐见瞳神。细察之,隐隐可见黑睛深层有灰白色线条参杂,赤脉自黑睛边际蔓入中心,最后侵及整个黑睛,呈现一片赤白混杂的翳障,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难辨人物。经数月,翳障可逐渐变薄,但不能全退,遗留厚薄不等的瘢痕,对视力影响不等。与此同时,易发生瞳神紧小或干缺,故须予以重视,以免处理不当,导致失明。本病不但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年深日久,则黑睛全变白色。

发病初期,水膜混白,头眼俱痛,脉浮数者,多为肝经风热;水膜混赤,刺痛流泪,口苦苔黄,便秘溲赤,脉弦数者,多为肝胆热毒;病情缠绵不愈,头重困倦,舌苔黄腻,脉滑而数者,证属湿热上攻;反复难除,干涩隐痛,抱轮微红,口干咽燥,脉细而数者,证属阴虚火旺。

另外,混睛障呈白色者,最忌光滑如瓷;翳障浑赤者,最忌紫脉粗大爬紧,此二者均属难治之证。

(一)论治要点

本病之发生,多为热毒所致,所以清热解毒为本病治疗的要点。挟风者,宜疏风清热而解毒;肝胆热毒者,宜泻肝而解毒;挟湿者,宜除湿清热而解毒;阴虚火旺者,则宜滋阴而降火。

(三)常见证治

1.内治:

(1)肝经风热:

证候:头目俱痛,畏光流泪,白睛抱轮红赤,黑睛水膜之深层有灰白色翳障,舌红苔薄黄,脉数或浮数。

治法:祛风清热。

方例:羌活胜风汤〔109〕

(2)肝胆热毒:

证候:黑睛混赤,赤脉贯布,抱轮暗赤,刺痛流泪,便秘溺赤,口苦苔黄,脉弦数。

治法:泻肝解毒。

方例:银花解毒汤〔221〕加减。

(3)湿热上攻:

证候:病程绵长难愈,白睛红赤,黑睛混浊,视物昏蒙,头重困倦,胸闷纳差,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

方例:三仁汤〔16〕

(4)虚火上炎:

证候:病情反复发作,眼干涩而疼痛不甚,抱轮微红,黑晴混浊如烟笼罩,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而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例:兼咽燥干咳等症者为肺阴不足,用百合固金汤〔86〕;兼头晕耳鸣,腰膝痠软等症者为肾阴不足,用知柏地黄丸〔148〕

2.外治:

(1)局部点用涩化丹〔177〕、犀黄散〔241〕或磨障灵光膏〔249〕以消退翳障。

(2)酌用扩瞳剂滴眼。

(四)临证权变

发病初期,属于肝经风热者,需在羌活胜风汤疏风清热的基础上,酌加银花、连翘、栀子等以助解毒;若系先天梅毒者,宜重加土茯苓驱梅解毒。若肝胆热毒炽盛者,银花解毒汤中的银花、公英宜重用,再加野菊花、土茯苓以清热解毒;兼有瘀滞甚者可选当当归、桃仁、红花、赤芍以活血化滞;若大便秘结者,可酌加玄明粉,以助大黄通腑泻下。湿浊上攻者,可在三仁汤的基础上加土茯苓、萆薢、银花、连翘等。病至后期,遗留宿翳者,可参照宿翳处理。

〔调护〕

本病缠绵,需耐心调治,病变初期每易诱发瞳神缩小干缺,应密切观察病情。患者应进食富有营养而少食肥甘厚味,同时注意针对全身症状及体质情况,悉心调治。

〔应用例案〕

左XX,男,13岁。于1953年6月18日初诊。其母代述:其父有梅毒史。于20天前,左眼发现羞明流泪,鼻流清涕,又10余天后,眼红、羞明加重,双眼失明。在XX眼科医院治疗,住院7天,不见好转,医生说此病系先天性梅毒引起,眼内云翳不可能退净,故出院来此就诊。检查:双眼视力均光感,黑睛混浊,漫珠一色,如磨砂玻璃状,并有赤脉贯入黑睛,白睛混赤。舌苔微黄,脉细数。诊断:混睛障。用银花解毒汤服5剂后,6月22日复诊,双眼红略退,黑睛混浊微减,视力半尺指数。继服10剂后,于7月1日三诊,白睛红显著消失,黑睛混浊及赤脉明显消退,羞明流泪已愈,舌苔已愈,双眼视力均0.07。继按上方减大黄、黄芩各3克,服至7月10日,双眼黑睛混浊大部分消退,赤脉完全消失,白睛已恢复正常,右视力0.6,左0.3。又按上方服10剂后,双眼黑睛混浊完全消失,两眼视力均1.2,嘱其停药。(《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文献摘录〕

《审视瑶函》:“混障却分红白,有余不足之灾。红速白迟皆退。久而点服方开,红畏紫筋爬定,白嫌光滑如苔,带此两般症候,必然难退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