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五风内障

五风内障

五风内障,包括青风内障、绿风内障、黑风内障、乌风内障、黄风内障等五种病证。因此五种病证的后果严重,善变似风,故皆名之曰风。早在《外台秘要》已有黑盲、乌风、绿翳、青盲等病名的记载,但到《秘传眼科龙木论》才系统地归纳为前述五种病名。

《秘传眼科龙木论》尚有“五风变内障”一证,《证治准绳》详称为“五风变成内障证”,乃先患五风内障而“后有脑脂如结白,真如内障色如霜”,实指部分五风内障后期瞳神内结成的白色翳障。不可与五风内障混同为一。

参考古代文献及临床所见,现将五风内障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论治介绍如下:

〔青风内障 乌风内障〕

头痛眼胀不甚剧烈,视物日渐昏矇,瞳神气色呈淡青色的病证称“青风内障”。

瞳神气色昏暗,视力日渐模糊,头目不痛不痒,终至不见三光之病证,称为“乌风内障”。乌风内障头目不痛不痒,唯视力逐渐模糊,终至失明,与青盲的发病过程极相仿佛。但青盲眼的外观一如常人;乌风内障的后期,瞳神常见气色昏矇,《证治准绳》谓其“如暮雨中之浓烟重雾”,且眼珠逐渐变硬,与青盲是不同的。

青风内障与乌风内障均是视力逐渐下降的病证。青风内障虽有头目胀痛,或伴抱轮红赤,但不甚剧烈。乌风内障虽无痒痛但与青风内障一样,均能缓慢地导致失明。两证的病因病机也无截然区别,故将二者合并讨论。

〔病因病机〕

1.忧愁忿怒,肝郁气滞,气郁化火。

2.脾湿生痰,痰郁生热,热痰升扰。

3.竭思劳神,用意太过,心血亏耗,虚热引动肝经风火上扰。

4.劳倦过度,淫欲不节,肾精耗伤,阴不潜阳,虚火上扰。

以上因素皆可导致气血郁闭,脉络不利,神水瘀滞,而酿成本病。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青风内障初起,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的头额疼痛,眼珠轻度胀痛,视物时明时矇,或有目晕(观灯火有彩色晕环),视力渐渐下降,瞳神大致正常。遇有过度疲劳,或情志不舒,则上述症状加重,抱轮微赤,黑睛失去光泽,瞳神内呈淡青气色,如青山被淡烟笼罩之状。稍事休息,或情绪平静之后,则诸证悉减。如此头目胀痛反复发作,视力日降,终可失明。也可因失治或暴怒忿郁而证情加剧,视力锐减,瞳神散大,而变为绿风内障。本证以妇女多患,且常一眼先患,后乃相牵俱损。

乌风内障的发病前期,眼无胀痛,外观俨如常人,唯觉目光逐渐昏矇。随着病情的进展,眼珠渐生胀硬,自觉胀困不舒,却无明显疼痛及白睛红赤,但金井内可见浑浊如烟。病至后期,因精气渐耗,瞳神散大,光华日损,终至不辨三光。本病证以男性略多,亦常一眼先患,后乃相牵俱损。本证的病程较长,日久瞳内之睛珠可凝结成青白色内障,此时不可误诊为单纯的如银内障。乌风内障最宜早期诊治。然因早期一般症状不明显,故而常被忽视,待到晚期就诊,患目神光已微,视力已难挽回,失明在所难免。

此两证的辨证,当注重肝、脾、心、肾四脏。肝经以肝郁气滞,肝火上扰多见;脾经则多为脾胃不和,聚湿生痰而化热,痰热上攻之证;心经以血亏而虚火上炎为多;肾经多为肾精不足而阴不潜阳而致。当结合全身症状而详辨。

(二)论治要点

青风内障和乌风内障的证情比较缓和,但治疗并非易事,需认真进行辨证论治,如可获效。临床上,表现为肝郁气滞,脉络瘀阻者最为多见。所以,疏肝解郁及化痰清热通络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治法。

青风内障和乌风内障贵在及早救治,晚则难疗而不免失明。青风内障之重证及乌风内障的后期,均可致瞳神散大,神光微弱。此则务必配合点用缩瞳剂,瞳神得收,则神光得聚,治可收效。否则瞳神愈散愈大,神光散耗,难免失明。

(三)常见证治

1.内治:

(1)气郁化火:

证候:多缘情志不舒而发。证见心烦易怒或抑郁不乐,头目胀痛,胸胁满闷,食少神疲,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细。

治法:清热疏肝。

方例:丹栀逍遥散〔78〕

(2)痰火升扰:

证候:头眩目痛,心烦失眠,痰多食少,胸闷恶心,口苦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祛痰,和胃降逆。

方药:黄连温胆汤〔213〕

(3)心血亏虚,风火上扰:

证候:劳倦或久视后眼证加重,头眩眼胀,瞳神略有散大,视物昏矇,失眠健忘,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绛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方药:阿胶鸡子黄汤〔128〕

(4)肝肾不足:

证候:病久瞳神微散,眼珠胀硬,神光渐微,伴见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痠软,舌淡脉细,或兼面白肢冷,精神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益肝肾。

方例:肝肾阴精亏损者,用杞菊地黄丸〔126〕,肾阳不足者,可酌选金匮肾气丸〔149〕,右归丸〔55〕

2.外治:瞳神散大者,当局部点用缩瞳剂。如用1〜2%毛果芸香碱液,每日滴眼3〜4次,亦可视病情而定。

3.针刺疗法:

(1)体针:常用穴:睛明,攒竹、瞳子髎、阳白、四白、太阳、风池、翳明、合谷、外关等。恶心呕吐时可配内关、足三里。头目部每次取2穴,远端取2穴。亦可选攒竹、太阳、丝竹空等处开导出血,以疏郁滞。

(2)耳针:目1、目2、眼等,亦可刺耳尖穴放血。

(四)临证权变

青风内障发病后,不但可以恶化变为绿风内障,而且可在前述证型之间相互转化。乌风内障一般不转化为绿风内障,但临床表现亦比较复杂。所以对青风内障和乌风内障的治疗,需进行灵活的辨证论治,且不可墨守一法一方。

遇肝气郁滞导致者,若郁而化火生风,证见抱轮红赤明显,头晕目痛稍剧者,可在丹栀逍遥散的基础上选加夏枯草、菊花、钩藤,羚羊角以增其清热平肝熄风之力;若因郁火而阴血亏损较甚者,又可加熟地、女贞子、桑椹子滋阴养血;若肝经郁热与痰火升扰并见者,则可将丹栀逍遥散与黄连温胆汤合用,以收疏肝清热,祛痰之功。

患病日久,每可见肝肾不足之证型。肝肾不足又当分肝肾阴亏及肾阳不足两种情况处理。若遇肝肾阴亏之患者,又兼五心烦热,舌边尖红,苔薄少津,脉弦而细者,证属肾精不足,肝火上亢,可选用乌风补肝散〔42〕滋阴清肝;肝肾两亏又兼气血不足者,可在杞菊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酌加党参、黄芪、当归、川芎等。

青风内障变为绿风内障者,又当参照绿风内障辨证论治。

〔绿风内障 黑风内障〕

头眼剧烈胀痛,恶心呕吐,视力急趋下降,瞳神散大,气色呈隐隐绿色的病证,称为绿风内障(图38)。绿风内障之名首见于《秘传眼科龙木论》,但在《外台秘要》已有关于本病的记述,谓:“瞳子翳绿色者,名为绿翳青盲,皆是虚风所作,当作急须即疗。……若眼自暗多时,不可复疗。此痰之源,皆从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也。”

头眼胀痛,瞳神散大,视力下降,但瞳神仍为黑色者,称为黑风内障。

黑风内障与绿风内障同为急重之证,头眼胀痛,瞳神散大,视力下降,失治则神光绝灭。但绿风内障瞳神内色呈淡绿,黑风内障则色呈昏黑,是为不同。

绿风内障、黑风内障与前述瞳神紧小均有眼痛及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故当与瞳神紧小证相鉴别(表5)。

表5 绿风、黑风内障与瞳神紧小证的鉴别

疾病\鉴别要点\项目 绿风、黑风内障 瞳神紧小证
视觉 视力骤降,伴目晕 视力减退,无目晕
疼痛 患侧头痛剧烈,眼珠胀痛欲脱 患眼坠痛,痛连眉骨、颞部
眵泪 一般较少 流泪
白睛 抱轮深红或白睛混赤 抱轮红赤
黑睛 水膜混浊如雾,黄仁展缩失灵 水膜一般透明,但内壁下分有白色点状附着物,甚者神水混浊,或伴黄液上冲
瞳神 散大,收缩失灵,瞳神内呈淡绿色或仍为黑色 紧小,开大失灵,常伴干缺,瞳内或黑或白
眼珠硬度 增高 正常或减低
呕恶 伴恶心呕吐

绿风内障与黑风内障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均无截然区别,故将二者合并讨论。

〔病因病机〕

1.素体肝旺,肝火亢极而生风,风火攻目。

2.情志过伤,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上凌清窍。

3.脾湿生痰,痰郁化热生风,肝风痰火流窜经络,上扰清窍。

4.劳神过度,真阴暗耗,水不制火,虚火上炎,或肾脏虚劳,水不涵木,肝阳失制,亢而生风,风痰上扰。

5.肝胃虚寒,饮邪上逆。

以上阴阳偏盛,气机失常诸种原因,均可导致气血失和,经脉不利,目中玄府闭塞,神水瘀积,酿成本病。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绿风内障可由青风内障发展而来,也可未患青风内障而突然发病。发病前,常在情志刺激,或劳神过度后,自觉眼珠微胀,同偏头额作痛,鼻根发痠,视灯火有目晕,视物昏矇,如隔云雾等,休息之后,诸症尚可缓解。

上述证候失治,即可急性发作,病势急暴,头痛如劈,眼珠胀痛欲脱,痛连目眶和鼻根,视力急骤下降,甚至仅辨明暗或完全失明。检查患眼,可见胞睑轻微红肿,白睛混赤,黑睛混浊如雾,瞳神散大,瞳内气色略呈淡绿或黄绿,触之眼珠坚硬,甚者如石,兼见恶心呕吐,或伴发热恶寒。此时及时救治,诸证可以缓解,视力尚能恢复。如果延误失治,眼珠胀硬不减,则瞳神可愈变愈黄,转为黄风内障而失明。

绿风内障常由一眼先患,后乃相牵俱损,也有两眼齐发者。经过治疗,亦可转入慢性阶段,诸证减轻,但遇情志不舒,或过度劳累等,又可急性发作。如此反复发作,瞳神愈散愈大,神光日渐衰微,终至完全丧失。

黑风内障的临床表现与绿风内障相类似,惟其发病之初,眼前时见黑花,瞳神散大,但色呈昏黑,久则失明,不辨三光。

绿风内障与黑风内障多属实证,主要由风、火、痰、郁上干目窍而致。气血郁滞则经脉不利,风、火、痰邪阻滞则玄府闭塞,珠内气血津液因之不行,神水瘀滞故而眼珠胀硬,脉络闭塞故头目剧痛。

绿风与黑风之发,肝脏功能失调最为要害。因前述上干之风、火,实为肝风、肝火;痰湿之邪,经肝经风火之煽,才能上攻目窍而致病;至于肾阴虚、肝阳亢而上扰,阳气虚、肝寒犯胃而饮邪上泛,也均与肝之阴阳失调有关,所以诊疗绿风内障、黑风内障,应抓住肝经这个关键。

(一)论治要点

绿风内障与黑风内障均属急重眼病。其急性发作者以“肝胆火炽,风火攻目”,“痰火动风,气火上逆”、“肝胃虚寒,阴浊上泛”引起者最为多见。此三种类型,均可见剧烈的头目疼痛和红赤,以及瞳神散大,恶心呕吐、头晕而昏等证。分辨三者的关键,在于全身兼证及舌脉的不同:肝胆火炽,挟风攻目者,常见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等证;痰火动风,气火上逆常为久患头风所致,常兼身热面赤,动则眩晕,胸脘满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肝胃虚寒,阴浊上泛者常兼痛及巅顶,干呕或呕吐涎沫,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弦等证。

属于肝郁气滞,气火上逆导致的亦为常见,其发病多与情志不舒有关。但这里所指者多为发病较缓或急暴发作后转为慢性者。由于忿怒暴悖导致肝经郁火挟风上攻,引起急性发作者,因其证候剧烈,当属“肝胆火炽,风火攻目”型,治法当与肝郁气滞,气火上逆者不同。

“阳虚阳亢,风阳上扰”亦多为急性发作后的慢性期,常兼心烦失眠,眩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等虚热证象,不难分辨。

脾胃虚寒,阴浊上泛者,可为急性发作,也可见于慢性发作。凡兼痛连巅顶,神疲肢冷,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沉弦者,不论证候缓急,均当辨为本证。

各型患者的证候并非一成不变。急性发作之后,仍因情志因素而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者,即可辨为肝郁气滞型;久病阴伤,眼部症状较缓而兼阴津耗伤证候者,又属阴虚阳亢型;证情轻缓而又急性发作者,又可依临床表现的不同,辨为肝胆风火炽盛、痰火动风、肝胃虚寒而阴浊上犯诸型。

绿风内障、黑风内障均有瞳神散大之主证,瞳神不收则神光终将绝灭。故而及早点用缩瞳药亦为本病治疗的关键。

(三)常见证治

1.内治

(1)肝经风热上攻:

证候:发病急暴,头目剧痛,瞳神散大,抱轮红赤,兼见恶寒发热,或周身不适,呕吐恶心,舌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治法:疏风清热,和血散瘀。

方例:清震汤〔203〕

(2)肝胆火炽,挟风上扰:

证候:发病急剧,头痛如劈,眼珠胀痛欲脱,连及目眶,视力急降,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可伴白珠外膜浮壅胀起,甚或高于风轮,黑睛混浊如雾,瞳神散大,色呈淡绿,眼珠胀硬,甚者如石。全身或伴恶寒发热,恶心呕吐,口苦咽干,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治法:平肝、泻火,熄风。

方例:绿风羚羊饮〔224〕加减。

(3)痰火动风,上阻清窍:

证候:起病急骤、头眼剧痛诸症与肝胆火炽者同。常伴身热面赤,动辄眩晕,胸脘满闷,恶心呕吐,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

治法:清热豁痰,平肝熄风。

方例:将军定痛丸〔159〕

(4)肝郁气滞,气火上逆:

证候:眼部主证俱备,兼有情志不舒,胸闷胁胀,食少纳呆,呕吐泛恶,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治法:清热疏肝,降逆和胃。

方例:丹栀逍遥散〔78〕合左金丸〔54〕

(5)阴虚阳亢,风阳上扰:

证候: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物昏矇,视灯火有目晕,眼珠变硬,心烦失眠,眩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舌绛少津,脉弦细而数或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平肝熄风。

方例:阿胶鸡子黄汤〔128〕

(6)肝胃虚寒,阴浊上泛:

证候:除眼珠胀痛,瞳散视昏等眼部症状外,兼见头痛上及巅顶,干呕或呕吐涎沫,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弦。

治法:温肝暖胃,降逆止痛。

方例:吴茱萸汤〔121〕

(7)肝肾两亏,气虚邪恋:

证候:多见于绿风内障缓解之后,但仍反复发作者。因病久正伤,而见腰膝痠软,面热足冷,神情疲惫,舌淡苔白,脉象细弱等。

治法:培补肝肾,益气散邪。

方例:绿风还睛丸〔223〕

2.外治

局部宜及早频用缩瞳剂。如用1〜2%毛果芸香碱液,重证每15〜30分钟滴眼一次。证情缓解后,可视病情改为1〜2小时一次,或每日2〜3次。

3.针刺疗法:参考青风内障、乌风内障。

(四)临证权变

绿风内障、黑风内障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前述证候类型只是举其大略,临证应当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灵活加减,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例如,属肝胆火炽与痰浊上泛相兼者,可用羚羊钩藤汤〔208〕平肝熄风,除湿化痰;证属阴虚阳亢、风阳上扰者,阿胶鸡子黄汤最适用于血虚生风、肝阳上亢者,如果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腰痛等证明显,属于肾经阴精不足而阴不潜阳,虚阳上扰者,则可用知柏地黄丸酌加石决明、钩藤以滋阴降火,平肝熄风。急性证候缓解,而呈慢性发作,久不痊愈者,亦可参照青风内障、乌风内障辨证论治。

〔黄风内障〕

神光绝灭,瞳神散大,气色混浊呈浑黄色的病证,称黄风内障。黄风内障在《秘传眼科龙木论》的“五风变内障”中已经提到,但未加阐述。《证治准绳》始对黄风内障的临床表现予以详述。本病是由绿风内障失治而成,为五风内障的后期阶段,多为肝风痰火上乘或肝经郁热上冲,瞳神被烁,神膏耗损所致,证见瞳神散大,甚则黄仁缩窄一周如线,金井内气色混浊不清,呈浑黄色,人物不辨,重则不辨三光,或仍兼有头目胀痛等症。

“高风雀目”后期瞳变金黄之色,《医宗金鉴》亦称之为“黄风内障”,但不属本节讨论的范围。彼则系睛珠色呈金黄,有夜盲史,病多发于幼年,无头目疼痛,亦无目赤、珠硬及瞳神散大等改变。此则风轮失去光泽,睛珠呈浑黄色,为神光将绝或已绝之候,药物难以奏效。

本病虽失明且治难奏效,但尚有目珠胀痛者,可参考绿风内障的处理方法,以图止痛之效。

〔调护〕

五风内障的病因比较复杂,目前尚难从根本上防止发病。一般应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面努力,避免导致失明的严重后果。对本病患者应采取以下措施:

(1)向病人做好解释安慰工作,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病人应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生活宜有规律。

(2)久视则伤血。故宜少看电影、电视,以免耗伤阴血,神光被损。

(3)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肥甘,禁止烟酒。

(4)保持大便通,以免浊气上攻。

〔应用例案〕

例一:张XX,女,66岁,初诊于1962年2月14日。原由头风攻害,左目“黄风内障”,瞳神阔大,失明近年,惟右目近亦昏糊,眼前发花,疼痛痠楚,开张乏力,有时目晕如虹,虽瞳神未见变化,实为“青风”之象。口干舌燥,头痛昏胀,舌质红绛,脉细弦,此皆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化风上窜巅顶,治当滋阴潜阳,镇肝熄风。鲜生地、麦冬、赤白芍、玉竹、炙鳖甲、炙龟板、生牡蛎、怀牛膝、钩藤、黄菊花、五味子。七剂(以后以原方增损连服一月)。

六诊:头目疼痛已除,左目视糊,目晕亦相应消失,口干尚见,舌红,脉虚。风邪先平,虚火还炽,当再予滋阴降火以防痰之复燃。沙参、麦冬、五味子、玉竹、石斛、白芍、炙鳖甲、炙龟板,七剂。服二月,体征消失。(《眼科证治经验》)

例二:刘XX,男,42岁,农民。1972年4月25日初诊:二目胀痛,头部剧痛10余天,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急性充血性青光眼”,经点服西药,效果不够明显,因惧怕手术治疗,愿服中药治之。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0.5。双眼白睛赤胀,青睛混浊,瞳神散大,色呈淡绿,按之目珠石硬(右目较重),此为绿风內障,治以羚羊角汤(羚羊角0.6克,防风6克,知母、元参、茯苓、酒黄芩、车前子、夏枯草各9克,五味子3克),服药六剂。5月3日复诊:白睛淡赤,青睛微昏,瞳神已恢复如常,按之目珠稍硬,以上方去羚羊角、五味子,加酒白芍9克,酒生地12克服至5月14日,诸证皆除,视力,右眼1.0,左眼1.2,嘱其禁忌饮酒,服明目地黄丸3个月。(《张皆春眼科证治》)

〔文献摘录〕

《秘传眼科龙木论》:“青风内障:此眼初患之时,微有痛涩,头旋脑痛,或眼先见有花无花,瞳人不开不大,渐渐昏暗。或因劳倦,渐加昏重”。“乌风内障:此眼初患之时,不疼不痒,渐渐昏沉,如不患眼人相似。……经三五年,内昏气结,成翳如青白色,不辨人物,已后相牵俱损。”“绿风内障:此眼初患之时,头旋额角偏痛,连眼睑骨及鼻颊骨痛。眼内痛涩见花,或因呕吐恶心,或因呕逆后,便令一眼先患,然后相牵俱损。”“黑风内障:此眼初患之时,头旋额角偏痛,连眼睑骨及鼻颊骨时时亦痛,兼眼内痛涩,有黑花来往,先从一眼先患,以后相牵俱损。亦因肾脏虚劳,房事不节,因为黑风内障。”

《证治准绳》:“青风内障证,视瞳神内有气色昏朦,如青山笼淡烟也。然自视尚见,但比平时光华则昏朦日进。急宜治之,免变绿色,变绿色则病甚而光没矣。”“绿风内障证,瞳神气色浊而不清,其色如黄云之笼翠岫,似蓝靛之合藤黄,乃青风变重之证,久则变为黄风。”“黑风内障之证,与绿风候相似,但时时黑花起,乃肾受风邪,热攻于眼。”“黄风内障证,瞳神已大而色昏浊为黄也。病至此,十无一人可救者”。“乌风内障证,色昏浊晕滞气,如暮雨中之浓烟重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