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视瞻昏渺 青盲

视瞻昏渺 青盲

视瞻昏渺和青盲均属慢性眼病。前者拖延失治,可以发展为青盲。二者的共同特点是:外眼端好,不红不痛,唯视力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视瞻昏渺在《诸病源候论》称“目茫茫候”,“目暗不明候”,《银海精微》称为“视物不真”,《证治准绳》始见“视瞻昏渺”之名,谓其特征是“目内外别无证候,但自视昏渺,矇眛不清也。”

早在《神农本草经》已有“青盲”之名,但对其证候未作详细描述。《诸病源候论》载有“目青盲候”,云其特征为“眼本无异,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见物耳。”《龙树菩萨眼论》对青盲的记载更详:“若眼曾无发动痛痒及花生,或一眼前恶,亦无障翳,瞳人平正如不患者,端然渐暗,名曰青盲。”可知青盲是外眼端然,不痛不痒,视力渐降,终至失明的一种眼病。乌风内障也是不痛不痒视觉日渐模糊,早期瞳子端然的一种眼病,需注意鉴别(见五风内障节)。头目部外伤亦可因脉道瘀塞而神光日渐衰绝,终至完全失明,其有外伤史可询,属“触伤真气证”(见撞击伤目),不属本节讨论之范围。

视瞻昏渺的主证为视物矇眛不清,但无明显的眼前阴影及视大为小、视小为大、视直为曲等证。若有,则属视惑之范畴,不属本节讨论的范围。

视瞻昏渺和青盲的临床表现唯轻重有别,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却难截然区分,故而合并讨论。

〔病因病机〕

1.肝肾不足,精血耗损,精气不能上荣,神光失养;或肾阳虚损,命门火衰,神光乏源;

2.心营亏虚 神气虚耗,以致神光耗散;

3.脾气不足,精微不化,清阳不升,目失温养;或因运化不利,湿热痰浊内蕴,上犯清窍。

4.七情郁结,玄府闭阻,精气不升运于目;

5.气滞血瘀,脉道淤塞,神光被阻。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视瞻昏渺与青盲均表现为外眼端好,且无痛痒,唯现神光衰微,视物不明。其视物昏矇,或自觉如隔纱视物者称视瞻昏渺。视力渐降,终至神光竭绝,不辨人物,甚或不分明暗者称为青盲。青盲的早期可先见视瞻昏渺;视瞻昏渺证情日重,则每可发展为青盲,但视瞻昏渺并非必然变为青盲。

古人认为,视瞻昏渺和青盲主要是由神劳、血少、元虚、精亏等原因所致。现代,据临床所见,此两种病证的病机多种多样,结合全身病证,虚证固多,而实证亦不鲜见,因而不可一味从虚论治。虚证常属肝肾不足,心营亏损,脾肾阳虚;实证多为肝气郁结,气血郁滞。此外,证属脾虚湿滞,气虚血瘀之类虚实错杂证亦不少见。所以,临床辨证务必分清虚实,治疗才不致犯虚虚实实之戒。因眼部证候唯有视力下降,所以分辨虚实之法,主要应从病史和全身脉证分析归纳。

(二)论治要点

本病虚证以肝肾不足者多,实证以肝气郁滞者常见。故而杞菊地黄丸,加减驻景丸、丹栀逍遥散为本病最常用之方药。

青盲证实为视瞻昏渺发展的结果,故对视瞻昏渺应积极予以治疗,免致青盲。青盲一旦形成,特别是光感全无者,治疗颇难,每为终身痼疾。故对本病治疗宜早。另外,本病既为慢性疾患,治疗则非短期内可收功,必须耐心服药,久久治之,方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此两证的视力下降或失明,一为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脾气虚损,导致目中真精、真血不足,神光失养而衰微;一为气滞血瘀,痰浊阻滞目中玄府,神光被隔而不明。前者为虚,补之即可。后者为实,和之消之可愈。虚实相兼者。又当攻补兼施。

(三)常见证治

1.内治:

(1)肝肾不足:

证候:眼无外证,视物昏矇或失明,伴眼内干涩,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痠软,脉象细微。或兼形寒肢冷,夜间多尿,五更溏泻,脉象沉细无力等肾阳不足之证。

治法:补益肝肾。

方例:杞菊地黄丸〔126〕或加减驻景丸〔146〕

(2)气血两亏:

证候:眼部主证之外,兼见面白无华,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健忘,舌淡脉细。

治法:益气养血。

方例:人参养荣汤〔11〕

(3)脾气虚弱,清阳不升:

证候:眼部主证之外,兼见气弱懒言,肢软嗜卧,纳少便溏,脉象濡弱。

治法:补中益气,升举清阳。

方例:补中益气汤〔103〕或益气聪明汤〔183〕

(4)湿浊上犯:

证候:自觉视物昏矇,或兼见黑花飞舞,或兼视定反动,视物颠倒,全身证见头重眩晕,胸膈满闷,胃纳欠佳,小便短少,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兼腹满痰多,口苦而腻,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治法:利湿清热,祛痰化浊。

方例:三仁汤〔16〕或温胆汤〔232〕。前者适用于湿热偏重者;后者适用于痰热偏重者。

(5)七情郁结,玄府闭阻:

证候:缘郁怒忧思而发病,或除眼部主证外,兼见情志不舒,珠胀隐痛,口苦咽干,头晕胁痛,脉弦细数。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和营。

方例:丹栀逍遥散〔78〕

(6)气滞血瘀,脉道瘀塞:

证候:除眼部主证外,兼见头痛目胀,舌色瘀暗,脉弦或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例:血府逐瘀汤〔99〕

2.针刺疗法

(1)体针:常用穴:睛明、球后、头临泣、太阳、风池、养老、翳明、合谷、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足光明、三阴交等。每次局部取1〜2穴,远端配用2穴,用补法,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久病阳虚者,远端穴位可用灸法,或针灸并用。

(2)头针:取视区(见总论第七章第二节),每日或兼日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5日。

(四)临证权变

视瞻昏渺,青盲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均较复杂,临证务需灵活变通。如肝肾不足者,除常用以上方药外,明目地黄丸〔145〕、知柏地黄丸〔148〕均可选用。前者适用于肝肾阴虚或兼气郁血滞者,后者适用于兼有虚火上炎者。若为肾阳不足,又当选用右归丸〔55〕、三仁五子丸〔15〕等温肾益精。

属气血两亏者,八珍汤〔13〕、十全大补汤〔5〕均可选用。若心悸失眠明显,或兼梦多纷纭者,又以心营亏损为主,可选用归脾汤〔68〕或天王补心丹〔35〕加减。

证属肝气郁结者,在丹栀逍遥散的基础上,选加香附、郁金、川芎等开郁导滞药,疗效更佳。根据《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介绍,丹栀逍遥散加白菊花、枸杞子以养肝肾,石菖蒲开窍以明目,治疗青盲证属于肝郁气滞型,或为温热病后,玄府郁闭者,效果良好。

另外,现代临床上经检眼镜检查,视衣若有水肿或渗出物较多者,则可在上述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加车前子、白茯苓、泽泻、苡米以利湿,胆星、半夏、大贝、白僵蚕以化痰散结,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调护〕

本病调护的重点,应在避免再伤精血,或加重脉络之瘀塞。故应做到:

(1)调情志,免气怒。

(2)忌酒浆及辛辣肥甘。

(3)勿久视和操劳熬夜,免伤气血。

(4)节房事,以免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