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七、内眼检查法

七、内眼检查法

内眼检查须用检眼镜在暗室内进行。一般在瞳神正常大小情况下检查,必要时在排除绿风内障后,用1%新福林扩瞳,作比较详细的检查。

首先利用检眼镜检查一下屈光间质是否混浊,医生先将直接检眼镜的轮盘转到+8〜+12屈光度处(图54-1)。令被检者双眼直视远方,然后将检眼镜放在距被检眼20至30厘米处,使光线射到被检眼的瞳孔区,检查者从检眼镜小孔窥视各透明体情况。正常瞳孔区呈弥漫性桔红色反光。如该区出现点状、线状或团状黑影时,嘱被检者向各个方向转动眼球后向前方注视,若混浊随眼珠移动,则混浊在黑睛或晶珠上;若眼珠停止转动后,混浊仍在浮动,则表示混浊在玻璃体内。

接着将检眼镜转到“0”屈光度,准备检查眼底各部。若检查右眼,医生应站在病人右侧,用右手持检眼镜,以右眼观察;检查左眼时,则要站在左侧,用左手持镜,用左眼观察(图54-2)。同时将检眼镜移至被检眼前约2至3厘米处。若被检眼或医生有屈光不正,应调整轮盘度数至能看清视神经乳头形态为止。

眼底检查顺序及注意点:

1.视神经乳头:正常视神经乳头呈圆形或稍呈椭圆形,直径约1.5毫米,边缘清楚,颜色淡红。中央偏颞侧颜色较浅而稍凹陷。凹陷之大小各人虽不一致,但绝不能达到视神经乳头边缘。生理凹陷底部,隐约可见一些暗灰色小点,该处即为筛板。视网膜中央血管由视神经乳头中央进入眼底,视神经乳头上的静脉有时可见搏动。

检查时,注意视神经乳头的大小、形态,边缘是否清楚,颜色是否变红或褪色;有无水肿、出血、渗出;生理凹陷有无扩大、加深;视神经乳头上的血管是否偏鼻侧,以及有无屈膝样改变,动脉有无搏动;有无新生血管或赘生物。

2.视网膜中央血管:视网膜中央血管进入眼底分为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四支,然后又分为很多小支,支配视网膜各部。动脉色鲜红较细,静脉色暗红而较粗,正常时动脉与静脉第1、2分支的管径之比约为2:3。通过血管壁可以看到血柱。

检查时,注意血管的粗细及其弯曲度,动静脉管径的比例,血管壁反光情况,动静脉有无交叉压迫征,有无白鞘伴行,有无血管闭塞及侧枝循环等。

3.黄斑区:位于视网膜后极,视神经乳头的颞侧略偏下方,距视神经乳头约3〜4毫米,范围略大于一个视乳头大小,颜色较其它部视网膜为深,无血管,其中央可见一针头大反光点,为中心窝光反射。

检查时,注意黄斑区中心光反射是否存在,黄斑区有无水肿、出血、渗出物、色素紊乱,萎缩斑或裂孔等。

4.视网膜:正常感觉部视网膜是透明的,因脉络膜及色素上皮层的关系,使眼底呈均匀的桔红色。也有因脉络膜色素较多并充实于血管之间,使红色脉络膜血管透露出来呈豹纹状眼底的。

检查时,应沿血管分布区域进行。注意眼底视网膜有无水肿、渗出、出血、萎缩斑、新生血管或色素沉着,有无肿物、视网膜脱离或裂孔等。

眼底检查结果须绘成简图并作记录(正常眼底象见图55)。描述眼底病变时,通常以视神经乳头、视网膜血管、黄斑部为标志,注明病变的位置,如颞上、颞下、鼻上、鼻下,距离视神经乳头边缘有多少个视神经乳头直径等。病变的大小,也以若干视神经乳头直径表示。病灶如有隆起或凹陷,则以若干屈光度表示。每3屈光度约相当于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