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一、诊断

一、诊断

经络理论在诊断方面的应用,通常是根据经络脏腑证候,结合四诊、八纲理论,以诊断疾病。

1.从部位辨经络病:由于各条经脉都有它固定的循行路线及其分布的部位,所以某经脉发生病变时,可出现本经循行所过处特有的症侯群。临床从该部位是属于哪一经脉所经过,而辨别其属于哪一经的病变。例如头痛证,前额头痛属于阳明经;偏头痛,属于少阳经;枕、项痛属太阳经;头顶部痛则属于厥阴经和督脉。

2.从经络辨脏腑病:因十二经脉中每一条经脉都与一定的脏腑相连系,而每一条经脉都有一定循行部位,当脏腑有病时,通过经络反应到体表,在该脏腑所属的经络循行路线上或经气聚集的俞穴、募穴、原穴上呈现各种病理反应,如压痛点、敏感点、放射性疼痛或结节状反应物等。这些现象,可作为诊断内脏疾病的线索。如阑尾炎患者,多在其足阳明胃经的上巨虚穴的部位出现压痛点;胆道疾患多在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穴的部位出现压痛点。掌握这些经络现象,有助于诊断疾病。

3.经络电测定法:经络电测定法,是根据生物体对电反应的原理,用“经络测定仪”在十四经的有关腧穴(井、荥、俞、募等)测定皮肤导电量,从测出的数值高低中,分析各经气血的盛衰,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