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后溪

后溪

〔定位〕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图56)。

〔解剖〕在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侧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之手背支。

〔功能〕散风舒筋,通督止痫。

〔主治〕头项颈肩疼痛,耳聋,鼻衄,咽痛,疟疾,癫狂痫癔,肘臂手指拘急疼痛,盗汗。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讲述〕出自《灵枢·本输》中。后与前相对;溪,原作谿,陷处为谿。穴属小肠经俞木穴,位于小指本节后横纹头处,较前谷高起,有小肉之会,因名。根据荥俞治外经的原则,后溪主治耳、目、颈项、肩胛、肘臂、腕及手指经脉所过处痛、麻。由于后溪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督脉贯脊,入络于脑;督之为病,脊强反折,故后溪又主头项强痛,颈项强直之疼病,狂痫,脏燥等症。临床常配环跳治腿痛;配阴郄治盗汗;配三里、曲池治臂痛,配风池、百会、太阳治头痛眩晕。凡后头痛,下连项部之太阳头痛,可配天柱、大抒通宣太阳经气,驱邪止痛,偏热用泻法,风寒加灸天柱。本穴所以能治头项痛,是因小肠经一条分支,循项与胱胱经相合;膀胱从巅顶经过颈项,故刺后溪以安然。另外后溪与督脉直接相连,督脉行于头项,故风寒湿热致使血行郁滞之头痛项强,不能回顾,取后溪有疏通经络,止痛散风之效。配大椎、间使宣阳疏表,祛邪止疟;凡热多寒少加泻内庭、合谷;但寒不热加补太溪,灸大椎。本穴所以能止疟,是因穴属俞木,小肠经属火,阳经之俞属木,穴为本经之母穴,刺用泻法,可收清热解表,故能截疟。配鸠尾、神门止痫定惊;凡脊强而厥加大椎、腰奇宣通督脉。本穴所以能止痫、狂,是因痫、狂多由痰、火,肝风上扰,或因惊、恐致使神不守舍,后溪为俞木穴,小肠属火,取泻后溪可减弱木盛,通经祛邪,舒筋清脑,熄风止痫,正所谓“发癫狂兮,凭后溪而疗理”。后溪用于落枕,凡左右不能转侧,取刺能宣畅太阳经脉之壅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