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大肠俞

大肠俞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腰阳关(督脉)旁开1.5寸处(图67)。

〔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四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三腰神经后支,深层为腰丛。

〔功能〕调肠腑,利腰脊。

〔主治〕腰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腰痛。

〔刺灸〕直刺0.8〜1.2寸。宜灸。

〔讲述〕见于《甲乙》。穴近大肠,为大肠经气转输之处,主治大肠疾患,因名。《千金》:治腹中雷鸣,肠僻泄利,食不能化,小腹绞痛,腰脊强痛。《金鉴》:治腰脊疼痛,大小便不通,及泄泻痢疾。根据大肠系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的生理功能,故凡食滞泄泻,泻大肠俞,配天枢、足三里,或上巨虚、中脘能消食导滞则泻止;配阴陵泉、天枢能清利湿热,治湿热泻;配天枢、灸神阙、水分温化寒湿治寒泻;配关元、脾俞,温补脾胃,治阳虚下泻,或寒湿利;配脾俞、足三里、百会治气虚下陷,久泄脱肛之疾。配命门、脾俞温补脾土,泻天枢、阴陵泉清泻大肠,治休息痢;配内关、公孙和胃降逆,加中脘、上巨虚通肠祛浊,治噤口痢。泻大肠俞通肠行滞,凡便秘加内庭、合谷,支沟清热通便,治燥热內结乏便秘;配泻天枢、太冲、上巨虚治气阻不畅之便秘,配上巨虚、合谷、天枢,益气通便治气虚不运之便秘。总之,补大肠俞不易滞塞,可用治本腑虚症,泻之疏通大肠,助其传导之功能。一穴双重功效,全赖手法之补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