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便秘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而言。患者粪质干燥、坚硬,排便坚涩难下,或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常数日一行,甚至非用泻药、栓剂或灌肠不能排出。

本节主要讨论热秘、气秘、虚秘和冷秘。单纯性的习惯性便秘,亦可参照本节施治。

〔病因病机〕

热秘:多由素体阳盛,嗜食辛热厚味,以致肠胃积热;或热病不愈,邪热内燔,津液受灼,腑气不通,肠燥便结。

气秘:情志不畅,肝胆气机郁滞,疏泄失职,以致肠腑传导不利。

虚秘:多由病后、产后气血未复;或年老体弱,气血亏虚,气虚则运转无力,血虚则肠失润下。

冷秘:下焦阳气虚惫,温煦无权,阴寒凝结,不能化气布津,大便艰难。

〔辨证论治〕

体针

(一)热秘

症状 大便干燥,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口干,心烦,舌苔黄燥,脉滑实。

治则 清热保津。取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合谷 曲池 腹结 上巨虚

方义 合谷、曲池泻阳明之热,清热即保津;上巨虚是大肠的合穴,配腹结行津液以疏通大肠腑气,此乃增水行舟之法。烦热口渴可加少府、廉泉以除烦止渴;头痛加印堂以止头痛;口臭加承浆以清热解毒。

治法 针用泻法。

(二)气秘

症状 大便秘而不甚干结,胸胁胀满,嗳气频作,甚至腹中胀痛,口苦,遇情志不舒则便秘或加重,舌苔薄腻,脉弦。

治则 疏肝理气。取任脉、足厥阴经穴为主。

处方 中脘 阳陵泉 气海 行间

方义 腑会中脘,配气海以疏通腑气;足厥阴与足少阳为表里,行间配阳陵泉疏肝理气,解郁利胆,使疏泄有常,腑气通降,则便秘可通。胁痛甚者加期门、日月以疏肝止痛;腹胀甚者加大横以理肠消胀。

治法 针用泻法。

(三)虚秘

症状 大便秘结,临厕努挣,便后疲乏,甚则汗出气短,面色不华,头昏心悸,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则 补气养血。取足阳明、太阴经穴为主,任脉及背俞穴为辅。

处方 脾俞 胃俞 大肠俞 三阴交 足三里 关元

方义 脾俞、三阴交配胃俞、足三里,为脏腑经络表里配穴法,目的在于鼓舞中气,增生化之源,中焦健旺,自能生气化血。再取关元补下焦之气,配大肠俞,以助排便传送之力。多汗加阴郄以养阴固表;心悸加内关以宁心安神

治法 针用补法,并可加灸。

(四)冷秘

症状 大便艰涩,难以排出,小便清长,面色㿠白,腹中或有冷痛,四肢不温,喜暖怕寒,或腰膝有冷感,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则 补肾助阳。取任脉、足少阴经穴为主,背俞穴为辅。

处方 气海 照海 石关 肾俞 关元俞

方义 气海、关元俞助阳逐冷,温煦下焦以散凝结。照海、石关、肾俞补益肾气,使肾气复振,能司二便之权,则尿频可止,便秘可通。脱肛者加长强、百会以升提下陷;腰痛加委中以舒筋止痛。

治法 针用补法。

耳针

取穴 大肠、直肠下段。

刺法 强刺激留针1~2小时,留针期间捻针2次。每日1次。

〔应用例案〕

杜××,女,50岁。自诉:大便艰涩难排,3~5天一行,至今已2~3年,近数月来间隔7~8日始能排便一次,虽用力努争,仍不通畅,伴纳差,腹胀,苔滑,曾服蜂蜜等润肠,无效。治以大肠俞、大横、支沟,用提插泻法,每日针一次,每次针后一小时内能排便少量,但逾时就难排出,故嘱其每日规定时间入厕,以配合针治,针至10次,大便趋正常(摘自《现代针灸医案选》)。

〔文献摘录〕

大便不通:承山、太溪、照海、太冲、小肠俞、太白、章门、膀胱俞(《神应经》)。

大便秘结,不通:章门、太白、照海(《针灸大成》)。

针灸治疗顽固性便秘50例,收到较好效果。治疗方法是,选左侧的丰隆、水道、归来及水道、归来各旁开2寸处,均施捻转泻法,刺入1.5至2寸深,针1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结果有效48例,无效2例(《中医杂志》)。

针灸治疗习惯性便秘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以20~40岁者居多。针刺取穴:第一次取支沟,足三里;第二次取大肠俞;第三次取天枢、丰隆。采用轻刺激兴奋法,以促进肠蠕动。有的留针15分钟,或单独用艾条灸两侧大肠俞5——10分钟。每周治疗3次,6一12次为1疗程。治疗结果:一般病程较久者收效较慢,反之则疗效较快,排便间隔日数,在治疗后均缩短,针后于当天排便者9人。由针前5——6天缩短至针后的1——2天排便1次者,均作为有效。全组病例有效者36例,无效者4例。针治次数最少者4次,最多者20次(《针灸医学验集》)。

复习思考题

1.何谓便秘?其症状特点是什么?

2.便秘分几类?分述其病因病机?

3.热秘和冷秘在症状和针灸治疗上有何不同?

4.简述气秘和虚秘的针灸治法、处方和方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