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落枕

落枕

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又称:颈部伤筋。多见于成年人,儿童罹患极少,在老年则往往是颈椎病变的反映,并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颈肌劳损、颈项纤维组织炎、颈肌风湿、枕后神经痛、颈椎肥大等引起的斜颈,均可参考本节施治。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睡眠姿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使颈部骨节筋肉遭受长时间的过分牵拉而发生的痉挛所致。亦有因颈部扭伤,或感受风寒,以致局部经脉气血阻滞而成颈项强痛者。

〔辨证施治〕

一般在早晨起床后,突感一侧颈项强直,不能俯仰转侧,患部痠楚疼痛,并可向同侧肩背及上臂扩散,或兼有头痛怕冷等症状。局部肌肉痉挛,压痛明显,但无红肿发热,喜得热敷。

体针

治则 调气活血,舒筋散寒。以近部取穴为主,手足太阳,少阳经穴为辅。

处方 落枕穴 压痛点 后溪 悬钟

方义 本方均刺患侧,落枕穴为治疗落枕经验穴,压痛点为近部取穴,后溪、悬钟循经取穴,共奏调气活血,舒筋散寒之效。如有恶寒头痛者加合谷、外关以散寒止痛;肩痛加曲垣、肩髃,背痛加大杼、肩外俞以疏通局部气血。

治法 针用泻法,先刺落枕穴或悬钟,一边捻转,一边嘱患者摇动颈部,强痛,每可缓解;次针近部穴位,在肩背部用温针灸或拔火罐,可收到满意效果。

耳针

取穴 颈、颈椎、压痛点。

刺法 强刺激。捻针时嘱患者徐徐转动颈项,约2~3分钟,留针60分钟,每天1次,痛解后仍须针1~2次。

皮肤针

先用皮肤针叩刺颈项强痛部位,使局部皮肤微红,然后叩刺肩背压痛点。

〔应用例案〕

罗××,男,工人。自诉:颈项强痛一月余。一月前突然发生左侧颈项强痛,不能转侧和后仰,且每以夜间加剧,曾服中西药物均无明显效果,特求针治。查:左胸锁乳突肌,下颌角后有明显压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以行气活血通络,针取手三里(左侧指针)。经指针后疼痛立刻大减,颈项亦可自由活动。共三次痊愈(摘自《现代针灸医案选》)。

〔文献摘录〕

颈项强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京骨、大杼,挫枕项强,不能回顾,取少商,承浆、后溪、委中(《玉龙经》)。

天柱治颈项筋急不得顾,天井疗颈项及肩背痛(《针灸资生经》)。

在耳廊肩、颈区找敏感点针治,留针15分钟,5分钟捻针1次,留针期间多运动颈部,共治疗包括落枕和枕后神经痛在内的斜颈33例,其中31例均1次显效,3次内痊愈(《耳针研究》)。

针刺悬钟、列缺二穴治疗落枕证,收到良好效果。项倾于左,取右侧穴位;项倾于右,取左侧穴位。悬钟穴直刺8分深,施以泻法。列缺穴斜刺5分深,留针10~20分钟(《针灸处方集》)。

复习思考题

1.何谓落枕?

2.落枕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3.落枕的针灸治疗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4.简述落枕的针灸处方和方义。

脚气

脚气,又称脚弱,本病以足胫麻木,酸痛,软弱无力为主症。临床上称足胫浮肿为湿脚气,足胫不肿为干脚气。在病程中突然发生心悸、气喘,呕恶等症,为脚气冲心。

因饮食偏嗜或因病引起的维生素B1缺乏的脚气病,营养不良性浮肿均可参考本节施治。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为水寒和湿热之邪侵袭下肢,流溢皮肉筋脉;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湿热流注足胫,以致气血瘀滞而成湿脚气。

素来肝肾阴虚,湿邪易从热化,由热化燥,津血不足,遂致筋脉肌肉失养,患肢日渐萎缩而成干脚气。

脚气迁延失治,正气日虚,湿毒上攻,心神受扰则心悸而烦,犯于胃则恶心呕吐,犯于肺则喘急唇紫,成为脚气冲心。

[辨证论治]

体针

(一)湿脚气

症状 足胫浮肿,脚趾疼痛麻木,其势逐渐向上蔓延,腿膝沉重酸软,步行乏力,行动不便。偏于寒湿者,则足胫怯寒喜温,偏于湿热者,则足胫灼热喜冷,或有恶寒发热,小便短少。舌苔白腻或薄黄,脉象濡数。

治则 疏涌经络,清化混热。取足太阴、阳明、少阳经穴为主,经外奇穴为辅。

处方 三阴交 足三里 阳陵泉 八风

方义 湿为阴邪,其性趋下,本病为湿邪逗留下肢,壅阻经隧所致,故取足三里、三阴交振奋脾胃气机,以泻太阴、阳明之湿。风能胜湿,少阳为风木之经,故取阳陵泉、八风疏风化湿以泄热,湿热既清,则筋脉和利而肿痛可消。如出现恶寒发热加合谷、大椎、外关以解毒清热,小便短少者加阴陵泉、昆仑以通利 小便。

治法 针宜用泻法,偏寒湿者加灸,偏湿热者可放血。

(二) 干脚气

症状 两足无力,腿膝麻木疼痛,时感筋肉挛急,活动欠利,足胫肌肉逐渐萎缩,甚至顽麻萎废,便秘溲黄,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象细数。

治则 养血滋阴。取足阳明,太阴经穴为主;足少阴,少阳经穴为辅。

处方 解溪 阴市 复溜 血海 照海 悬钟

方义 本方取解溪、阴市、血海补脾胃以资气血;照海、悬钟、复溜补肾阴以益精髓。气血、精髓充沛,筋骨得以濡养,则可防痿健步。如有转筋加承山以舒筋;腰痛加委中以通络利腰;膝肿加膝眼、风市以祛风利膝。

治法 针宜用补法。

(三)脚气冲心

症状 足胫肿痛或萎细麻木,步行乏力,突然气急,心悸,恶心呕吐,胸中懊憹;重症则神昏烦躁,语言错乱,唇舌发绀,脉象细数无力。

治则 降气泻肺,泄毒宁心。取手太阴、厥阴,手足少阴经穴为主,任脉,足阳明经穴为辅。

处方 尺泽 膻中 劳宫 神门 足三里 涌泉

方义 本方尺泽、膻中泻肺降气,劳宫、神门宁心安神,足三里和胃降浊,涌泉引湿毒下行。如有神昏加人中以醒神;虚脱灸气海、关元以扶正固脱。

治法 针宜用平补平泻法,虚证可灸。

耳针

取穴 趾、踝、膝、脾、肾、肠、神门。

刺法 用中等刺激,每次取3~5穴,双侧,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应用例案]

蔡元长知开封,正据案治事,忽如有虫自足心行至腹间,即坠笔晕厥,久之方苏。椽属云:此病非俞山人不能疗。趋使召之。俞曰:此真脚气也,法当灸风市。为灸一壮。蔡晏然复常。明日,病如初,再召俞,曰:病除根非千艾不可。从其言,灸五百壮,自此遂愈(《名医类案》)。

[文献摘录]

寒湿脚气,发热头痛,取照海、太冲、委中、三阴交。干脚气,膝头并内踝及五指疼痛取照海、膝关、昆仑、绝骨、委中、阳陵泉、三阴交(《针灸大全》)。

脚气攻心,在荣卫刺痛,灸痛处三五壮。若已灸脚而胸中气扰不下,满闷,灸间使。气上冲心,灸手心三七壮。脚气冲心,涌泉穴用附子津拌贴,以艾灸泄引其热(《金匮钩玄》)。

一人患脚气,两䯒骨连腰日夜痛不可忍,为灸涌泉穴五十壮,服金液丹,五日痊愈(《扁鹊心书》)。

凡灸脚气,三里、绝骨为要,而以爱护为第一。王,旧有此疾,不履湿则数岁不作,若履湿则频作。自后常忌履湿, 凡有水湿,不敢作鞋践之,或立湿地, 亦不敢久,须频频移足而后无患,此亦爱护之第二义也。(《续名医类案》)。

复习思考题

1、何谓脚气病,其主要症状是什么?

2、脚气病的病因是什么?共分几种类型。

3、分述湿脚气、干脚气、脚气冲心的主要症状。

4、简述干脚气的针灸治法,处方和方义。

5、出现脚气冲心时,针刺取哪些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