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

凡月经周期出现异常者,统称为月经不调。临床上称月经先期为经早,月经后期为:经迟,月经先后不定期为:经乱。

〔病因病机〕

经早:多因素体阳盛、嗜食辛辣之品,助阳生热;或情志抑郁,肝郁化火,热蕴胞宫,血热妄行;或久病之后损气伤阳,阴虚内热,冲任不固,均可导致月经先期。

经迟:多由素体阳虚,寒邪内生;或行经之际,淋雨涉水,贪食生冷,寒邪搏于冲任,血为寒凝,经行受阻;或肝气不舒,气滞血瘀,胞脉血运不畅;或病后失调,产孕过多,营血亏损;或饮食劳倦,脾胃两虚,生化之源不足,气衰血少,均可引起月经后期。

经乱:多因肝郁,肾虚所致。肝藏血而主疏泄,若郁怒伤肝,肝气疏泄太过则月经偏于先期,疏泄不及则月经偏于后期。肾主封藏而司生育,若素体肾气不足,或房室不节,或孕育过多,肾失封藏,损伤冲任,血海溢蓄失调,致使月经周期错乱。

〔辨证论治〕

体针

(一)经早

症状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月两潮者。月经量多,色深红或紫红,经质粘稠。兼见心胸烦热,面赤口干,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为实热证。月经量少色红,经质粘稠,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腰膝痠软,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为虚热证。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红,或夹有淤块,经行不畅,或胸胁及乳房作胀,小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弦数者,为郁热证。月经量多色淡,质地清稀,神疲肢倦,心悸气短,纳少便溏,小腹下坠,舌淡苔薄,脉弱无力者,为气虚证。

治则 清热调经。取任脉和足三阴经穴为主。

处方 主穴:关元 血海 配穴:实热配太冲、曲池;虚热配三阴交、然谷;郁热配行间、地机;气虚配足三里、脾俞。

方义 本方的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经穴,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冲脉起于关元”,故关元是调理冲任的要穴;合血海以调血。冲任调和,经血则按时而行。实热者配曲池、太冲,以清解血分之热;虚热者配三阴交、然谷,以益阴清热;郁热者配行间、地机,以疏肝解郁,清泻血分之热;气虚者配足三里、脾俞,以益气撮血,如出现心烦加间使以宁心安神,盗汗加阴郄、后溪以养阴固表,腰痠痛加肾俞、腰眼以益肾利腰,胸胁胀痛加内关、期门以疏肝理气止痛,小腹胀痛加气海、气穴以利气消胀,血瘀加中极、四满以调经化瘀,月经过多加隐白以调血统血。

治法 亳针剌用实泻虚补法,气虚者针灸并施。留针20~30分钟,1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二)经迟

症状 月经周期推迟七天以上,甚至四、五十天一潮者。经期延后,月经色黯而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簿白,脉沉紧者为寒实证。月经色淡而量少,经质清稀,小腹隐隐作痛,喜热喜按,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者为虚寒证。月经量少色淡,经质清稀,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少寐,舌淡苔少,脉细弱者为血虚证。月经错后,经量少,经色黯红夹有瘀块,少腹胀痛,胸胁乳房作胀,舌苔薄白,脉弦者为气滞证。

治则 温经和血。取任脉和足三阴经穴为主。

处方 主穴:气海 气穴 三阴交 配穴:寒实配归来、天枢;虚寒配命门、太溪;血虚配足三里、脾俞、膈俞;气滞配蠡沟。

方义 肾气旺盛,月经才能应时来潮。气海是任脉经穴,气穴是肾经和冲脉之会,二穴相配有调和冲任的作用;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会,功能益肾调血,补养冲任。寒实者灸足阳明经穴归来、天枢以温通胞脉,活血通经;虚寒者加灸命门、太溪、温肾壮阳,以消阴翳;血虚者加足三里、脾俞、膈俞、调补脾胃以益生血之源;气滞者取蠡沟疏肝解郁,理气行血。如有小腹冷痛加关元、以温阳止痛,心悸失眠加神门以宁心安神,小腹胀痛、经血有块加中极、四满调经化瘀消胀。

治法 虚补实泻,针灸并施。

(三)经乱

症状 月经不能按周期来潮,或提前或延后,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黯,经行不畅,胸胁乳房胀痛,嗳气不舒,喜叹息,苔薄白,脉弦者为肝郁证。经来先后不定,量少色淡,腰膝痠软,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弱者为肾虚证。

治则 调补肝肾。取任脉和足三穴阴经为主。

处方 主穴:关元 三阴交 配穴:肝郁配太冲、肝俞、期门;肾虚配肾俞、太溪、水泉。

方义 关元与三阴交相配可和肝补肾,调理冲任,冲任调和经血可调。如经行不畅加蠡沟,以理气行血;胸胁胀痛加支沟、太冲、疏肝解郁以利胸胁;腰脊痠软加肾俞、曲泉,益肾气以利腰脊。肝郁配太冲、期门;肾虚配肾俞、水泉。

治法 肝郁宜泻,肾虚宜补。

耳针

取穴 子宫、屏间、卵巢、脾、肝、肾。

剌法 中等刺激,每次取2~3穴,留针15~30分钟,隔日一次,也可耳穴埋针。

〔应用例案〕

丁××,女,28岁。自诉:婚后月经不调三年多。曾服中西药物治疗,未获显效。现月经周期超前一周,量多,色紫红,伴有两乳作胀,食欲差,少腹与胁部作痛。查:脉弦数。治遵《百症赋》所谓“妇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之治疗经验,取用地机、血海,配用三阴交、行间、肝俞,施以除疾补泻法,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共针四次,其经期、经量、经色等即趋于正常(摘自《现代针灸医案选》)。

〔文献摘录〕

月事不利:气冲、行间(《甲乙经》)。

根据近年来针刺治疗月经不调的资料报道,在阳关至腰俞间(任选一点,最好取低位的),用三棱针挑刺,效果很好。选冲、任、督、带、肝、脾、肾等经腹侧脐以下和背侧第二腰椎以下的部位,用梅花针进行叩刺,也可奏效(《针灸研究进展》)。

复习思考题

1.可谓月经不调?

2.经早与经迟在病因、症状上有何不同?如何辨证取穴?

3.试述经乱的病因、症状、及针灸治法、处方和方义。

4.月经不调出现兼证时,应如何随症选穴?

5.经早、经迟、经乱在经期、量、色等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