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阴挺

阴挺

阴道中有肿物脱出,形如鸡冠、鹅卵,色淡红,称为阴挺。本病以劳动妇女及多产妇为多见。

阴挺,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阴痔等疾病。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发生在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或分娩用力太过,或产后过早体力劳动,或便秘努责等,均可损伤中气,致气虚下陷,胞系无力,以致脱垂;或因孕育过多,房劳伤肾,以致带脉失约,冲任不固,不能系胞,而致脱垂。

〔辨证论治〕

体针

(一)脾虚

症状 阴道中有鹅卵状物脱出,自觉小腹下坠,遇劳则甚,精神疲惫,四肢乏力,白带量多,舌淡苔薄,脉虚弱。

治则 益气升阳,固摄胞宫。取督脉、任脉、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百会 气海 维道 足三里 三阴交。

方义 百会为督脉经穴,位于巅顶,取“下病上取”、“陷者举之”之义;维道为足少阳、带脉之会,能维系带脉,收摄胞宫;气海属任脉,通于胞宫,可调补冲任,益气固胞;足三里、三阴交健脾益胃,升补中气。诸穴相合,具有益气升阳,固摄胞宫的作用。如小腹下坠加中脘、脾俞,以健脾胃,补中气。

治法 毫针刺用补法,并灸。留针15~30分钟,中间运针2~3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二)肾虚

症状 阴道中有鹅卵状物突出,小腹下坠,腰腿痠软,小便频数,无白带,阴道干涩,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弱。

治则 调补肾气,固摄胞宫。取任脉、足少阴经穴为主。

处方 关元 子宫 大赫 照海

方义 关元合大赫、照海,可补益肾气,固摄胞宫;子宫穴为经外奇穴,是治疗阴挺的有效穴位。如腰膝痠软加肾俞、曲泉以补肾壮腰,头晕耳鸣加百会、肾俞以补肾清脑。

治法 毫针刺用补法,并灸。

电针

取穴 子宫穴、足三里。

刺法 足三里用补法,子宫穴用2寸亳针向子宫方向斜剌,以病人感到子宫上抽,腰部和阴部痠胀为度,通电15~20分钟。

头针

取穴 双侧足运感区、生殖区。

刺法 每次捻转2~3分钟,停5~10分钟。10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作第二疗程。

〔应用例案〕

耿××,33岁。因第二胎难产造成子宫脱垂已6年,腹部有下坠感,腰酸痛,白带多,呈Ⅱ度脱垂。针气海、维胞、足三里,徐徐提插和刮针手法,短促行针,针后在关元拔火罐15分钟,间日1次。针2次后子宫下垂即明显回缩,共针拔6次,子宫位置恢复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针灸临证集验》)。

〔文献摘录〕

阴挺出:照海,水泉,曲泉,大敦,上髎(《资生经》)。

产后阴下脱:灸脐下横纹二七壮,照海七壮(《妇人良方》)。

针刺治疗子宫脱垂106例,其中I度16例,Ⅱ度32例,Ⅲ度58例。治取维胞、关元、三阴交;曲骨,关元,阴陵泉;维胞、曲骨、三阴交。每天用一组穴位。维胞穴进针后沿腹股沟斜刺24寸,大幅度捻转,使患者会阴部有抽动感,留针30分钟,每隔35分钟捻转1次。经治疗,I度子宫脱垂16例,痊愈14例,显效2例,Ⅱ度子宫脱垂32例,痊愈26例,显效3例,好转2例;Ⅲ度子宫脱垂56例,痊愈42例,显效11例,好转3例(《针灸临床经验辑要》)。

针灸治疗29例子宫脱垂,收到较好效果。治疗时以三天为一疗程,第一天取曲骨、横骨(双)、气冲为主,配太冲、昆仑,三阴交、足三里、下巨虚;第二天取命门、长强为主,配下极俞(命门直下1寸);第三天取命门,如果阴道分泌物较多,夜尿较频,可配下极俞。操作方法:第一天让病人仰卧,消毒,亳针直刺,由上而下,捻转刺入,只补不泻,留针10~20分钟,留针时让病人不断作深呼吸,医者用消毒纱布滴上甘油托住下垂子宫颈,徐徐上送。起针后用带束住(如月经带)。第二天,如子宫完全缩上,可让病人俯卧,先针命门、长强,再针下极俞,留针5分钟,只补不泻,如子宫未完全缩上,则需先针曲骨,留针3~4分钟,然后再让病人俯卧如上法。第三天,如果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无下垂感觉时,可只针命门,但阴道分泌物较多时,可配下极俞(《针灸处方集》)。

复习思考题

l.何谓阴挺?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脾虚和肾虚阴挺在症状上有何区别?

3.简述脾虚、肾虚阴挺的针灸处方、方义和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