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

产妇分娩之后,小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亦称:儿枕痛。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于产时伤血过多,冲任空虚,胞脉失养,或血少气衰,运行无力,而致血虚腹痛。或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侵入,气血为寒邪凝滞,阻于胞脉而成寒凝腹痛;或产后恶露未尽,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郁阻脉络而成血瘀腹痛。

〔辨证论治〕

体针

(一)血虚腹痛

症状 小腹隐痛,腹软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耳鸣,大便燥结,舌苔淡薄,质淡红,脉虚细。

治则 补血益气,调理冲任。取任脉、足阳明、太阴经穴为主。

处方 关元 气海 膈俞 足三里 三阴交

方义 关元、气海属任脉,通于三阴,配血会膈俞,有补养气血,调理冲任的作用;三阴交、足三里可调补脾胃,以益生化之源。如头晕加百会、四神聪,镇静开窍;大便燥结加照海,支沟,清热理肠以通便。

治法 亳针剌用补法,留针20~30分钟,痛甚用灸法,每次灸5~10分钟。

(二)寒凝腹痛

症状 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稍减,面色青白,四肢不温,舌质黯淡,苔白滑,脉沉紧。

治则 助阳散寒,温通胞脉。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处方 关元 气海 肾俞 三阴交

方义 灸关元、肾俞可助阳散寒,针气海、三阴交可调气活血,四穴相配有温通胞脉之功。如出现四肢厥冷重灸神阙、三阴交,以温阳救逆;腹痛剧烈加命门、次髎,以温阳调经。

治法 针灸并用。针用泻法,痛甚可留针1~2小时。关元、神阙可重灸。

(三)血瘀腹痛

症状 小腹胀痛,痛连胸胁,或小腹可摸到硬块,恶露量少,涩滞不畅,其色紫黯夹有瘀块,舌质微紫,脉弦涩。

治则 行气化瘀,通络止痛。取任脉、足阳明、厥阴经穴为主。

处方 中极 归来 膈俞 血海 太冲

方义 中极、归来功能行气化瘀,太冲为肝经原穴有舒肝理气的作用,膈俞、血海活血通滞,四穴相合,可行气化瘀,通络止痛。如胸胁胀痛加期门、膻中,以平肝理气;恶露不下加气海、阴交,以行气调经。

治法 亳针刺用泻法,或灸。疼痛剧烈可留针1~2小时,甚至24小时。

耳针

取穴 子宫、肝、肾、神门、屏间、下脚端、下屏尖。

剌法 强剌激;每日1次,留针15~20分钟,亦可用耳穴埋针。

〔应用例案〕

胡××,25岁。产后二天,腹痛难忍,哭泣不已,不能纳食,诊脉弦细,苔薄白,查宫底在脐下三指,呈痉挛性收缩。取穴:关元、中极、三阴交、足三里,针后病人腹痛即缓解,留针20分钟后起针,腹痛即止(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门诊病历)。

〔文献摘录〕

产后血块痛:气海、三阴交(《针灸大成》)。

产后腹痛:主穴:中极、三阴交;配穴:关元、足三里(《针灸医学验集》)。

针刺、穴位注射治疗产后腹痛125例,其中有92例用针刺治疗,33例用穴位封闭治疗。穴取三阴交,针刺法先用毫针捻转进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至24小时;穴位封闭法,先用毫针捻转进针,得气后将针拔出,然后用0.25%的奴佛卡因穴位注射。结果,经针1次于留针时即停止疼痛者有90例,占72%;其中有33例 是在留针的基础上改用穴位封闭,经封闭1次痊愈的有26例,占78.8%(《针灸临床经验辑要》)。

针剌治疗产后宫缩痛32例。取穴为3组:(1)中极、三阴交;(2)关元、足三里;(3)中极、足三里。操作:中极、三阴交,用强剌激抑制手法。疼痛剧烈者,留针时间可延长1~2小时以上。留针中,子宫收缩时,可再行捻针以加强刺激,疼痛即可停止。针中极、关元时,应先排尿。经针灸后获得显著疗效,其中立即止痛者有5例,疼痛缓解者有21例。复发者4例,无效者2例。复发病例,多因起针过早不肯继续留针所致,针后无不良作用(《中华妇产科杂志》)。

复习思考题

1.何谓产后腹痛?原因是什么?

2.如何鉴别产后血虚、血瘀腹痛?

3.血虚、血瘀腹痛的针灸处方、治法有何不同?

4.简述寒凝腹痛的针灸处方、方义和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