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鼻 衄

鼻 衄

鼻衄,即鼻出血,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血液不循常道,上溢鼻窍,渗于血络外,谓之鼻衄。一般以小量出血称:鼻血,严重出血不止称:鼻洪。

〔病因病机〕

肺气通于鼻,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如风热袭肺,或嗜食肥甘而致胃火炽盛,均能导致血热妄行而为鼻衄。亦有因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血随火升,从清窍溢出。亦有因外伤而致者。

〔辨证论治〕

体针

(一)肺经蕴热

症状 鼻衄而伴有发热,咳嗽痰少,口干,舌质红,脉数。

治则 疏风清热止血。取手太阴、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少商 合谷 风池 迎香

方义 少商点刺出血,可清泄肺热;手太阴与手阳明相表里,故取合谷、迎香清泄阳明,配风池以疏风,使风热得解,鼻衄可止。

治法 毫针刺用泻法。少商点刺出血,留针10分钟。

(二)胃火炽盛

症状 鼻衄而兼口渴引饮、烦躁口臭,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或脉洪。

治则 清胃泄热止血。取足阳明、督脉经穴为主。

处方 内庭 上星 风府

方义 取足阳明经的荥穴内庭以清泄胃火;督脉为阳脉之海阳热亢盛则迫血妄行,故取督脉上星、风府以解上亢之热而止衄,衄血不止加二间以泄阳明之热。

治法 毫针刺用泻法。风府穴深部有延髓不可深刺,防止意外。

(三)阴虚火旺

症状 鼻衄时作时止,口干少津,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耳鸣,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 滋阴降火止血。取足少阴、厥阴经穴为主。

处方 太溪 太冲 通天

方义 取足少阴经原穴太溪、足厥阴经原穴太冲以滋肾阴,降肝火,配通天以治鼻衄。还可用小艾柱灸阳白、涌泉以引火下行。

治法 毫针刺补泻兼施。

耳针

取穴 内鼻、肺、下屏尖、额。

刺法 中等刺激。捻转1〜2分钟,留针20〜30分钟。每天1次。

〔应用例案〕

徐德占治一人患衄尤急,灸项后发际两筋间宛宛中,三壮立止。盖血自此入脑注鼻中。常人以线勒颈后,尚可止衄。此灸宜效(《名医类案》)。

丁xx,男,16岁。自诉:鼻衄不止,伴头晕心悸。查:仰卧炕上,鼻孔塞以棉花,则血正从口吐出。面上血迹模糊,地下血水狼籍。精神疲倦,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声微息短,舌色赤而无苔,六脉皆芤。治先用线紧缠其两中指第二、三节缝横纹处,为止衄血之有效验方;然后急刺双侧迎香,其血少止,又刺双孔最,得气后用补法、其血立止(摘自《现代针灸医案选》)。

〔文献摘录〕

血衄:风府、风池、合谷、三间、二间、后溪、前谷、委中、申脉、昆仑、历兑、上星、隐白(《针灸大成》)。

鼻衄:上星、迎香、合谷、少商、内庭、三阴交、复溜(《针灸学简编》)。

耳针治疗鼻出血23例。取穴:内鼻、肺、额、下屏尖。操 作:毫针刺法,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疗效:治愈16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耳针研究》)。

有15例患者因体力劳动,在缺乏新鲜蔬菜的生活环境中,引起营养不良所致的鼻粘膜炎症,由局部炎症导致急性大量鼻出血,经针刺上星、迎香、合谷,能立即止血,15例均1次而愈。观察1周未见复发(《针灸医学验集》)。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鼻衄?致使鼻衄的原因是什么?

2.肺、胃之热引起的鼻衄与症状各有何不同?

3.不同原因引起的鼻衄,其针灸处方和治法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