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目赤肿痛

目赤肿痛

目赤肿痛,为多种眼疾患中的一个急性症状,俗称:“红眼”或“火眼”。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有风热眼、赤眼等名称。

急性结膜炎,结核性结膜炎以及流行性角结膜炎等,可参照本节治疗。

〔病因病机〕

本证多由外感风热之邪,致经气阻滞、火郁不宣;或因肝胆火盛,循经上扰,以致经脉闭阻,血壅气滞而成。

〔辨证论治〕

主证:目睛红赤,畏光,流泪,目涩难开。兼证:伴有头痛, 发热,恶风,脉浮数等为外感风热;伴有口苦,烦热,舌尖边红, 脉弦数等为肝胆火盛。

体针

治则 清泄风热,消肿定痛。取手阳明经、足太阳经穴为主。

处方 主穴:合谷 太冲 睛明 太阳 配穴:外感风热配少商、上星,肝胆火盛配行间、侠溪。

方义:目为肝窍,阳明、太阳、少阳的经脉均循行于目部,故取手阳明经合谷以调阳明经气,疏泄风热;太冲以导厥阴经气而降肝火;睛明为足太阳,足阳明之交会穴,能宣泄患部之郁热, 有通络明目作用;太阳为经外奇穴,点刺出血以泄热消肿定痛。 外感风热配手太阴井穴少商,督脉上星穴,以疏风清肺热;肝胆火盛配足厥阴荥穴行间,足少阳荥穴侠溪,以泻肝胆之火。头痛加印堂以疏风镇痛,烦热加关冲泻三焦之火以除烦热。

治法 毫针刺用泻法。不留针,或留针10〜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针刺眼周穴位应选用31〜32号毫针。少商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耳针

取穴 眼、目1、目2、肝。

刺法 强剌激。留针30分钟。或耳尖、耳背小静脉放血。

针挑

方法 在肩胛间按找敏感点挑治,或在大椎穴及旁开0.5寸处选点挑治,或在太阳、印堂及眼睑等处选点挑治。

〔应用例案〕

余尝病目赤,或肿或翳,作止无时,偶至亲息帅府间,病目百余日,羞明隐涩,肿痛不已。忽眼科张仲安云:“宜上星至百会速以毫针刺四五十刺,攒竹穴、丝竹空、上兼眉际一十刺;及鼻两孔内,以草茎弹之。”出血三处,出血如泉,约二升许,来日愈大半;三日平复如故。余自叹曰:“百日之苦,一朝而解,学医半世,尚阙此法,不学可乎”(《儒门事亲》)。

何xx,男,32岁。自诉:6天来两眼红肿刺痛,眼内异物感,流泪怕光,分泌物增多,头脑胀痛。查:两眼球结膜充血明显,拟为风火赤眼。针取太阳(点刺出血)、风池、合谷。太阳出血后即感两眼舒适,在留针时可见眼结膜充血明显消退。二诊时两眼充血明显好转,已较前舒适,再针风池、合谷而愈。按:本病为外感风热之邪结聚于目,故取太阳出血以泻头目之火邪;取风池、合谷以散外感之风热,邪热去则目赤肿痛自愈(摘自《现代针灸医案选》)。

〔文献摘录〕

眼赤暴痛:睛明、合谷、足三里、太阳(《针灸大成》)。

目赤肿痛:上星、睛明、风池、合谷(外感风热);太阳、迎香(放血)、睛明、太冲(肝胆火盛) (《针灸处方集》)。

针刺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66例,有效率达99%。取穴为睛明、鱼腰、承泣、攒竹、丝竹空、瞳子髎,用轻刺激,至眼眶周围有痠重感时,留针2分钟,每日1次,每次取2〜3穴,只针不灸。如收效不显,可加针双侧合谷,用中等强度手法(《针灸临床经验辑要》)。

针刺治疗目赤肿痛20例,取穴为晴明、瞳子髎、阳白、攒竹丝竹空、太阳、少商,合谷。可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给以强刺激或弱刺激(由于该皮肤感觉较为灵敏,以慢刺或轻刺为宜),隔日1次。治疗次数在16次之间,每次选用眼区穴位12个。用上法治疗后,有效率为85%,治愈率为55%。3例无效,其中1例只针1次。临床症状以眼痛和流泪消失最快,分别为80%和87%。同时对炎症也有消退作用(《针灸医学验集》)。

复习思考题

1.何谓目赤肿痛?其发病原因是什么?

2.目赤肿痛的主证是什么?简述其针灸处方和方义。

3.外感风热和肝胆火盛两证应如何鉴别?处方有何不同?

4.简述针挑治疗目赤肿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