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二)休克

(二)休克

休克是由于感染、出血、脱水、心功能不全、过敏等原因引起的综合征。其表现为微循环机能障碍,引起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缺氧、酸中毒、血浆成分丢失及器官代谢机能的障碍。

1.辨病辨证

(1)辨病要点

1)临床表现:面色苍白、肢端厥冷、口唇发绀发紫,尿少,表情淡漠或定向障碍,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成人的收缩压低于80毫米汞柱,或较基础血压降低25%以上),静脉充盈不 佳等。

2)休克在临床上又分为感染性、心原性、出血性、过敏性、创伤性五类。

① 感染性休克:多数有感染病灶,恶寒、发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早期轻度休克:体温突然从39〜40°C骤降至36°C以下,或寒战,继而出现面色苍白、轻度烦躁不安;中度休克:神志尚清晰,但软弱无力,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面色苍白,呼吸表浅,皮肤湿冷,肢端紫绀,脉搏细弱,收缩压在80毫米汞柱以下,脉压小,口渴、尿量少;重度休克:呼吸急迫,昏迷,收缩压在60毫米汞柱以下,无尿。

② 心原性休克:有明确的心脏病史,早期心率增快,脉压差小,面色苍白,呼吸加快,轻度烦躁不安。中、晚期,神态淡漠,收缩压在80毫米汞柱以下,四肢厥冷,面色发钳,尿少或尿闭,以至昏迷。

③ 出血性休克:血容量丧失超过总血量的15%左右时,血压开始下降,脉搏变快;血容量丧失20〜25%左右时,可出现烦躁不安,口渴,血压明显下降和脉压差小,尿量减少;血容量丧失30〜40%左右时,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紫绀,脉搏快而无力,常在100〜120次/分,收缩压常在60~70毫米汞柱;血容量丧失50%时,患者意识淡漠,呼吸困难,甚至昏迷,血压下降以至测不到。

④ 过敏性休克:如药物、异型血、抗毒血清等引起的变态反应,来势迅速,病因清楚。

⑤ 创伤性休克:因骨折、挤压伤、火器伤、穿透伤等引起的休克,来势突然。

(2)中医辨证

1)辨证施治:休克相当中医的厥证和脱证,厥证分为热厥、寒厥;脱证又分为阳脱(亡阳)、阴脱(亡阴)和阴阳俱脱。一般厥证较轻,脱证较重。以下着重介绍感染性休克的辨证。

① 热伤气阴:神志淡漠或不安,气短,自汗、发绀、肢冷,口干喜饮,尿短赤,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益气养阴,以生脉散加减。

② 阴竭阳脱:证见失神,气促,肢冷、冷汗,舌卷绛红苔燥,脉微欲绝。治宜回阳救逆固脱,以参附汤、回逆汤等加减。

③ 热盛腑实:证见发热、面赤,腹满、便结,口干喜饮,尿短赤,舌苔黄燥,脉细数或浮大。治宜通腑泻热破结,以三个承气汤加减。

④ 热伤营血:证见神志淡漠,紫绀、四末不温、发斑出血,舌紫暗或瘀斑,脉细数。治宜清营凉血活血,以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加减。

2)应急处理

① 针灸:厥者用针刺人中、百会、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承山、涌泉,留针15〜30分钟;脱症用重灸百会、气海、关元、足三里、祌阙等穴。

② 中成药:厥证凉开,选用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紫雪丹;温开选用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等。脱症可用生脉散口服液、活心丹等。

③ 中药注射液:适当选用四逆针、参附针、参附青注射液,枳实针,生脉注射液等。神昏者还可用清开灵注射液,或用牛黄醒脑静注射液等。

2.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成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休克:①针对性治疗原发病灶,如感染引起的即需抗感染,出血引起的要止血、补血。②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③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扩张药和血管收缩药)的使用。要根据病情适当使用,如654-2(血管扩张药),多巴胺、间羟胺(血管收缩药)。④抗凝、抗生素、激素的选用,也是治疗休克不可忽略的问题。⑤中医药辨证的运用。这样使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可治原发病灶,又可迅速纠正休克,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纠正休克的有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