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一)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

(一)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

是由于甲状腺分泌过旺所引致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疾病。它多见于女性,以20〜40岁发病率较髙,一般起病缓慢,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甲祅腺肿大、心动过速、精神兴奋、体重减轻等特 征。病人的氧化率加速、基础代谢率增高。从病变上可分为毒性 弥漫性甲状腺肿;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功能自主性毒性腺瘤等,这三种类型可概括“甲亢” 99%的病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 肿和大多数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生亢进的是结节旁组织,而不是结节本身分泌甲状腺 激素过多。毒性腺瘤与自身免疫作用无关。

其它少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类型包括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垂体瘤,甲状腺炎和碘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1. 辨病辨证

(1)辨病要点

1)临床表现

代谢増髙:怕热、多汗,甚至低热。食量增多、消瘦、乏力。部分病人大便次数增多,甚至腹泻。常伴胸闷、心悸(心率每分钟90〜120次),脉压差增大,心律失常,长期不愈可致心肌肥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精神神经系统失常:易于激动、精神过敏、情绪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烦躁失眠、好动多语、性情改变。舌及两手平伸吋可见细微而快的震颤,神经反射亢进。

甲状腺肿大:诊表面光滑,质柔软,能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扪甲状腺两极有细微震颤并能听到血管性杂音。

突眼征:约有半数以上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眼球突出,但这与病情轻重并不一致。

另外,女性病人可以出现月经减少或闭经。男性病人可发生 阳萎和不育症。全身淋巴结和脾脏可肿大,骨骼脱钙或骨质疏松。本病可因精神刺激、急性感染、长期未能控制及次全切除术 准备不足,而诱发。同时还可伴有高热、心动过速(心率可达 140〜200次/分)、汗出、恶心呕吐、腹泻脱水、循环衰竭,严重可有谵妄,烦躁,甚至昏迷的甲状腺危象。

2)实验室检查

血清甲状腺素(T4)和游离T4指数(FT4I)增高,同时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游离T3指数(FT3I)也增高。但T3 和FT3I均随病人年龄的增长而减低。临床上还有T3甲亢病人只有T3水平增高,T4水平正常的。

另外,基础代谢率增高(在15%以上);血清蛋白结合碘 增高(> 7微克/100毫升);甲状腺吸碘试验(24小时甲状腺吸碘率增高>45%、24小时尿碘率减低<25%;甲状腺吸碘率高峰 在2〜6小时提前出现;血清胆固醇偏低(治疗后可升高);甲亢可并发周期性麻痹,麻痹时血钾降低;甲状腺扫描,对诊断毒性腺瘤有帮助;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释放激素(TRH) 试验,静脉注射TRH200微克,20分钟后采血测定TSH水平,<1.8 微单毫升的为甲亢,>2.1微单位/毫升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介于中间为正常值。(TSH正常值为0〜11微单位/毫升)

(2)中医辨证

1)肝郁脾虚:性急易怒,胸闷胁痛、或有恶心呕吐、腹胀 便溏,苔白或薄腻,脉滑弦,妇女月经不调。治以疏肝健脾,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2)气郁火旺:头晕目眩,紧张烦躁,兴奋不安,怕热多汗,肢体震颤,多食善饮,面红消瘦,口干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以清肝泻火解郁,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3)脾肾两虚:头晕自汗,心悸气短,腰酸足软,腹胀便溏,或有水肿,面白唇淡,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以健脾温肾,用温阳利水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4)心脾两虚:心悸自汗,面色㿠白,腹胀腹泻,失眠梦多,舌苔白质淡,脉细弱。治以健脾宁神,用人参归脾汤加减。

2、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成果

(1) 一般治疗:稳定病人情绪、增强信心,加强营养,适当休息,给维生素B、C和少量的镇静剂。

(2) 中医辨证施治:较长期的服用中药。

(3) 给抗甲状腺的西药:首选地巴唑或甲亢平,每日30〜60毫克;甲基或丙基硫氧嘧啶,每日300〜600毫克,3〜4次分服。临床症状控制后,逐渐减至维持量,原量至并且和中药一起配合使用。全疗程约12〜18个月。

(4) 如果是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疑有恶性变时,或极度肿,大压迫邻近器官组织吋,或药物长期治疗无效者,仍可考虑用手术疗法。

(5) 甲状腺危象:可吸氧、物理降温、抗感染、给碘剂、抗甲状腺药物及对症治疗等。

另外,上海内分泌研究所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突眼征,有效率达90.9%。其方法用清热补气、清肝明目、滋阴法(蚤休 12克、白蔹12克、漏芦12克、黄芪30克、玄精石15克、川石斛12 克、滁菊花12克、枸杞子I2克、密蒙花I2克、千里光I2克、谷精草 12克、石蟹12克等随症加减,每日1剤。再配合针灸、抗甲状腺素药物(地巴嗖10毫克/日、或甲状腺片30〜60毫克/日)。重度突眼还可以辅用2 %甲基纤维素局部滴眼治疗。一般3〜6月有效,个别患者需要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