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一)骨折的治疗原则

(一)骨折的治疗原则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主要特点是准确的复位,合理的局部外固定,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建立“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

  1. 早期整复 原则上争取尽早一次满意整复,最好在伤后 1~4小时内进行,此时局部肿胀不严重,手法操作容易,有利于建立满意的断端对合。骨折整复通常采用2 %普鲁卡因5~20毫升直接注入至骨折血肿内的局部麻醉法。成人股骨骨折则多采用腰椎麻醉。上肢骨折可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不同部位的骨折,应将伤肢各关节放在适当位置,使引起骨折移位的肌群相对松弛,以利于骨折的整复。
  2. 准确复位 一般要求稳、准、施方得当,禁用暴力。主要采用十种手法:①仔细摸认;②牵引及对抗牵引;③错位捺正法,即矫正横形骨折和短斜形骨折的侧方移位;④正对捺正法,用于长骨斜形或螺旋形骨折;⑤反折捺正法,用于矫正有明显重迭移位及侧方移位的横形骨折;⑥摆动捺正法,采用反复的轻微摇摆折角与错对捺正相结合的手法,矫正横形骨折有部分嵌插者;⑦回施捺正法,即用于矫正背向位移的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复位;⑧三点按压法,即矫正青枝骨折或嵌入骨折仅有成角移位者;⑨触顶合骨法,即用于矫正骨折端分离移位(如髌骨或尺骨鹰嘴骨折),促使两骨折端紧密吻合,稳定性增强;⑩挤捏分骨法,用于矫正尺、桡、掌、跖骨骨折后,因骨间肌的牵拉造成骨折段侧方移位。

以上方法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骨折的移位情况,适当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配合应用,以达到准确复位的目的。

  1. 合理的外固定 骨折整复后,必须用合理的固定,维持骨折段于良好的位置,以利于骨折愈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主要应用小夹板做为骨折的外固定材料。适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和某些能用手法复位的陈旧性骨折。

小夹板局部外固定后,应适当抬高伤肢,以利于肢体肿胀的消退。密切观察伤肢血液循环,特别是整复后1~4天内更应注意肢端动脉的搏动情况以及温度、颜色、感觉、肿胀程度及肢端主动活动等情况。若有血液循环不良,必须及时将夹板带放松,以免发生缺血性挛缩。还应注意观察有无压迫性溃疡等。

  1.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重要部分。正确的功能锻炼与骨折早期整复,合理的局部外固定有机结合是加速骨折愈合、保证伤肢功能迅速恢复的有效方法。在练功时应 注意循序渐进,因人因病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