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六、序跋

六、序跋

(一)序

序,也作叙、绪,有的称引。古时候的序,都是放在书后,后来把序放在书前。相沿成习,置于书前的叫序,置于书后的叫跋。也有的学者仿照古意,把序放在书后,称为后序、书后、识语等。现代序言也常常称作前言、弁言、卷头语,更有径作“写在前面”的。如在书后,则常称后记、书后语。也有在装订时,故意将序跋合订在卷首,以便阅览。

序的文体含义,古时是有规则的,如唐•刘知幾《史通•序例》引汉•孔安国的话说:“序者,所以序(叙)作者之意也。”就是说序的内容,主要是交待作者著述本书的宗旨、意图。张仲景《伤寒卒病论》序,是大家所熟悉的了。现再举两例以示一般。

晋•王叔和《脉经》自序:

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弦紧浮芤,展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谓沉为伏,则方治永乖;以缓为迟,则危殆立至。况有数候俱见,异病同脉者乎!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故伤寒有承气之戒,呕哕发下焦之问,而遗文远旨,代寡能用,旧经秘述,奥而不售。遂令末学,昧于原本,于兹偏见,各逞己能。致微痾成膏肓之变,滞固绝振起之望,良有以也。今撰集岐伯以来,逮于华佗,经论要决,合为十卷。百病根源,各以类相从,声色证候,靡不该备。其王、阮、傅、戴、吴、葛、吕、张,所传异同,咸悉载录,诚能留心研穷,究其微赜,则可以比踪古贤,代无夭横矣。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自序:

“余既穷坟索,以著述馀暇,兼综术数。省仲景、元化、戴霸秘要,《金匮》、《绿秩》、《黄素方》将近千卷。患其混杂烦重,有求难得,故周流华夏九州之中,收拾奇异,捃拾遗逸,选而集之,使种类殊,分缓急易简,凡为百卷,名曰《玉函》。然非有力,不能尽写。又见周、甘、唐、阮诸家,各作《备急》,既不能穷诸病状,兼多珍贵之药,岂贫家野居所能立办?又使人用针,自非究习医方、素识明堂流注者,则身中营卫尙不知其所在,安能用针以治之哉。是使凫鴈挚击、牛羊搏噬,无以异也。虽有其方,犹不免残害之疾。余今采其要约,以为《肘后救卒》三卷,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兼之以灸,灸但言其分寸,不名孔穴,凡人览之,可了其所用。或不出乎垣篱之内,顾盼可具,苟能信之,庶免横祸焉。世俗苦于贵远贱近、是古非今,恐见此方,无黄帝、仓公、和、鹊、踰跗之目,不能采用,安可强乎!”

这两篇序言都不到三百字,均简明精赅的说明了作者的著述思想与意图。王叔和从脉理的精妙、脉象的实际掌握困难,进而谈到脉理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为解决这一脉学理论与实践上的矛盾,他蒐辑晋以前各著名医学家的脉学论著,不拘一说,归类整理,条分缕析,撰成《脉经》十卷。从而,使我们梗概得知《脉经》的全部内涵与价值,即它是集晋以前脉学之大成,保存了今已亡佚的大量脉学文献资料。葛洪的序言,大家不难触类旁通,试加分析。

(二)引跋

引和序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差别。据说北宋时苏洵,为避他父亲的名讳(苏序)始称序为引。《文体明辨》以为引“大略如序,而稍为简短”,大体如此,并不尽然。实际上在医籍中见到的,序未必长,引未必短,如清•薛雪《扫叶庄医案》朱润序128字,金•张从政《儒门事亲》邵辅序191字。而旧题孙思邈《银海精微》齐一经引则241字,明•刘裕德《应手录》张世才小引则327字。

清代以来,很多版本学家有关版本的说明,多在书跋中论述说明,这是很重要的版本资料,应该十分注意。

序跋也好,引也好,总之是我们在阅读医籍时绝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它是我们瞭解作者的著述大旨的纲要、学术思想的窗口。不过后世。尤其是时明清以来,序言多失古意,文体章法已滥。如明•孙东宿《生生子医案》,不计像赞、赠诗、尺牍,光是序、引就十三篇。不少都是空发议论、歌功颂德、非关著作宏旨要义。做为考史,间或从中获得一二有用资料。做为临床医家,这类序言自可不予重点理会。

通常序言是比较最难读的了。原因是序文每是谈医叙事、考名记物无所不包,且为典雅而寻词觅藻、刻意为文、故多艰深。对于初学者虽然有些困难,也不可略而不读,它正是增加我们的阅读中医古籍、积累边缘文史知识的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