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四章 中医文献的正文文体格式

中医文献的体例,品类繁多,前面所讲到的题名、序跋、目次、凡例等,只是一部著作的附属部分。而著作的主体即正文,也是五花八门,难以尽举。就文例文体来说,古医籍在隋唐以前,皆总归之于“书记”体。如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说:“书者舒也,舒布其言,陈之简牍,取象于夬,贵在明决而已。”又说:“记之言志,进己志也。”就是说把自己要说的意思言语,把它书写记载下来,就叫“书记”。其中举出二十四例,就包括“医方”这一类文例。刘勰说:“方者,隅也。医药攻病,各有所主,专精一隅,故药术称方。”

人们要说的意思不同,事物各异,因而所要舒发、表达的言语体式就得因志、因事、因物而异。所以说这“书记”一体,可以说各种体例无所不包,故刘勰说“夫书记广大,衣被事体,笔剳杂名,古今多品。”后世医家,著作历有增加,文体格式,越来越庞杂繁多,如诗词曲赋、铭箴赞歌,无所不用。《文心雕龙》对于医籍,就不包括上述这些。不过在文史学家来看,医籍中的各种文体,包括诗词歌赋等等,由于是叙物纪事受到限制,就难以讲究辞藻、音律。所以医籍中的各种文体格式,多数是只有其名而无其实。所谓“随事立体,贵乎精要,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并有司之实务,而浮藻之所忽也”。洽因为“随事立体”,反过来我们是要“因体知事”,这正是我们要讲述中医文献体例的目的。

根据中医文献的特点,我们对于作品正文分为二十四种文体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