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一、目录的名义

一、目录的名义

什么是目录?所谓目,是指篇目、书目;所谓录,是指序录、书录。有书目又有书录或序录,才称为目录。

在先秦以至汉初,学者的著作大都是自己不立书名,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署明。后人给它取个书名、记录篇卷,以便保管和检索,这就是书目或篇目。《隋书•经籍志》簿录篇小序说:“古者,史官司典籍,盖有目录以为纲纪。”又说:“汉时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剖析条流,各有其部,推寻事迹,疑则古之制也。自是之后,不能辨其流别,但记书名而已。”但记书名即是篇目、书目。例如《唐书•经籍志》就是只有书目而没有书录。

有的目录著作,如《汉书•艺文志》在一个部(略)类(家)的书目后边附有一篇序言,一部之序称为部序,一类之序称为类序。它说明一部一类典籍的定义与基本内容的纲领。如“方技略”序(部序):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大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汉兴有仓公,今其技术晻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

“方技略”又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如经方类序: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济 ,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更为详细的目录书专著,一书有一书之序,为区别一般著作序言,后世多不称书序,而称书录、解题、书志、提要。一篇好的书录,几乎是一篇精练的评论介绍文章,它说明剖析了一部书的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流派、师承思想、成就得失,以至版本考证等等。书录对于我们了解一部书的参考价值很大。近代如丁福保《四部总录医药编》、日本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冈西为人《宋以前医籍考》,更将历代著录情况、书录解题、考证序言、版本存佚等有关资料汇编一起,较之古代目录书大大增加了学术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