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正文 序四 周仲瑛

周仲瑛,生于1928年,江苏如东人,家世业医,自幼随父--著名中医专家周筱斋教授学习医术,出道后悬壶乡里。为求医术精深,又先后就学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1956年毕业后留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等职。1983年调任南京中医学院任院长,现为该校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急难症)学”的学科带头人,是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七届人大代表,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江苏省药品审评安员会顾问,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首批授予的全国著名中医(500名)之一,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研究生教师称号。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对中医内科的各种常见病,尤其是急难病症(如心、肺、脑血管病、肝胆、脾胃疾病、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优势,具有良好的疗效。

在学术上始终认为临床医学必须以提高疗效为首要目标,先后提出了审证求机论、辨证五性论、知常达变论、复合施治论等理论观点,对外感热病倡“气营中心说”、急性肾衰创“三毒说”,而对内伤杂病创“内生六淫说”、“第二病因说”等,揭示了临床辨证论治的特殊规律。辨证强调注重病机分析,尤其重视气血痰瘀等病理因素的影响,对疑难杂病多采用复合立法,用方精于识辨类方的异同,选药擅从同类药中寻求个性及其配伍关系,逐渐形成一套系统的学术思想体系。创立以脏腑为疾病系统分类的内科学总论,对临床专业分化发挥了先导作用。创建了“中医内科急症学”分支学科,主编教材、教参配套用书,为振兴中医急症医学奠定了基础。

拜读《中医战略》,恍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全书从中医药学发展的战略高度,高瞻远瞩,针对近代百余年来的中医药曲折起伏史,以及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联系当前中医药现状和走向,揭示其根本关键在于民族虚无主义的流毒至深且广,甚至在中医药界也不自觉地受到这种思潮的干扰。

全书以大量信息为依据,客观地反映了中医药在医、教、研多方位的异化和质变,极有见解地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不尚空谈,为高层科技领导提供行情,进行决策,起到了参谋作用。

特别对中医中药的一体化发展,以医带药,用中医药理论指导临床,研发新的中药,纠正废医存药所带来的失误,更是用心良苦。

作者对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做了具体的列述,对中西医学两种不同理论体系,做了比较研究。表明中医药学只有走自主发展创新之路,才能走向世界,为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避免陷入自我萎缩的恶性后果。

贾谦教授与我从神交到相识、相知已久。他负责承担中医药战略研究多年,不断求索,逐步深入,而且能够勇于修正完善某些不足的论点,纠正《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一书中的误导,充分凸显出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学者风范,读之使我倍受教益。

余从事中医医、教、研60余年,每常自我求索,究竟中医路在何方,大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憾。今恭读先生大作,对中医药的发展战略,提出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真知灼见,又一次触发了我的“中医之心”,老骥伏枥之志。“一石激起千层浪”,我深信《中医战略》的问世,必将引发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深思与共鸣,领导决策者的支持,使中医药在科技界开出灿烂之花,走向美好的明天。

周仲瑛 序于金陵琢璞斋

2006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