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正文 序五 李今庸

李今庸,1255年9月生,湖北省枣阳市人,幼承家学,在家乡行医。通晓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尤以治疗中医内、妇科见长。1957年春,至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任教,1959年2月转为湖北中医学院继续任教。先后讲授过《金匮要略》、《黄帝内经》、《难经》以及《中医基础学》等。1991年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现任湖北中医学院教授,兼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客座教授、长春中医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顾问、全国李时珍研究会名誉主委、《中医杂志》编委、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湖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卫生厅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撰著有《读医心得》、《读古医书随笔》、《金匮要略讲解》、《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舌耕余治》;主编《新编黄帝内经纲目》、《金匮要略讲义》、《湖北医学史稿》、《中医学辨证法简论》、《奇治外用方》、《内经选读》、《黄帝内经索引》等;论文有《论黄帝内经的营卫理论》、《论“穴位”在人身中的重要意义》、《楚医学对祖国医学的重大贡献》、《我国古代对“脑”的认识》、《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考》、《咳喘论治》、《二陈汤的临床运用》等数十篇。

前总书记**曾说过:“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溯夫上古时期,我国先民通过仰观俯察,认识到人和自然的天地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制约,保持着平衡、统一、协调、和谐而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庄子・逍遥游》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所谓“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者也。从而产生了我国古代的整体论观念。同时,又将人从天地万物中分别出来,专门研究人体组织结构和生活起居以及其抗病能力。《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说:“舜于是殛鲧于羽山,副之以吴刀”,表明在原始社会,我国先民就实行过“尸体解剖”,以观察人体内脏的形态结构,而外形则“切循度量”而得之。在人们的生活饮食上,大量的考古发现证实,仅就河姆渡文化为例,古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粮食,使人们从吃“粥”进而为吃“饭”,增强了体质,并有剩余粮食饲养家畜而为人们提供肉食。

根据萧山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了盛有煎煮过的草药的小陶釜”,说明“史前期人们早已认识到自然物材的药用价值”。在与疾病作斗争中,还发明了“砭石”、“灸疗”、“按摩”、“导引”、“行气”、“熨法”、“浴法”、“放血”以及“钻颅”、“剖腹”等等治疗和养生方法。迨至社会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礼崩乐坏,思想活跃,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各门自然科学和技术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如天文、气象、历法、农业、数学、冶炼等都发展到了一定高度,医药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些理论知识。这就从客观上提出了对长期观察得到的解剖实践经验,医疗实践经验和生活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整理、提高、统一学术思想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战国末期各地医学家,聚集一起交流各自积累的经验,以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依据“求大同,存小异”原则,将各地实践经验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整理,使之升华到理论高度,写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创造了比较完整和比较系统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包涵着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血气,精、神、津液,七情六淫与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组方的君臣佐使等基本理论,以及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它是战国以前古代医学家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以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为基础。它具有辩证思维方式,认为人体各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医学世界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使我国古代经验科学上升到古代理论科学,而有别于西方古代科学。它具有东方文化的特征,与西方医学有着“质”的差别。它是我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伟大的医学体系。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一创立,它就规定了我国医学的发展方向,指导着中医药学临床实践。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二千多年来,它在保障我们民族繁衍昌盛的过程中,受到了临床实践的严格检验。它是一个开放系统,具有无限包容性,在临床实践的严格检验过程中,不断地创造了新经验,产生了新理论,充实了新内容,得到了不断巩固和发展,并将自己的医学理论和经验知识输出到国外,到日本,到朝鲜,到越南,到东南亚,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过贡献;同时,中医药学也吸取了与自己有益的其他国家民族的医药知识,如倭硫黄、高丽参、安南桂、波斯青黛、耆婆方、婆罗门按摩法及眼病理论等等,以充实发展自己。中医药学在18世纪以前,一直是在世界的前列。

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世界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西方的文化侵略,传教士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医学,展示了西方近代医学科学的文明。首先,清末中医学家唐宗海表示了欢迎,吸纳了西方医学内容,欲与其汇而通之,并写成了《医经精义》一书,但终因二者的文化差异,内部没有同一性,故汇而未能通;而丁福保、吴挚甫等则把西医捧为至善至美,对民族传统中医文化则肆意诋毁,恶毒攻击,彰显出了其一副民族虚无主义的嘴脸;余云蚰则公然举起了“独尊西医”的大旗,主张在我国消灭中医。1929年,在第一次中央卫生工作委员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南京政府即据之下达“废止中医令”,企图在全国一举消灭中医。当时激起了全国中医药界和有识之士的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并组织代表团到南京请愿,南京政府被迫取消了“一切废止中医的法令”,中医赢得了生存空间,全国中医遂议定以向南京请愿成功的“三月十七日”为“国医节”,以资纪念“请愿”的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全国第一次卫生工作会议上,余云岫又伙同宋大仁、江晦鸣联合提出了《改造旧医实施步骤草案》,即他们的“四十年消灭中医计划”,得到了卫生部当时主要负责人的欣赏。1952年开始在全国贯彻实施,对中医进行登记,用西医科目考试中医,用西医学内容进修改造中医,把中医推上了灭亡的边缘,幸而**主席察觉,严厉批评了卫生部当时主要负责人,纠正了错误,挽救了中医,并在全国创建了中医的教学、医疗和科研基地,以谋发展中医。遗憾的是,民族虚无主义思想的阴魂不散,有一个幽灵在中医机构内徘徊游荡,使党和政府的中医政策无法正确的贯彻落实。脱离中医药学实际,完全从西方搬来一套管理模式的方法,又在“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没有阐明确切实质的口号诱导下,导致了全国大部分中医院不姓“中”,大部分中医人员西医化而患上了“失语症”,没有自己的学术,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语言,唯西洋医学的马首是瞻,跟在洋人屁股后面爬行,洋步亦步,洋趋亦趋,唯洋是崇,甚至有人叫嚷:“中医治病,必须要洋人点头”。使中医药学名存实亡,有其人、无其术。中医药学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中医药文化不绝如缕!而怀着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同样心态的中国人,则要对中医药学文化落井下石,肆意诬蔑“中医不但是伪科学,还是反科学”,声称“要告别中医中药”,充分暴露了他们“要彻底消灭中医药,彻底消灭中华文化”崇洋媚外的嘴脸。

我们看到,中医药学将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那是消灭不得的,也是消灭不了的。由于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药源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增加,数百种西药被禁止使用。人们的保健和治疗都要求回归自然,中医药学自然首当其选,从而为中医药学走向世界开辟了道路。中医药学以自己的独特疗效和少有毒副作用的优势走向世界,既可以自己的医学内容为所在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又可以自己的整体论思想促进所在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过:“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众所周知,近代科学是以“还原论”为其哲学基础的。近代科学在还原论思想指导下统治了科学400年,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改善了人们生活,但也显现了它给人们带来的严重灾害。由于它的掠夺性开发,导致了资源枯竭,生态失衡,气候变暖,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还原论走到了它的尽头。以还原论为思想基础的西医学,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似乎已无能为力。1955年石家庄流行的“乙型脑炎”,20世纪80年代江苏、江西流行的“出血热”,2003年广东、北京流行的“**型肺炎”,以及当前对艾滋病的治疗等等,都显现了中医药学的治疗优势,显现了中医药学整体观在消灭疫病方面的强大威力,显现了中医药学的无限生命力。中医药学的整体论思想,给世界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希望。

1.美国学者雷斯蒂沃(S.P.Restivo)在1979年就预言说:“从21世纪开始认识的新科学可能出现在中国,而不是美国或其他地方”(见《科学史十论》第四论)。

2.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建者,曾获诺贝尔奖的普里戈津(I.Prigogine)1979年说:“我们正向新的综合前进,向新的自然主义前进。这个新的自然主义将把西方传统连同它对实验的强调和定量的表述,同以自发的自组织世界的观点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结合起来”。1986年他又在《探索复杂性》一书中说:“中国文化具有一种远非消极的整体和谐。这种整体和谐是各种对抗过程间的复杂平衡造成的”(见《科学史十论》第三论)。

3.协同学(Synergtics)的建立者、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Haken)说:“我认为协同学和中国古代思想在整体性观念上有很深的联系”。“虽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整体大于部分,但在西方,一到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时,就忘了这一点,而中医却成功地应用了整体性思维来研究人体和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比西医优越得多”。他说,西方的分析式思维和东方的整体性思维都是他建立协同学的基础(见《科学史十论》第三论)。

4.2001年10月28日英国《自然》杂志主编菲利普・坎贝尔博士在接受本书作者之一姜岩的采访时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将是世界科技中最活跃的两个领域,两者在未来有交叉融合的趋势。他说,从更广的视野看,生命科学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人类基因组图谱刚刚绘制成功,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也刚刚取得实质性突破。他说:“目前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仍然局限在局部细节上,尚没有从整个生命系统角度去研究,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应当上升到一个整体的、系统的高度,因为生命是一个整体”。他认为,从原则上说,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当是西方科学方法与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的结合,中国古代科学方法重视从宏观、整体、系统角度研究问题,其代表是中医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学习(见《东方科学文化的复兴》第七章第四节)。

5.英人彼得・詹姆斯说:“为了取得非凡的成果,中国的古代医学肯定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公元10世纪,中国的炼金术士研制了最早的天花接种疫苗,为免疫学奠定了基础。涂有含菌物质的棉球往往被放置在鼻孔内。16世纪,这种技术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从那里传到土耳其,进而使西方人对预防接种有了初步的认识。现代医学仍然可以从古代世界备受低估的医治者那里学到大量的东西,这些人的成就是相当惊人的”(见《世界古代发明・医学》)。

6.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医现代化,我觉得还是对的,而且中医的现代化关系重大。我从前在给您(吕炳奎)的信上无非是说:“中医的现代化是整个医学的前途嘛,现在我还加点码儿,中医现代化可能引起医学的革命,而医学的革命可能要引起整个科学的革命。所以我们一定要向前走…中医要是真正搞清楚了以后,要影响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我们真正理解了、总结了以后,要改造现在的科学技术,要引起科学革命。也就是美国的科学哲学家讲的,科学革命就是科学的一个新的飞跃。这些认识,这几年我越来越深刻(摘自1983年2月第1期《中医通讯》)。

7.“这种整体性、辩证性观念具体表现为在宏观上特别重视天人关系的和谐,在微观上则重视事物内部关系的协调。最能体现这种整体性和辩证性观念的学科是医学。我们在上文说过,中医特别强调阴阳的相互消长、平衡,强调对病因的综合考察,讲究辨证施治,这是这种观念的集中体现”(见《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三章)。

8.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说:“当前我国传统的中医在世界上越来越受欢迎,这并非偶然。中医从整体上去研究复杂的人体,擅长综合地把握它们的规律,并用符号化方法描述它们(阴/阳、内/外、寒/热、虚/实)。西医则把人体分解成系统-器官-细胞-分子,擅长从这些单元的状态推知身体的状态。20世纪上半叶,西医的这种‘还原论'式的研究方法,以至于学术界很多人把以中医学为代表的用整体论方法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科学文化视为不科学。现在中医受欢迎,不仅是由于大量实践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因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我们对疾病的本质和中医的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所有疾病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归于某些细胞复制出现异常。除基因疾病外,细胞复制出错的基因,既与细菌或病毒的人侵有关,也受复制过程中溶剂(细胞质等)的成分、浓度、酸碱性和温度等物理化学性态的影响”(见《东方科学文化的复兴》第五章第二节)。

9.朱清时等又说:“中医是中国古代整体论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集大成者,是人类文明的一朵奇葩。中医认为,宇宙是一个和谐而统一的有机整体,人体也是一个和谐而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医以这种整体观来看待宇宙及人体。中医曾一度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被误解,特别是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很多人认为中医是骗人的把戏,包括鲁迅也曾持这种观念。不过学西医出身的鲁迅后来也认识到自己的偏颇。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复杂科学的兴起,全世界对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中国古代整体论思想为基础的中医不仅将大大促进全世界医学的发展,而且它的一系列思想和方法可应用于探索生命现象等复杂科学领域,甚至可以应用于解释整个宇宙的诞生与演化”(见《东方科学文化的复兴》第七章第五节)。

总之,由于复杂性科学的出现,中国古代整体论思想得到了世界科学家的肯定,一旦和现代科学相结合,就可能成为世界科学发展的灵魂,引领世界科学的第二次革命;另一方面,在全国中医药学领域里,提出了一些不合实际的错误口号的诱导,使中医药学陷入了异化的危机,而濒临灭绝的境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贾谦领导的课题组,以高度责任感,以对民族文化负责、对13亿人口健康负责的精神,多少年来一直深入实际,对中医药事业现状及其历史进行了长期的调查研究,并深入到“**”流行区调研访问和到艾滋病村考察其治疗的实际情况,写出了多项很有价值的报告。《春秋・左传》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贾谦同志先对中药认识有误,旋即反思而改正之,并坚持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不随波逐流。只有无私才能具有修正错误,坚持真理的品格,从而才能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根据中医药学的思想基础、理论思维、治疗和药源优势、13亿人民的健康以及我国现阶段经济情况的国情,提出了建立“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医疗保健体系”,并指出中医药学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近日贾谦同志领导的课题组拟将多年来研究成果,分为《我的反思与立场》、《需要重新确立中医药的战略地位》、《只有中医药才能解决13亿国人健康》、《走出误区,重铸中华医魂》等文章,整理成书,颜曰《中医战略》,索序于余。余以其思想敏锐,见解宏远,其超俗脱尘之论,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它的面世必将为人们对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提供新思路,产生新认识,给13亿人民的健康带来有益的影响;必将催促人们对中医药文化认识的猛省,敲响民族虚无主义的丧钟,有利于复兴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学术,繁荣中医药事业,故乐为之序。

岁次 丙戌年仲秋之月,李今庸 序于湖北中医学院,时年八十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