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正文 中药现代化之我见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几年,国家特别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迎来了新的春天。

一、中药现代化是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一个进程

中药现代化是使中药不断适应当今社会需求与发展的一个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事实上,数千年来中医药一直在不断地现代化:战国时期,《山海经》记载的中药仅124种,以后历代逐渐增加,直到今天的12772种。原来南药产自海外,后来弄清了其药性,都成了中药;砭石原来是尖石,后来用银针代之,今天多用一次性不锈钢针;原来中药仅丸散膏丹,今天又有了注射液、胶囊等各种剂型,均是中医药不断现代化的实例。

今天提出中药现代化,就是要以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方法和设备,使中医药更符合当代生活快节奏快人群的需求,或说要研究开发出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便(贮存、携带、使用方便)的新中药。中药现代化共有四个目标:

1.研究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中药,并使之以药品身份进入国际医药市场,这是中药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之一。

2.建立我国中药现代研究开发体系,这是中药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础。基本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我国中药的现代研究开发体系。主要涉及加强中药基础性研究;制定和完善标准规范;建设中药现代评价体系;建立中药信息网络系统。

3.建立我国科技先导型中药产业,向科技型、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到2010年逐步形成几个以科技为先导、产品为依托、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药产业集团,或称跨国公司。

4.推进中药进入国际医药市场,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同时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为促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国家已拨出巨款,并在科技部设立了中药现代化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从药材种子选育、栽培直至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中成药研究开发等一系列工作;国家批准成立了一个国家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并已于去年7月挂牌。全国各地也建起数十个中药材生产基地。

二、中药现代化是要开发新中药

中药现代化是要得到新中药而非新西药,这一点是明白无误的。

所谓中药,是能依据中医理论加以应用的药品。青蒿素是近年我国开发的新药,自中药青蒿中提取的单体,治疟有特效,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但是,青蒿素已不是中药,而是西药,因为它不能以八纲辨证应用。

西药有两大特点。其一是用于群体治疗,只要是这种病,就用这种药;而中药需辨证施治,因人而异,针对个体用药。其二,西药具有微观精确性而无宏观准确性,正由于其应用单体成分,往往毒副作用很大,药品不良反应仅中国每年不下250万例;而中医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的整体性,多以复方入药,各味药产生协同作用而增效减毒。所以西方“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采用天然药物”思潮有一个误区就是“拼命”研究植物的成分,希望从中找到一个有效的单体。不是说由此途径不能得到新药,而是说:第一,得到的不是新中药而是新西药,这只是西药研制筛选法今天遇到重重困难后欲得新药而开辟的一个新药研究途径;第二,恰是西方人根本不懂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尚不认识中医药复方的巨大优势,因而只是沿着过去西药开发思路而略有拓展产生的一条求生之路。我们也希望弄清每味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这将对中药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但是,复方中各种成分的协同作用以及复方的思路恐怕不是仅靠研究每味药的化学成分所能解决的。

今天,在我国,研究药用植物成分也不失为一条开发新药之路,也有助于提高中药的科技含量,使西方人更易于接受。但是,此非唯一之路,且非中药现代化之目的。中药现代化要开发新中药,且希望赋予具有宏观优势的中药以微观优势,即提高其科技含量,决不是要把中药西化为西药。

三、建立系列标准,与国际双向接轨

国家开始执行“中药现代化”计划以来,论述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文章日渐增多,然而,不少人在论述中往往提及须“与国际接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中西医药分属两个哲学体系,理论和思维方法不同,语言也不易相通。近200年,西医药标准在世界各地推行开来,似乎但凡医药就只能采用西医药这一个标准,与国际接轨似乎就是采用西医药系列标准规范,否则就得不到承认。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比赛足球的规则能与比赛乒乓球的规则一样吗?系列标准规范是怎样出来的?是从实践中总结提高归纳出来的。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虽传至周边国家千年余,但其水平远不及我国,而西方根本不懂中医药,因此,中医药有自己的轨,即系列标准规范,只有中国才有资格制定,迄今国际上没有中医药的“轨”,因而无法“与国际接轨”。也就是说,在中医药方面,绝大部分标准规范,如GAP、GLP、GCP、GMP、GOP乃至包装及说明书标准,只能由中国人自己依据几千年的实践制定,并力争得到国际认可。西方在这方面应向中国看齐,与我们接轨。当然,在制定有关标准规范时,也需要参考目前国际惯例和西医药先进、可行的方面,一则完善自我,二则易于为国际尽快认可。这就是我们说的双向接轨。

我们所以这么说,是有根据的。西药的研究开发采用的筛选法,“盲目地”从无数化合物中筛选可能有效的成分,再在动物身上做实验,从中选出几种有效成分在志愿者身上试验,确定其没有不可接受的毒性后再进行Ⅱ期临床区定有效性,以Ⅲ期临床确定最佳计量。然而,中药的开发与此大相径庭。几千年来,中药在无数人身上进行了试验,证明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的实验仅是为了提高与改善。因此,中药系列标准不可能等同于西药标准规范。

世界上的事物历来就是:谁先提出标准并加以推广,就得按谁的标准、规则去办,然后才是逐渐完善的问题。例如,围棋是中国发明的,但日本人先制定了规则并推广开来,谁比赛围棋也只有照此办理。中国人的中医药,总不能等日本人来推广他们的系列标准规范吧!更何况,日本只有中药(汉方制剂)而没有中医,日本中药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西药化而没有真正的中药。

四、中医药必将成为与西医药平起平坐的人类另一医疗保健体系

与西医药学相比,中医药学有诸多优势:中医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必有其存在的道理。世界上5人中有一个中国人,中医药是发挥了作用的。中医药是有系统理论、丰富实践、浩瀚文献、严密制度的科学,是世界上其他三大传统医学体系(世界四大医学:一个版本是指古印度医学、中医学、古埃及医学和古希腊医学;另一个版本是指古印度医学、中医学、藏医学和阿拉伯医学)所不及的,也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医药学。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西医药对许多疑难症缺乏有效疗法,而且西医药日益高昂的费用已是发达国家不堪重负。中医药简便廉验,在预防及治疗慢性病、疑难病和老年病方面尤其所长,为西医药所不及。

中医讲“上工医未病”。从人类医疗保健追求的5个层次看,中医药追求的乃是要“曲突徒薪”(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以防生病,而西医药则是前来“救火”医危病。西医药今天也开始研究“亚健康状态”,正是向中医药的靠拢。我们万不可抱着“曲突徒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宾”的观点看问题。

中药多采用复方,讲究君臣佐使,讲究药物归经。复方中每味药的治疗作用可能并不大,但配伍使用却有增效减毒作用。可以肯定地说,本世纪将是复方的世纪,西药单体势必要向中药复方看齐。

由中药开发新药有理论指导、有规律可循,与西药开发依赖“筛选法”的方法相比,要简单、有效、便捷的多。开发一个西药约需5~10亿美元、8~10年时间;开发一个新中药只需数十万至数百万人民币、三两年时间;即使开发要进入西方医药市场的中药,据估计,也仅为一个西药开发费用的几十分之一。因此,中医药学是开发新药的金矿,而这一金矿掌握在中国人手中。

在自然科学各领域中,最有优势、最具实力、最有后劲的就是中医药。千余年来,中医药已经造福周边国家。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世界掀起针灸热以来,各国对中医药已逐步了解,包括美、日、英、法、韩等在内的40多个国家已经在中医药领域与我国建立了政府间的合作。在“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潮流推动下,中医药毕将迅速走向世界,成为与西医药平起平坐、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人类又一医疗保健体系。中药产业也必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贾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