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口疮(咽部疱疹)

口疮(咽部疱疹)

本病如以传统病名来对照,《尤氏喉科秘书》、《咽喉经验秘传》的喉刺,在症状描写上十分相似,但在预后方面距离太远。《喉科杓指》的帘珠喉也很相仿,但本病决没有“满喉如白网油状,两边微肿”的症状。《喉科指掌》的气子描写,也似乎相符,但病程以“年”计算,则又不恰。总之在古文献中很难找到最恰当的名称。

历代名称:古人大多名为口疮。后期溶合成片之后,即称口糜。《素问•气交变大论》的口疮,可以作为最早的论述。

〔症状及检查〕

此症单独发生者,几乎没有什么全身症状。咽部感有疼痛,有时可能很剧烈,夜不能寐,甚至耳中也有痛感。

疱疹多发生于软腭、悬雍垂乃腭弓等处,常呈线状分布。初为黄白色小疱,旋即破裂而成为白色浅在性溃疡。周围粘膜微有充血。这种小溃疡一般在3—4天内即可痊愈。但也有疱疹一簇初消,另一簇又继续发生。

如在口腔者,又称疱疹性口腔炎。

〔常见证因〕

脾胃积热,郁蒸上凌而致。因为热蕴过久,势必蒸酵而化为湿浊。内中湿性下沉,多犯下身,唯有浊气的轻浮飞扬、㳽漫上扰而转犯头面,尤其是宣清诸窍。不过这种浊气,毕竟是由湿邪所致,在治疗上依然以化湿、理湿、燥湿为手段。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初期一般大多为充血的,所以主为火为热。之后,糜烂而转白者,即应考虑湿浊,但仍然不能忘掉它毕竟是属火属热。

(二)论证要点

1.内治法:一般都应清热泻火。轻症可用银翘散,重者可用清胃散,如其波及舌体者,心经也有积火,可参用导赤散。如其有湿浊迹象明显者,加用茵陈蒿汤。

2.外治法:初起宜绿袍散。出现溃疡时,用冰硼散或中白散。腐去之后,可用珠黄散。

〔调护〕

1.平时少吃辛辣食品。

2.按时喷吹外用药。

3.注意口腔卫生,临睡漱口。

〔文献摘录〕

《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这是指由于火者。

《素问•气厥论》:“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这是指膀胱、小肠有热。

《医方论》:“口糜本于湿热”。这是指湿热者。

《证治汇补》:“口疮虽有脾热,然分赤白二种;白者肺热,赤者心热”。这里是目为脾热、肺热、心热三者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