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走马喉风(喉梗阻)

走马喉风(喉梗阻)

喉腔受到各种病变的影响发生急性阻塞或收缩狭窄,以致喉部通气困难,称喉梗阻或喉阻塞。此时最突出的表现是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若不及时抢救,随时可以引起死亡,而且从发病到死亡为时极短。所以中医习惯上称走马喉风。走马言其快速,风雷火电以风来喻其凶猛善变。

《喉科指掌》:“内肿锁喉风,因肺胃两经阴阳相结,内塞不通,外无形迹,喉间痰喘”。《喉科心法(潘氏)》:“缠喉风,即是走马喉风,阳症之中,最急最恶者也。突然而起,……声音不能出,汤水不能入,痰涎壅塞闭胀,势如绳索绞喉,故名缠喉风。不急治,能杀人。治之者,必飞骑去救,故名走马”。根据以上叙述,完全符合于本症。

以喉梗阻言,内含许多病种,但先天性畸形、声带麻痹、喉外伤、喉肿瘤四者导致者,不在本文讨论之例。本文所讨论者,为偏于风的喉痉挛、偏重于痰的喉水肿和偏重于热的急性炎性疾病所导致的三者。但临床上更有许多白云苍狗的变化,不可能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对号入座。

历代名称:中医自《内经》的讨论喉痹之后,两千年来留下了不少名称,除一些俚言鄙语之外,大致如下:喉痹《内经》 马喉痹《诸病源候论》 咽中闭塞《伤寒明理论》 咽喉闭《世医得效方》 聚毒塞喉风《奇效良方》 真正锁喉风《景岳全书》 呛食喉风、内外喉肿、声哑喉、走马喉痹、内肿锁喉凤、匝舌喉风《喉科指掌》 肺绝喉风《咽喉经验秘传》 叉喉风、夺食风、鱼口风《重楼玉钥》 哑瘴喉风《喉科杓指》 走马喉风、紧喉风、弄舌喉风《喉科心法》 喉闭、呛喉风《喉科秘旨》 吹舌咗风《喉科紫珍集》 风火喉《喉科金钥全书》。

以上名称过于庞杂,要之,均可称之为急喉风。

〔症状及检査〕

本病主要症状为:

1.呼吸困难:大多为吸气困难,鼻翼扇动,甚至锁骨上窝、下窝,肋间隙,剑突下窝,都发生吸气性凹陷。一如《景岳全书》所描述的“喉窍紧塞,息难出入,……面青目瞠,伸颈挣命,求救不堪之状,甚可怜也”。这是“十六绝症”中“鼻扇唇青”一绝。

2.声音改变:常见的为发言无音,所以有“声哑喉”“哑瘴喉风”等称。在呼吸时可以发出哮吼声或吹笛声。这是“十六绝症”中的“哑喉呛食”一绝。

3.喘鸣:为吸入的气流通过狭窄的声门而发岀的。一般阻塞愈重则喘鸣愈响。这是“十六绝症”中的“声如锯锉”一绝。

4.缺氧:因吸入的氧气不足以维持其需要,因之病人即四肢厥冷,面青唇绀,冷汗淋漓等。这是“十六绝症”中的“汗出如珠”一绝。

5.正气告竭:经过严重的折磨,终至正气告竭,表现脉搏由细数而到摸不到,呼吸由没有节奏而到慢慢停止,全身进入瘫痪松弛,终至衰竭而虚脱。这是“十六绝症”中“脉细身凉”“六脉沉细”“天柱倒折”的三绝。

假如有办法检查喉部的话,偏重于痰者,披裂、会厌皱襞都呈严重水肿,灰青色或青蓝色,分泌物奇多。偏于热毒者,严重充血,分泌物稠粘色黄。偏重于风者,水肿充血,俱不严重,甚至很不明显。但纯风型的殊为少见。

总之,此病发作仓猝,发展迅速,来势凶猛,病情危险。

〔诊断〕

根据症状,详询病史。应检査咽、喉、颈部,旁及胸膺。如有可能作喉头检査。

〔常见证因〕

喉梗阻的原始致病因素较多,这里已经把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喉外伤、喉肿瘤、声带麻痹四者排除出之外,常以风、热、痰三为多,更其是痰症与热毒。所以可以引用《喉科心法》语,谓:“乃实火为患,脏腑积热,热甚生风。风火迅速,鼓激痰涎,堵塞咽喉隘地”。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凡偏重于风者,不论全身症状或局部症状,除呼吸困难之外,都比较轻微。但三者之中偏于风者最少见。

偏重于痰的,局部病变以水肿为重点,痰涎也多,常可潴留于喉头而足以增加堵塞。舌白腻苔,或滑腻如傅粉。脉多濡滑。

偏重于热的,局部必有严重的充血,口中并有浓郁的臭气。全身症状有高烧,大便闭结,小溲红赤,神烦不宁……等等。舌黄腻苔或糙黄苔。脉多洪、大、速。

不过这三者,经常同时存在。而且更相互作用、相互因果而转化。它的后果,很快地出现在吸气时锁骨上窝、下窝,肋间隙甚至敛突下窝,向内凹陷。面呈急性病容,伴以挣扎的表情。

最后,呼吸失去均匀,由一阵浅、急之后转为缓慢而停止。脉搏由结代等不驯而至沉细、微弱而到伏脉消失。嘴唇、指甲青绀。从额角起冒出油汗而至面部表情消失。这是《素问•生气通天论》的“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所以继之而来的是昏迷、虚脱、死亡。

(二)论治要点

1.内治法:治疗本病,的确是“飞骑急救”,争取时间。第一要务是解除呼吸困难,祇要能有一息可通者,即可生存。同时更切忌临场慌乱,手足无措。或死扣条文,延误时机。

为了急救,所以汤药已无用武之地。先将病人取半坐位。如重病人,则旁人可以扶持。急用巴豆油捻子,如法泡制使用,使病人吐出大量粘痰,暂时得到片刻的缓解。同时另取雄黄解毒丸,急急吞服,每次一点五公分,开水送下。必要时每隔六小时服一次。但每天不能超过三公分。

经过内外施治,呼吸必然暂时缓解可通,然后才谈到取用水药。

水剂汤药,凡偏重于痰者,当消痰退肿以利咽。常用代表方有麻杏石甘汤合蝉衣、徐长卿、马勃、干地龙、天竹黄、胆星等。如偏重于热者,当清热解毒、消痰利咽法。常用代表方有黄连解毒汤合导痰汤共进。如偏重于风者,当熄风消痰利咽法。常用代表方为导痰汤合三虫散同用。

总之,本病的内服药,力求药力猛、见效快,而且还要拿来即用,不允许在时间的蹉跎。

六神丸,也是常用药。但用量较一般的加倍。也就是成人每次20粒,每六小时一次。最好不是吞服而是噙化。雄黄解毒丸非专科喉医,恐非常备药品,那末取控涎丹暂代。用量每次1.5〜3克。小儿,可用鲜竹沥。每次1〜3毫升。每隔2小时一次。猴枣(并非猴枣散),每天3次,每次0.3克。但需研到极细的粉末,开水送服。

2.外治法:与用内服药一样,力争急速。因豆油捻子,往往在吐掉大量痰涎之后,喉部的堵塞可以缓解。从鼻腔里喷通关散,在治疗上也可起到一定作用。也可三棱针刺少商、商阳出血,或用擎拿法,以缓解喉部阻塞,局部喷黄氏消肿散。如无效,可转西医气管切开。

〔转归及预后〕

治疗稍有失时或不当,即可引起死亡。

〔调护〕

1.严密观察,主要在呼吸、脉象及一切烦躁的表现。

2.取尽口中义齿。

3.周围环境保持安静,光线适宜,空气新鲜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

4.冬天火炉,不宜置于近处。包括空调与水汀。

5.卧位一般取头高足低位。但不能垫高枕头,应垫高床脚。

6.忌甜食及脂肪。

7.观察大便,常保持通畅。如有便秘,可灌肠。

8.不论水剂或研细的成药,应少量地徐徐喂饲。在听到药物咽下声之后,再喂第二匙。

9.牙关紧闭者,可使用开口器,但切忌粗暴。

10.如用鼻饲,水份比例宜多,使吞下顺利。

11.发现昏迷,急刺人中、十宣。同时急在鼻腔喷开关散。待苏醒之后,然后再作其他处理。

12.以难于进食而出现不支者,可静注葡萄糖以维持营养。

13.极度衰弱,忌擎拿。

14.必要时,考虑气管切开手术。

〔文献摘录〕

1.风:《景岳全书》:“风邪闭塞喉窍”。

2.风热:《医方类聚》:“肺脾二经,积蓄风热,则经络不利,气道壅塞。邪毒之气,致于咽喉”。

3.风痰:《喉科杓指》:“肺感时邪,风痰上壅”。

4.风毒:《普济方》:“风毒客于喉间,气结壅结而生热,故喉肿塞而痹痛”。

5.火:《喉科指掌》:“此像急症,肝脾火闭不通”。

6.热毒:《诸病源候论》:“热毒之气,结于喉间”。

7.毒:《奇效良方》:“喉关聚毒”。

8.厚味:《喉科紫珍集》:“因食厚味,受风热而起”。

9.心肺有邪:《喉证明辨》:“邪热客于心肺”。

10.多因素的:《喉科心法》:乃实火为患,脏腑积热,热甚生风。风火迅速,鼓激痰涎,堵塞咽喉隘地”。